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逆流伐清 > 分节阅读 191

分节阅读 19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说道:“西夷舰船巨大。火炮众多,但也有克制之法。就象延平郡王那样,以多打少,围而攻之,不是把荷兰海军打败了吗”

朱永兴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是荷兰海军,而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而且只是三四艘舰船。荷兰海军呢,舰船数量尚不清楚。但拥有的火炮数量估计超过万门。”

段智英张大了嘴巴,不可置信地重复道:“万门这,这得多少船哪”

朱永兴苦笑了一下,并没有直接回答。千吨舰,超过百门火炮的军舰,万门还是很保守的数定,可见西夷海军的庞大。就在七八年前的第一次英荷战争中,双方的每次海战差不多都要投入23万名水兵。60008000门大炮。仅在1652年5月至1653年8月的15个月之内,双方舰队作战次数已经不亚于当时世界各海洋历次战役的总和。

差距是确实存在的。但目前还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只要让段智英等海军将领明白海军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不要盲目乐观,更不要因一战胜利而骄傲自满,便可以了。

“西夷纵有强大海军,想远道而来亚洲。还是力有未逮。”朱永兴缓缓说道:“目前还是要专注于国内战争,舰船的制造要快,暂时也要以满足国内战争的需求为主。若说最大的,百吨战舰便已经够了;若要满足江河作战,五十吨以下或者再小一些。也足以打败清军。关键还是要多造,快造。”

江河作战段智英把对西夷海军的惊愕收回来,琢磨着朱永兴的话,试探着问道:“殿下,您是要建立长江水师”

朱永兴微笑点头,赞赏段智英反应得快,“长江水师,再加上十三家,应该能牵制大量清军无法南下参战吧海军再到北方沿海趁虚而动,我军在南方的行动便会更加顺畅。”

看来水师大幅度扩充就在眼前了。段智英思绪开始翻飞,如果调自己到长江水师,怎么办呢

段智英走了,朱永兴又考虑了一会儿,终于狠狠心,在建船坞的拔款上作了修改批示。

风帆时代的海军战舰要想经久耐用,最关键的就是采用充分干燥的木材,木材中的水分不能超过20,这往往需要把木材妥善存储好几年的时间来干燥。这样造好一艘船至少要三年的时间,最理想的是六年。

可是在战时这样紧急的情况下,也只能使用干燥不足的木料和质量较差的木料造船,这样很快就可以造好一艘船。但是一旦船体结构封闭,干燥不足的木材会逐渐腐蚀,船体又长时间受到海水侵蚀,经常受到风暴的洗礼,结构框架便很容易松动。所以,要定期的把船舶停靠在码头上进行大修,否则松动腐蚀可能会经不起风暴的考验,整艘船的寿命也会降低。

如果船如果造得好,再加上定期得维护,它可以轻松挺过五十年。因此,对于一只舰队来说,拥有干船坞,用于定期维护自己的军舰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干船坞进行水线以下的定期检修,可以保持一支强大的后备舰队。如果没有干船坞,要维修船只,就必须把船拖离水面,或者在水上使船向一侧倾斜,这些办法只能用于较小的船,而且非常危险。

良好的造船工艺与定期维护,可以延长战舰的服役寿命,这对于一只希望保持强大的海军来说十分重要。尽管这钱不是小数目,朱永兴还是狠狠心,作了批示拔付。

第一百五十五章广州战役一

李嗣兴率领的明军直抵江门,击溃了正在进攻、要收复此地的清军。随后在周玉、李荣的义军协助下,走顺德,过番禺,以令人惊异的速度逼近广州。而这时的明军除了会合之后一万两千正规军,外加由海路赶来支援的水师一部,又增加了两万多的起义百姓,气势大壮。

而在惯性思维下,广州的尚可喜在明军兵临城下时还没有醒悟过来。新会绝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陷落,打死他也不相信。加上攻克新会的消息被封锁,他按照自己的思维,认为明军是围困新会之后,又分偏师来取广州。

后路不靖,孤军深入,兵家大忌。尚可喜按照自己的判断再来看逼近广州的明军,便觉得形势并不是那么严重。

首先,明军的数量虽多,但其中有大量的起义百姓,如果强行围城,必然会分散力量,给清军以个个击破的机会;其次,广州的清军尚有万余,再召集周边零散的军队,又有坚城可恃,数量并不占太大优势的明军、义军混合部队想攻破广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最后一点,明军绕过新会,无疑是在后背留下了一颗钉子,不仅分散了兵力,而且使陆上的饷道粮道而临威胁,靠海运,又能撑到几时

错误的判断丧失了最后的逃生机会,先锋明军由于兵力不足,尽管加入了义军,依然没有能力围困城池。双方在广州城下经过了数次小规模的交锋,清军无法撼动明军。而明军则在城西南稳固了营寨。

清军退回城内后,一面加强城防,一面等待周边援军。此时的尚可喜四下传令,将周边县镇已经为数很少的绿营清兵尽数调来广州,还召回了正在碣石、博罗作战的高亮福、高亮祯所部。在他看来,积少成多,只要在兵力数量上压倒明军,不仅广州城无虞,且能在明军露出疲态时予以反击。

这样成功的例子在尚可喜的征战史上并不少见,最出名的自然是肇庆和新会两次战役。两次防守反击。击败了当时盛名无双的晋王李定国。自然令尚可喜感到骄傲,也对这种战法青眼有加。

事实证明,老经验有时也是不可靠的。当尚可喜正为广州城内的兵力不断增加而感到欣慰时,明军主力由新会出发。轻取鹤山、佛山。直抵广州城西。并立刻分兵向清远进攻,封闭清军北逃的门户。

至此,广州已经处于四万明军、五六万义勇乡民的包围之中。虽然包围圈还不是很严密,但广州清军想突围而出也不容易。就在尚可喜惊愕莫名,城内清军举棋未定的时候,明军迅速发起了进攻。一部明军在水师配合下由城西北登岸,包抄城北高城,进攻城东北的各处炮台;先锋明军也出营作战,攻击城西南的要点。

广州攻防不同于新会,尚可喜所部毕竟是清军中装备火器比例最高的军队。火枪由于性能上的差距,自然无法与明军抗衡。但尚部所拥有的火炮数量很大,确实让明军在起初的攻击中不过顺畅。随后明军调整了打法,从水师的舰船上卸下重型火炮,以炮对炮,基本摧毁敌人的火炮后再发动步兵进攻,终于是占了上风。

当“海龙号”缓缓驶至广州港口时,广州外围战正接近尾声,但战斗却很激烈。围绕着城东北的各炮台,敌我双方都投入了很大的力量,炮声隆隆,杀声震天。尚可喜知道此处要点事关重大,如果失守,则意味着广州附近要地全失,明军甚至可以在炮台上向广州城轰击。所以,他亲自上城督战,不断派出援兵增援炮台。

城北的虎墩炮台,远看不过是一个土丘,形如卧虎,近看,才知它与城墙隔河相对,四周俱是刀削一般的陡壁,中间挖出了一个平台,又有洞穴通连。守兵在上边开炮打枪放箭,下边很难靠近。这虎墩的最高处,是一个半亩见方的平地,中间盖着一个石楼,楼后有两道栈桥与城中相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