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逆流伐清 > 分节阅读 69

分节阅读 6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共商安南之事。”

莫敬耀的眼皮猛跳了两下,吃惊不小,明军竟与阮氏也有联系,这却要与手下好好商议一下。如果明军真的兵强将广,莫氏就万不可错过这复兴之机,不可让阮氏得了便宜。

“天使暂且歇息,我这就召集臣属商议,必在最短时间内出兵相助,壮王师讨逆之声势。”莫敬耀态度更加恭敬,起身亲送宗守义出了大殿,又招过shi卫,一番交代,让宗守义与德阳王等避难之明臣相见,借以表示亲善之态。

c。

第三章安沛入瓮求收藏

传召群臣的侍卫已经走了,莫敬耀在空荡荡的大殿中来回踱步,忽而喜形于色,忽而又顾虑重重,委实难以抉择。

“昔先祖有遗嘱:滋莫家气运已终,黎氏复兴,乃天数也。我等宜避居他国,养成威力,屈节待时,伺其天命有所归而后可。”莫敬耀若有所思,喃喃自语:“今黎朝名义虽正,然权归郑府。欢爱之士,多据要津,其风声气息,与四宣宽和平易,不能无异。兼之先祖明德、大正之政,固结于民心者未忘。故天运既还,然人心之向我莫氏者未尽还。通儒文士,亦往往铲彩埋光,岂不是待我莫氏中兴而应世若明军势大破郑,此诚我莫氏中兴之良机也,不可失,万不可失耶”

“宣光援军到了吗”

“富寿援军到了吗”

“巴克的也到了吗”

朱永兴询问已毕,颇觉好笑,这怎么有些象“上班的走了吗,上学的走了吗”。不过,眼前终于出现了一座象样的城池,令他很是有些振奋。攻城掠地,又一次见证这新历史的时刻即将到来了。

“聚于安沛的安南兵差不多超过两万了吧”马宝粗略地计算了一下,望向前来报告消息的中年人,等着他的确认。

这个中年人是华裔,是郑家多年来行商安南的一个耳目,得了密令刺探消息。其实他并没有太多的做间谍的经验,所获情报也不详实。对于马宝的询问,他迟疑着不敢作答。

“两万也罢,三万也罢,不过是瓮中之鳖耳。”朱永兴笑着摆了摆手,算是解脱了这个菜鸟的尴尬。

马宝收回了目光,对朱永兴说道:“殿下。安沛附近的敌人基本已经被调至此城,只要一鼓而胜,则取周围之地如探囊取物。”

朱永兴点了点头,说道:“围三阙一,敌人若溃败出城,便可用骑兵追击,轻松取胜。若是在城中巷战不妥,我军破城之后暂不必深入,以炮轰击。震慑其胆,迫其投降。”

“殿下英明,我军长于野战,巷战纠缠,怕是会增加死伤。”马宝表示赞同,还不忘恭维一句。

朱永兴淡淡一笑,催马而行,在亲卫的保护下绕城而行。观察城防,寻找破城的薄弱之处。

在安沛城以北二十里处。明军与安南兵经过了一场规模不自太大的野战,被轻易击败的安南兵溃败逃回安沛,使安沛郡公郑桦彻底打消了再与明军野外交战的信心,开始全力坚守城池,以待升龙派出更多的援兵。

虽然安沛的城墙并不是十分高大坚固,但郑桦觉得明军远道而来。不太可能携带重炮,攻城器械也需临时打造,城中安南兵又是不少,坚守还是大有希望的。

所以,明军在城外安营扎寨的时候。郑桦就站在城头上冷眼看着城下,还满有信心地给周围的安南兵将鼓劲打气。

“残明军队为清军所逼,在中国已无法立足,就想来我安南夺地以居。然劳师以袭远,岂能持久待其师劳力竭,我国大军齐至,必胜无疑。”

“郡公高见啊”

“大人熟习兵法,见微知著啊”

“大人一语中的,真是令末将茅塞顿开啊”

周围的一群感慨之声响起,郑桦捋须而笑,面露自得之色。

安沛城外没有护城河,只有一条草草挖就的壕沟,城墙外还稀稀拉拉有一些新钉入地下的木桩。显然明军推进太快,使得安沛守军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加固城防。连破旧的城墙也是仓促修补,砖石的新旧程度、颜色各不相同,看上去就象打了无数补丁的百衲衣。

明军的主力在北门安寨立寨,骑兵则在东西两门外来往巡视,震慑城内敌人。尽管明军可以把四座城门都堵住,但朱永兴并不想使安南兵作困兽之斗,所以留下南门可以出入。

经过观察,朱永兴发现安沛的三座城门都没有高大的瓮城结构,只是修建了简单的城楼以增强城门的防御能力而已。而东门更加破旧,连简单的城楼都没有,守城火炮更是寥寥无几。所以,他决定选择这里作为突破口。

“大人,明军分兵了,在东、西两门也列寨陈兵,并在城门外开始掘壕。”

郡公郑桦摆了摆手,示意他已经知道了。此时,他正在北门城楼,城下明军的举动看得很清楚。

“列寨陈兵是要攻城可掘壕又是何意”郑桦有些迷惑不解,这明军到底是要攻,还是要围困看了半天,他不得要领,只好以不变应万变,命令守城军兵加紧戒备,不得松懈。

其实安南人判断有误,明军并不是掘壕围困,而是以壕迫近,几道z字形壕沟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向城门逼近,直到一百五十米左右。然后掘土堆墙,慢慢形成了一道面向城门的遮蔽掩体。

“昔官渡之战,袁绍曾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郑桦倒也不是一个草包笨蛋,竟然还知道些三国故事,捋着胡须自作聪明地自语道:“难道明军要仿效之”

“大人英明。”一个安南将领立刻马屁送上,“明军些许伎俩,难逃大人慧眼,此战必败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