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逆流伐清 > 分节阅读 144

分节阅读 14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师张默。落座之后,安坤的脸色沉了下去,伸手向张默示意。

张默轻咳一声,拿出一封书信,朗声念了起来。信还没读完,厅中众人已经面有怒色。议论纷纷。

“苴穆,吴三桂强索美姬也就罢了,竟还要我水西输兵两万,认饷三百万,简直是欺人太甚。”

“是啊,吴三桂视我水西四十八目于无物,开口便是两万兵,三百万银子。要我们去哪里弄来”

“吴三桂以兵威相胁,不知我水西四十八目亦有雄兵十数万吗真以为水西投效求安是软弱可欺呀”

几个脾气火爆的慕魁、穆濯按捺不住。开口斥骂。其余各人也是面色不悦,对吴三桂的狮子大开口感到不满。

“诸位”安坤伸手向下压了压,拉长了声音,等下面安静下来,才开口说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吴贼视我水西于无物。予取予求。还有贵州各大土官,皆受吴贼勒索逼迫。”说着,他向左右示意了一下,继续说道:“勒逼乌撒、朗贷输银百万,贪婪无度。可恨至极。”

乌撒安重圣是安坤的外甥,朗贷陇藩玉是安坤次妻的娘家哥哥,祸福与共。吴三桂的输饷数目又是如此巨大,信中措辞无理而狂妄,两家土司自然也与安坤一样,齐声痛骂,义愤填膺。

“吴贼陷身滇省,连番为大明岷世子所败,贵州空虚,尚敢口出狂言,真是不知死活。”安坤咬牙切齿,索要美姬简直是割他的心头肉,男人不能全妻子,何称大丈夫,在他眼中,数百万白银倒在其次,“我决意起兵,扶明抗清,在吴贼身后狠砍一刀,诸位意下如何”

“反了。”

“断了吴贼后路,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宁愿站着死,也不怕着活,造反抗清。”

“果瓦不可杀,彝家不可辱。”

一片喊打喊杀之声中,坐在文官首位的安坤的叔父、慕魁安如鼎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别看他貌不惊人,却胸有韬略,素有“水西诸葛”之称。

待声音稍停,安如鼎谨慎地说道:“苴穆,我水西既不出兵,亦不输饷,却也不举旗抗清,吴三桂又能奈我何等到明军与清军在滇省分出胜负,再作决定亦不迟啊”

安坤皱了皱眉,把目光转向张默,说道:“先生且分析究竟,是拖延,还是此时起兵为宜。”

张默轻轻点了点头,上前拱了拱手,说道:“我认为此时起兵正当其时。明清两军在滇省对峙,若明胜,则清军必败入贵州,兵力大增,于水西不利;若清胜,则吴贼势大难制,挟胜势回师贵州,则水西为砧上之肉也。只有在此时胜负未分之际,清军无法分兵,岂不正是水西应势而起,举旗倡义之机。贵州土官众多,见水西胜,则会群起响应,何愁大事不成”

安如鼎想了想,觉得张默分析得也有道理,但还是本着持重心理说道:“招兵容易,良将难求。我水西自先祖安邦彦后,三十余年再未有过战火。各部子弟但知花天酒地,不知习文练武。四十八部即使聚集十数万兵丁,无一将才统兵抗敌,亦无非是乌合之众,岂能抵挡清军善战之师”

“那依叔父之见,我水西便得忍辱受屈,听任吴贼摆布”安坤脸露不悦。

“我并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图谋长远,为我水西着想。”安如鼎不急不恼地缓缓说道:“我建议与明朝匡国公皮熊联系,请他出山赞画军务,以助我水西抗清。皮熊乃明将,请他代为联络滇省明军,牵制吴贼,则我水西便不是势单力孤,亦可以此为号,鼓动各家土司共同起事,扶明抗清。”

安坤沉吟半晌,转眼望向张默,问道:“张先生,可否劳动你走一遭,说服令泰山相助于我水西。”

张默心中暗喜,却还装模作样地犹豫了片刻,才拱手道:“苴穆有命,在下敢不遵从。只是不知该如何说服,还请苴穆示下。”

安坤刚要说话,安如鼎已经抢着说道:“张先生且说明我水西扶明抗清之诚意,苴穆愿奉皮国公为军师,共图大计。”

张默自然知道安如鼎的心思,不欲用外人掌兵权罢了,军师,嘿嘿,不过是一个慕僚而已。但水西举义已经差不多确定,目的达到,他也就不愿再起争执,淡然一笑,躬身退到一旁。

“贵州现只有四镇清兵,且分散驻扎,仓促难以聚集。”安如鼎站起身,扫视了一圈,开口说道:“又有乌江天险,东线暂无忧,所虑为西线。我水西虽然人多,平时训练却甚少,若与敌对阵,恐难取胜。当避其锋锐,凭地利以破敌。有三条道路可直通我水西腹地,这三条道路上都各有险要:阿扎屯、公鸡岭、猴儿关。我水西军但守住这三处要地,清军便是插翅也难飞过。待敌久攻不下,师老兵疲之时,再与明军相约,挥兵合击之,清军可破矣。”

一番话,说得水西众人都心悦诚服。安坤大喜,拍着大腿说道:“叔父便是我水西之帅才,我愿委叔父以总统之任,必破来犯之敌。”

张默也不由得对安如鼎刮目相看,这个老家伙原来如此精明,对水西的情况看得通透,既拉明军配合,又号召众土司蜂起,无形之中便减轻了水西的很大压力。

接下来,安如鼎又建议出其不意,袭击水西腹地大方城,以及乌撒卫城的清军,先解决离得最近的敌人,然后再举旗抗清。

安坤及众人都表示赞同,又细细商议一番后,才各自前去安排布置。

第八十四章后中先,大海战

自古王业欲兴,必须要深根固本。无论是汉太祖还是汉光武帝,都极为重视根基。汉太祖虽然屡次失败,但靠着关中源源不断提供的兵员、粮草,最终还是击败了项羽;汉光武也是一样,靠着河内的根基,最终剪除了群雄所以,没有根基就经不起失败。

尽管依靠着先知先觉,在滇省掀起了遍地烽烟,并且屡次击败清军,但朱永兴其实一直感觉如履薄冰。每次战前都忍不住想到,若是不幸战败,那就一无所有,几乎再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了。

所以,他反复提醒自己要沉得住气,千万别弄成个胜也忽焉,败则万劫不复的局面。会下围棋的朱永兴,当然知道什么是先中后,什么是后中先。在财力充盈前,收复大片的失地,养活太多的民众,实在是拖垮自己的愚蠢之策。而且自己不想明军成为象清军那样的兽兵,靠劫掠和杀戮维持地方。

“清廷是个纸老虎。”朱永兴一边提醒自己沉住气,一边给自己打气加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