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君临战国 > 分节阅读 479

分节阅读 47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战争将有致命的动摇。

他还真担心燕王不顾大局,效仿圣贤沽名钓誉,爱好羽毛和仁政,而放弃这样的好战略,如今看来,燕王并非那种没有远见,不知果断杀伐之人,恰恰相反,雄才大略,当机立断,不为一事好名而枉送十万将士的性命,这才是一位英明君主的风范。

诸将看到秦开脸色露出笑容,都觉得诧异,纷纷询问。

“好消息,君上同意水攻计划,但是也叮嘱我们,注意修复水渠,不得毁坏堤坝,造成更多的伤亡,事后要安抚当地百姓,以后这些人都是我华夏国的子民,修复被灌的大梁。”

众武将听完,都露出喜色,这样一来,他们将不必冒死攻城了,不是怕死,而是顾惜自己麾下士卒的伤亡,毕竟这支精锐曾在草原打过胡人,结下生死袍泽之情,如果有策略能减少伤亡,诸将领都不肯让跟随自己数年的精兵白白去丢性命。

什么样的将领带什么样的兵,秦开身为统帅,上下通令,以身作则,爱护将士,他提拔的一些亲信武将,也都是有一定人性和血性的,不是那种只为升官,而视麾下甲士性命如草芥的无情之流。

只有这样的一群将领,凝聚在一起,使得底层甲士,甘愿效命,战斗力和士气才会如日中天,所向无敌

用兵,除了严明军纪,最重要是用心

“君上英明,这下我们可以明着围困大梁,暗中修渠引水,准备水灌大梁城了。”一名裨将严良拍手叫彩。

秦开微微点头,这件事的确让大帐内的诸将士气高昂起来,对燕王的信任度也更大了。

其实他并不知道,在辰凌接到秦开密报请示的时候,也有些犯难,因为他通过史书,知道历史秦灭魏国时候,就是王贲引水灌了大梁城,而使魏国覆灭,但是当了他做君王,这件事就不得不谨慎考虑。

后世人不止看到秦国横扫六国的威猛和无敌,也看到了秦军的野蛮和凶狠,有时候坑杀降兵、杀戮百姓、毁坏旧宫殿、破损良田等等,使六国遗民对秦深恶痛绝,这也是秦国迅速灭亡的一个原因。

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制度了最有效的军功制,杀敌首级赐爵制,以酷法治国等手段,的确使秦国迅速崛起,并坚持不足百年,就有实力统一天下,灭掉六国。

但是也正因为他指定的酷法和不惜人命,使秦国意识形态,一直充满血腥与蛮压,等天下安定之后,秦法没有变,这已经不适应统一后局势,加上在统一战争中,秦军的无情冷血形象,埋下迅速覆亡的种子。

辰凌现在不但要考虑如何统一六国,还要保证让六国人接受燕文化,认同华夏国的正统,天命所归,民族融合等,所以在发动战争中,既要胜利,但不能灭绝人性。

所以当他看到水攻计划时,脑海中就浮现了大梁城内数十万百姓被淹死的场景,这与他一直推行的仁政有些违背,所以并没有立刻同意,而是找来了乐毅、剧辛、范雎、苏代等辅政、军机重臣,前来商讨。

这些人都是实务主义者,不像大儒那样好虚名,而是讲究功利与实效,一听水攻计划的利弊,纷纷赞同此战略,辰凌故作为难,摇头说:“水攻战略,虽然有效,但会枉送一些魏国百姓的性命,寡人心中不忍”

剧辛乃太尉,掌军事,故此先激动劝道:“君上,眼下魏与我为敌,魏人便不是华夏子民,大梁城内皆兵,已经算是敌兵,对敌人的仁慈,便是对我军将士的残忍,君上万不可效儒圣,空谈泛仁,让我军将士寒心啊”

乐毅也劝谏道:“行天下之大仁,必有难以回避之不仁,想要天下太平,必要先起兵戈,此之谓也眼下,若不水攻大梁,使昏聩魏国奄奄不灭,天下不能一统,兵戈不能止息,而徒存仁义,实属不智也长远论乎,岂是仁义”

苏代拱手道:“臣也以为,大梁之战,不宜执迂腐之仁义之说,而久拖不下,否则,中原仅存四国,变数不可料也”

范雎在旁点头道:“灭国战法,不能等同寻常战法,战国兵争百余年,打仗虑及民生者不能说没有,然确是少之又少,君上以往做法,已经达到仁至义尽,这次灭魏,当由军前主帅,根据现实情况而定战略,我等不在前线,鞭长莫及,未必有主帅看的准确,是故,臣也赞同秦开将军的水攻”

辰凌心中一动,表面该做的推辞,已经做了,水攻大梁之策,由秦开提出,由这些军机大臣一致同意,他身为君主,勉为其难,接受了这个建议,即便日后天下一统,大梁魏人死伤很多,这笔账也不会由他来担负了,只会觉得燕王仁慈爱民,这就是君王帝心术

第0998章 开凿鸿沟

秦开指着桌前的沙型地图,肃穆道:“现在就安排灭魏第一战略,根据斥候测绘,以及本帅与诸将的勘察,要灌大梁城,须从鸿沟引水,修复渠道,连通大梁城”

鸿沟是中华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位于荥阳成皋一带,始于东周末期战国魏惠王十年开始兴建。

当年魏惠王之所以兴建鸿沟,是因为迁都大梁的原因。

大梁城地处华北大中原三角洲尖端附近,自古为中原中心地带。它东接齐鲁,南控江淮,西临嵩岳,北据燕赵,地理形势非常重要。同时,由于地面平坦,没有名山大川的限制,“诸侯四通辐辏”,对大梁的交通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因受到黄河冲积、淤积的影响,开封周围河泽密布。附近不仅有济水、颍水、丹水、睢水等天然水道,还分布有圃田泽、蓬泽、牧泽等天然湖泽,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水网区。

魏国迁都大梁后,魏惠王曾多次兴修大型水利工程,苦心经营大梁城外围的水网,使得大梁水道纵横,航运发达,魏国的船只可以驶入韩、楚、卫、齐、鲁、宋等国,促进了魏国与流域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鸿沟也是在那时候主修的。

“彭可、荆飞,你二人负责组织民力,把乡野一些魏人,黄河北岸的一些赵人,组织起来,至少需要几万劳役,挖沟通渠,限三个月内,入冬之前,把渠水沟通完毕”

“末将领命”两位将领站起来,身上铠甲的铁叶锵锵脆响,很有气势。

“殷先生,你来为大家讲解一下鸿沟开水的关键。”秦开不在中原长大,长于东胡为质,对六国地形和历史并不熟悉,请策士解说。

“喏,将军”殷良一拱手,站出来,走在沙盘地图前,指着一处山岭之地说道:“诸位请看,这是广武山城,魏人依山势修筑成了东西两座小城堡,中间是一道宽约二百余步的山涧,时人也称做广武涧,当年开凿鸿沟引河,便是利用了这道天然山涧。先将山涧向北与河岸打通,河水先入涧再入沟,如此,山涧之岩石入口可控制水量。否则,两道土堤筑成的大沟,堤岸无论夯得如何结实,也经不起汹涌大河的浪涛冲击,要修一道引出大河的人工运河实在是不可能的。唯有天成广武涧,鸿沟才得以修通。”

“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开鸿沟水南段的一个豁口,以最直的捷径,迅猛冲下,直灌大梁城,沿途有近百里,好在一些旧河道尚存,可以相互连通,这样实际开凿渠道,只不过几十里而已,发动几万劳役,三个月内,定能完工。”

“不过,我军应注意几点:一是把守几处关键要塞,以防有魏军、韩军偷袭,造成大损伤,影响我军进度,破坏大计,二是迁走鸿沟南段两岸的庶民,退到山地高处暂居,以免被水灾殃及,这两件是大事,万万不得马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