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逆流伐清 > 分节阅读 36

分节阅读 3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了,该准备的也都准备了,又是以逸待劳,哪还有不胜的道理你们族人的心意我领了,已经撤退到安全地方的就不用前来助战了,现在还没到男女老幼齐上阵、背水一战的时候。说心里话,我已经觉得亏欠你们族人甚多了。”

“殿下。”梦珠的目光向朱永兴戴着的紫金藤戒指看了一眼,笑道:“什么你们我们的,听着生份,莫忘了您已被我们视为同族。”

“呵呵。”朱永兴自失地一笑,伸手指点着来凤山下的腾冲城说道:“明军已经上万,城下大战当以他们为主力。清军远途袭远,又时临雨季,道路泥泞难行,到得城下也定然疲弊不堪,我们胜算极大。”

“还有殿下的奇思妙招。”梦珠顺嘴恭维了一句,接着说道:“此战一胜,殿下英名远播,来投者必多,实力可顺势猛涨。东去安南,则胜算大增。或者直接击灭郑阮两家,应该也不是太难吧”

朱永兴笑着轻轻摇头,一举击灭安南郑氏或许能够做到,但这并不符合长远的利益。借助于安南郑氏、阮氏、莫氏,以及南方已经很虚弱的占城国之间的错综关系,游刃于其间,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才是上上之策。毕竟他的主要敌人是清军,不能把兵力和精力全部用于安南。如果迫之过急,陷于安南的地方安定,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鲸吞非上策,蚕食是高招。”朱永兴边分析着目前安南的形势,一边给梦珠讲解着自己的思路,最后坏笑道:“三国,不,是四国大战呢,谁也不大敢放手施为,以免落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结局。而这正是我们希望的,有一立身之地,主要的进取目标还是在广西。”

梦珠听得连连点头,听到朱永兴所说的进入安南的策略,主要是先行雷霆攻击,以示震慑;然后宽待治下百姓、善政笼络,以最快的速度安定所占之地;再与郑氏争夺人心,步步蚕食,扩大根基之时,不禁会心微笑,眼珠转个不停。

“啪”的一声轻响,却是朱永兴含笑在她的手心打了一下,戏谑道:“你这个密谍,原来是来刺探机密的,该打。”

梦珠微微一怔,随后咯咯笑了起来,说道:“我就说嘛,会被你看穿的。可爹爹和几位寨主都说无妨,打听清楚也落个心安。这下可被你抓住痛脚了,殿下要打便打吧”

“我打”朱永兴手举得挺高,但落下时却如轻风拂面,只在梦珠的粉嫩脸蛋儿上摸了摸,莞尔笑道:“等此战事了,入安南时总要分说清楚的,却是心急什么。也好,若是我你们自去安南也能依策行事,拿着沐公爷的书信,路过元江时或能求得那嵩帮助,那样的话,就得全靠你们自己了。”

梦珠沉吟了一下,嗔道:“胡说什么,殿下答应过的,要共去安南,可不能言而无信。神使,殿下是神使,岂会”

神使重张世间正义的使者,岂能出师未捷身先死朱永兴心怀一畅,哈哈大笑着,把梦珠娇软的身体揽在了怀里。

第八十章特殊人才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朱永兴是如此想的,但在初展拳脚之时,面对不断会聚而来的文官武将,以及前来投效的平民、商贾、土司,又不得不仔细观察,勤加揣摸,以发现人才,甄除无能。

易成被升为长史,当时不过是人才匮乏,又要笼络郑家的缘故。但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朱永兴倒发现这个人能被郑砚北推出来作为郑家的代表,也确实有过人之处。虽然不是擅长军事,但在文椟往来、计算分配、琐碎事务等方面,能力可谓上乘。也或许是因为朱永兴现在手下得力的人才太少,他在拼命表现的缘故。

但接下来的一件事情让朱永兴对易成的观感又立时上了一个层次,对某些特殊人才有独到的眼光。

由于朱永兴昨天到达腾冲时已经很晚,又没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易成便很体贴地让他好好休息了一下。直到第二天才把一些文椟拿来让朱永兴过目批示,等到都处理完毕,易成又拿出了一个象书册似的东西,恭敬地放到朱永兴的案上。

“殿下,尚有一事需您定夺。”易成指了指桌上的书册,说道:“前日来了一个自称是弘光时的旧臣,名叫查如龙,要求见殿下,说有反清大计献上”

查如龙朱永兴觉得有点耳熟,却一时想不起这人在历史上干过什么,便点了点头,示意易成继续说,又伸手拿过书册,随便翻看着。

“这是从查如龙身上搜出来的,下官看过之后觉得讶疑,便想从其口中得到详细情况。”易成继续说道:“但此人只说要见了殿下才细说,十分倔强。下官不敢擅专,便将其软禁,等殿下回来处置。若此人真是忠心大明,且身兼此特异之能,日后或有大用。”

朱永兴起初翻看书册还有些漫不经心,但神态很快便郑重起来,思索良久,轻轻一拍桌案,他终于想起来这查如龙历史上所干之事了。

查如龙确实是南明弘光政权某部的官员,后流落江湖,以反清复明为己志,到处活动。至康熙初年,他伪造了全国各省总督、巡抚、提督的书信,其官封、印信、花押、图章,非常逼真,令人很难识破。在伪造的信中,大多都有“联络声气,共图举事,恢复中原”的内容。他把这些伪信汇为一册,携带身上,就是朱永兴所翻看的类似书册的东西。当然,现在还不全。

而查如龙之所以在历史上有过记载,绝不是因为其造假厉害,而是因为他一手制造了给吴三桂“上血书”事件。具体时间朱永兴倒记不得了,好象应该是明后年左右的事情。

这个查如龙带着伪信书册跑到昆明,咬破食指,给三桂写了一封血书,大意是:“天下督抚提镇及朝中大臣,皆有同心,待王为盟津之会武王伐纣,会八百诸侯于河南孟津渡口。大王,您是汉人,当年之事指吴降清,出于不得已。今天下之机杼把握在王的手里,王如果出兵以临中原,天下响应,此千古之功”

查如龙写好血书,托付一个侍童送到三桂王府。他企图让人们都知道这封信,给三鬼施加压力,造成他不得不从之势。侍童到了昆明,却没有办法进王府,便返回到寺庙,把信退给了查如龙。

投书不成,查如龙后来又到了曲靖府,却不慎犯了事,被知府李率祖拿获,所有伪造的信札和写给三桂的血书等都被查出。李率祖与三桂不和,得此物证甚是高兴。但见其书札稿中牵连各省官员,无一遗漏,就都给烧掉了,只留下血书,申报督抚,上达朝廷。

三鬼为免清廷疑心,便命人把查如龙押解进京。临行,查如龙大呼:“我死,你灭九族之日也不远了”至京,被清廷以叛逆十恶不赦之罪凌迟处死。

幼稚,迂腐,也是再也没有办法,病急乱投医,任何一根看似有希望的救命稻草都不放过。吴三鬼何人也,铁杆汉奸,想争取他反正,简直是白日做梦。

尽管朱永兴对查如龙是这样的看法,但也心中敬佩,他们这些殚心竭虑兴复大明的义士忠臣,比那些贪生怕死的降清派和遁入空门、藏之深山的所谓遗民更高洁得多,理应受到后世的敬仰。

“吾晚上见见这个查如龙。”朱永兴轻轻把伪信札册合上,说道:“长史所言不差,这是个人才,以后或有大用。”这样的特殊人才,朱永兴自然要留下,日后施展阴谋诡计时非常有用。

“殿下英明。”易成顺嘴恭维了一句,又小心地提醒道:“只是尚需摸清这查如龙的底细,方可大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