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89(2 / 2)
辰凌微笑着给诸女介绍道:“这位是楚国的大才女,楚非烟姑娘,与寡人曾有一面之缘,相谈投机,是一位不错的朋友。”
庄若水、兰歆雅、赢珂儿等诸女,都明白过来,敢情这位姑娘就是红颜榜上第三位,楚大才女,在文采上,可是与洛语嫣齐名的,难怪如此美貌,同时也恍然了,看了看燕王,再看了看她,似乎都猜测到一层深意。
楚非烟感受到诸女灼热的目光,似乎婆家人在打量她一般,让她还是第一次感受到,饶是她才冠京华,仍不禁脸红润红起来。
这时洛语嫣跟墨妃暄已经客套完了,旋即抱起了小王子,这小娃娃刚才在辰凌怀内还委屈要叫,但是腻在洛才女怀内,却咯咯在笑,看着洛语嫣那完美无瑕的脸庞,就好像他的母亲一样,毕竟刚出生的小孩子识辩性还不强,所以觉得这女子就是他的漂亮生母。
“好可爱的小娃娃,君上,给他起名字没”洛语嫣兴奋地问道。
辰凌苦笑道:“暂时还没有,正好你来了,咱们家这群人里,只有你文才最高了,就由语嫣来起名字吧”
燕王这样一开口,其他人哪会反对何况墨妃暄、庄若水、易太后等人,都知道洛语嫣虽然还不是王妃,但早就与燕王有了夫妻之实,只是暂时还不宜高调入宫,算准王妃了,都是自家人。
洛语嫣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后宫家眷一分子,所以也不谦让了,皱着眉头,微一沉思,说道:“这个小王子,乃是王后的嫡长子,日后注定要做太子,继承大统,希望他长大之日能像他父王那样,励精图治,建立伟业,造福百姓,威严而谦逊,不如叫姬轩吧,轩辕氏的轩”
轩辕氏何许人也那可是上古三皇的黄帝,炎黄之祖,这个字非常有涵义
辰凌拍手道:“好,姬轩,磅礴大气,而又不霸道凌厉,外王内圣,很符合他的身份。”
屋内诸女也都欢喜起来,非常喜欢这个名字。
“小轩儿,从此你就叫姬轩了。”赢珂儿在洛才女身边,逗玩着娃娃小脸的嫩肤。
楚非烟也走了过去,她的年纪也不小了,二十有二了,比洛语嫣小一岁,在战国里算是熟透的大姑娘了,平时生性高洁,对世间的尘俗还不以为意,但是现在乍见刚出生的小娃儿,顿时潜意识里的母性被勾出来,爱心泛滥,也是欢喜无限,非得亲手抱一会儿才甘心。
一屋子其乐融融,辰凌又坐在床榻边,紧握着墨妃暄的手,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那股悸动和感激,幸福的劲儿,此刻真的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了。
墨妃暄感受到了辰凌身上那股情绪,心有灵犀,瞬间就明白过来,她也反紧握着对方的大手,含情脉脉,彼此从相识、相爱,到结婚生子,有了爱的结晶,血脉相容的感觉。
过了好一会儿,辰凌起身单独叫着楚非烟,走到了宫苑中散步。
毕竟人家远来是客,辰凌于公于私,都要以燕王的身份,对楚非烟的到来,慰问几句,表示看重和欢迎的意思。
两个人走在幽静的苑林中,踩在地上皑皑白雪,有一种净化心灵的自然之美,途径梅花林时,楚非烟停了下来,静静地观赏着,陷入沉思中。
辰凌见她不说话,望着梅花发呆,一时也不好惊扰,陪在身边守候着佳人。
“梅雪争春未肯降,墨客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楚才女轻轻吟了四句,正是当初她与澹台清儿、燕王在山庄内相见时候,清儿念出来的,当时楚非烟觉得很有哲思,清儿却说是他所做。
忽然间,辰凌也回想到三年前那个场景,不禁思念起澹台清儿。
第一玄女的风采,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那股神韵和仙姿,的确让辰凌难以忘怀
“燕王,想不到你后宫佳丽如此高水准,墨王后和庄妃,可都是红颜榜上的奇女子呢”
楚非烟似有意还无意地笑吟着,不过心中也是很吃惊,就是她看到洛语嫣在宫内那轻松自如的态度,明显没有任何拘束,如果这是普通庄院就算了,这可是燕国皇宫,能如此淡定自若,明显就是不止一次来了,而且身份非常的突出,让她怀疑,这洛姐姐估计迟早也是燕王妃了。
而且那个草原女子兰歆雅,秦国的公主赢珂儿,可都是万里挑一的美女,让楚非烟暗暗轻叹,这燕王的艳福可是真够大了,至少其它战国六雄君王,还没有娶到红颜榜上女子入宫。
“你能来,我很高兴”辰凌轻轻说道。
“这两年,我一直想来了,可惜,没有人邀请过。”楚非烟脸色平静,但语气却带着几分俏皮。
辰凌闻言一笑,说道:“燕国变法刚见成效,如果是三年前,百废待兴,各处满目疮痍,也不好意思邀请楚才女北上赴燕。”
“这次算君上的邀请吗”楚非烟转首望着他,含蓄一问。
辰凌有些小尴尬,如果不是洛语嫣提议并亲自起笔,他还真没想到邀请楚国大才女,不过既然来了,也不好太抚了对方的颜面,点了点头:“也算是吧,毕竟洛才女提前要跟我商量的”
楚非烟忽然展颜一笑,盯着燕王,有了几分欣喜道:“呵呵,那好吧,既然有君上的意思,那非烟就打算在燕京多住一段日子了”
第0803章 齐国要变天了
苏秦从春秋时代的新政变法讲起,逐一介绍了春秋郑国子产的田制新政、齐国管仲的经济统制、越国文仲聚集国力的新政、鲁国宣公的初税亩新政、晋国的赐田减税、秦国简公的初租禾、等主要新政。
到了战国时代,又有了魏文侯重用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赵国胡服骑射,燕国乐毅变法等,古今穿插成一条线,让齐宣王茅塞顿开。
苏秦总结道:“大要而言,春秋三百年,新政围绕田制与税制之变化发生,然皆为粗浅,无一巩固,反倒被新政激起的巨浪吞没,这是推行新政的郑国、齐国、晋国、越国相继灭亡之根本所在。”
“纵观变法,首推秦国商鞅,使得落后的西戎秦国,变得强盛起来,依法治国,打击旧贵势力,颁布田法,压制公卿,废除世袭制度”
不光是齐宣王,就连孟尝君也受益匪浅,苏秦丰富生动的叙述,第一次在他们眼前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使二人对进入战国百余年来的天下大势和列国详情了然与胸。
齐宣王禀赋极高,边听边想,已经对齐国的落后怵然心惊。
最后,齐宣王独留下了苏秦,在宫内倾谈了三日,连一次早朝都推开了。
临淄城的上层世族迅速传播着一个消息:齐王和纵横家名士苏秦连续密商三昼夜,准备在齐国大动干戈
齐国世族第一次感到了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