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逆流伐清 > 分节阅读 156

分节阅读 15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稳固。而且很容易脱落。更重要的是,一旦用了刺刀,步枪就不能射击,显然这是不符合战场实际需要和朱永兴的要求的。

世界上第一把刺刀的诞生是法国小城巴荣纳bayonne,所以欧美把刺刀叫作“bayone”。再过二十多年,法事工程师、陆军元帅德沃邦便会发明用专门套管将刺刀固定在枪管外部的套管式刺刀。但朱永兴等不起。也不想等,早在第一批燧发枪进口后,他便给兵工厂下了命令,并画了简单的图纸,开始制造配套的刺刀。

直接制造卡座式刺刀,显然很困难,而套筒式则相对要简单的多。在火枪管外加一个突起的卡榫,在套上刺刀后扭转入套筒的凹槽固定便可以了。

显然,朱永兴高估了兵工厂的技术能力。在数月的时间里。刺刀几经变化,到现在才最后定型。

长四十厘米,重量大约有两斤,朱永兴仔细验看着手中的刺刀,脸上的苦笑一闪而逝。说实话,这个东西好象跟刀沾不上什么边,几乎就是一个长矛的矛头改进版。

工部主事魏永忠有些忐忑地看了朱永兴一眼,虽然是按照最后定下的规格制造。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他不知道现在该不该说。

没办法。钢材结构强度不够,想做得既锋利又长,很是困难。便只能牺牲刀的劈砍用途,而使用这种能够加强刀身强度的结构。朱永兴对此稍有些遗憾,但也不是不能接受。作为刺刀来说,劈砍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只需要刺就可以了。

“嗯,很好。”朱永兴放下了刺刀,终于开口夸赞道:“产量应该还有提升的余地,好生去做,吾必有提拔赏赐。”

魏永忠稍微松了口气。但还是嗫嚅着说道:“殿下,下官此次运送刺刀,还带着几名工匠,若是装备刺刀时有偏差,可以马上修理改造。”

朱永兴愣了一下,有些迷惑地看着魏永忠,看到他局促不安的神情,又联想到“偏差”二字,心中恍然。

还是公差的问题啊,所谓的制式刺刀在目前来说还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与枪枝契合,能达到五成吗朱永兴这回真的苦笑起来,说道:“吾明白了,以后火枪队中还要配上几名工匠和相关工具,才能保证武器在使用时不出问题。”

“回殿下。这个工匠呢,也无需多配,两三人即可;技术呢,也不需如何熟练,只是敲敲打打,简单修理;或者让士兵们学一学,也能掌握。”魏永忠脸红了,吭吭哧哧地解释着。

朱永兴看着魏永忠这副模样,不由得笑了起来,说道:“无须如此,吾自然知道兵工厂目前的技术水平,岂能责怪嗯,若只是敲敲打打,便抽出几个士兵来学,然后配上相关工具,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谢殿下宽宏,下官回去后一定严格督促,使产品规格和质量更为优良。”魏永忠躬身拱手,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

“吾相信你能做得更好。”朱永兴拍了拍刺刀,说道:“产量还要提高,最迟到明年,我军的火枪都要配备上刺刀。另外,以后造出的枪枝最好配上刺刀一起运送,这样便能就近修理。对于进口燧火枪,在加装卡榫改造后,最好也要配上刺刀。只是,不知道工厂能不能保证这样的进度”

魏永忠略微估算了一下,很笃定地点了点头,说道:“回殿下,下官保证各车间的进度可以协调一致,不会互相耽误。”

“那就好。”朱永兴点了点头,又询问了些相关工作,口中赞赏有加,勉励了一番,才结束了此次汇报。

虽然燧发枪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装备上刺刀,但朱永兴并不认为就能抵挡骑兵的冲锋,也就不准备淘汰长矛兵,也暂时不会放弃方阵战法。因为东西方战争是不太相同的,朱永兴可不会照搬照学。而且,他觉得如果现在西方军队来与清军对战,失败的概率是很大的。

因为西方的横队战术和线式战术,因战斗队形正面宽大,战斗中动转不灵、笨拙呆板,部队只能是按照既定的战斗程式行事。

敌对双方一般都要求在平坦、开阔的地形上对阵。部队先在预定战场外展开成正面宽大的战斗队形,再慢慢地移向战场。会战开始后,炮兵先射击,接着火枪兵整排齐射,整个队形在火器轮放齐射掩护下,以“鹅步”缓慢地向前逼进,最后是冲击格斗。整个过程缺乏必要的战场机动,采取的是正面攻击战法,无计谋、诡诈可言,一切都在双方预料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会战结局的是双方火力的强弱,以及部队的勇敢精神,即士兵能否在敌火力下,在指挥官的鞭笞下保持整齐的队形向前。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十八世纪前一切会战都是两军对阵的会战:双方军队展开成互相平行的阵线,在正规的平地战斗中厮杀,不讲什么军事计谋和诈术”

相反,中国将领们继承了古代祖先们善以奇致胜的传统,战法运用更加灵活,谋略内容更加丰富。

而且,西方军队的战斗队形,无论是西班牙步兵方阵、摩里斯横队,还是古斯塔夫的线式队形,冷热兵器未能完全融于一体,整个战斗队形往往只适于正面作战,尤其是横队与线式队形,长矛兵、火枪兵和骑兵从里到外成一线配置,纵深小,正面宽,虽保证有更多的士兵同时发挥作用,但缺乏战斗的韧性和弹性。

这种缺乏韧性和弹性的队形无论在什么地方遭到破坏或者稍有混乱,就必定会影响到整个军队的战斗力。朱永兴甚至认为纯燧发枪的西方部队肯定无法抵挡清军中骑兵集团的冲锋,如果此时敢来中国,必然面临着惨败的结局。

所以,朱永兴和军官们经过多次试验和研究,已经确定了具体的火枪部队的组成和相应的战术。即把炮车、火枪、长矛三个兵种混编起来,使火力形成梯次纵深排列,各种兵器能够做到性能互补,相互照应。

第九十八章有后之喜,酒后之语

而为了适应火器化战术,这些新组建的部队将以营为单位,每营六百人,装备五门速射佛朗机,五门轰天炮,由一百长矛手,三百火枪兵,一百名炮兵,五十名搓弹兵,五十名辎重兵组成。这样的编制使营成为一个能够独立作战的单位,从而实现从密集方阵向小型阵的变化,具有了近代火器散兵战术的性质。

三营为一团,另增设一个重炮连,装备六磅炮六门,天威炮六门;一个骑兵连,一个火枪警卫连,一个弹药辎重连,全团共计两千五百余人。

嗯,计划很好,也研究得相当细致,配备得相当合理,可朱永兴却装备不起太多的部队。依照目前部队中已经配备的武器和政府的财力,他只能先在马宝率领的广西部队中先搞出一个团来。

其余的燧发枪也只能分散发给各个战区,并派出受过训练的军官,先组建起以连或小旗为单位的火枪兵。这样经过实战演练,以后扩充为营或团时,将不会缺乏合格的士兵。

这将是组建起来的第一个与以往明军编制和战术都不同的近代军事单位,朱永兴几乎把两个学期讲武堂毕业的军官都派了出去。既是掌控军队,也是从实战中学习和改进战术,这些人之后便会象一颗颗种子,在各个战区扎根,训练出一个个具有近代化协同作战意义的营、团。

以后军队会花费更多的钱财,要求更完善的后勤保障,但总人数将缩减。正规化,职业化,精兵化目标很超前,但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

坐在屋中。朱永兴检视着几副颇具潮味的金属框太阳镜,不时戴上照照镜子,眼睛不时瞟向对面的房门。显然,他的注意力并没有全部在这些新开发出来的产品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