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君临战国 > 分节阅读 379

分节阅读 37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们的饮食条件和装备军械,保证在六大军区中,享受到的待遇不会低于其它任何一个,朝廷还会陆续在此,建设军医院和海军学校。

“燕王万岁”所以将士们欢呼起来。

辰凌微笑点头,朗声道:“加强训练海军和水师,保卫国家,你们责任重大”

“保家卫国,义不容辞”将领带头喊着,一呼百应,甲士亢奋。

燕王阅兵之后,直接来到造船厂,目前打造的船只仍是普通木船,只是用于军工,所以在船体上,经过科研人员的研究,有了大改进,船外包有一层铁皮,最长战舰有十六丈,宽五丈六,六杆四帆的大船,在战国时代,无疑领先了其它诸侯国。

事实上,在这个时期,也只有楚国发展了战船,因为楚国境内河水流域众多,发展水兵理所当场,其它五国几乎没有正规海军和水兵,少许船只也是粮船、渔船、盐船。

比如齐国,濒临东海,却从没有建立正式的海军,因为他主要的敌人来自西面的魏国、秦国、赵国,还有南面的楚国等,都是路面的进攻,海军的用处还没有意识到。

辰凌看着数十战舰木船,心中估算着,以当前的冶炼熟铁的水平和焊接技术,又没有蒸汽机、汽轮机的发明,打造钢铁船舰那是不现实的,在西欧也是十八世纪,才出现铁船。

木船在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时候,曾打造出了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折合现今长度为150多米,宽约61米,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

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据传它的铁舵锚重上千斤,须要两三百人才能举动。

现在燕国海军刚起步,船只还有待逐步改善和研发,以目前古代的国力,不宜太过发展航海事业,因为大航海时代,在十四五世纪,那是欧洲梦想着去东方寻找金子梦,开辟航道进行殖民掠夺,需要倾国之力来推动。

辰凌目前只考虑着把海军作为一支隐秘力量,在伐齐和伐楚时候,突然抢滩登陆,插入敌国腹地,里应外合,配合路面骑兵和步兵作战,出其不意,至于航海事业,至少要等平定六国之后再深涉虑。

“这样的船舰,加工多少艘了”辰凌询问造船坊的负责人郑逊。

这位厂督也是墨家的大匠师之一,擅长研究浮力方面,尤其是船只和气艇方面,担任造船坊的厂督之后,很有敬业精神,年纪四十多岁,这造船学术方面可谓战国首屈一指的。

郑逊如实答道:“启禀燕王,两年内,已经建造了二十余艘,每艘船只可载一千人轻甲士,如果携带马匹和备用军械、粮草,只能载六百人”

辰凌点头道:“一千人,已经不错了,普通船只,载人也不过百人,咱们的燕国战船,已经远领先其它诸侯了,不过,在船体方面,希望能继续改进,承载量继续加大,到时候,可能要在船身安装铜门火炮,增加重量。”

“安装铜门火炮那是什么”

辰凌道:“一种武器,还需要几年的研制出来,你们还有充足时间对船体的改造。”

郑逊放心下了,如果时间太急促,短期内还真没有办法继续加长加宽了,目前达到了船身能力的极限。

辰凌继续道:“另外,也要打造一些大型货船和粮船,辽东的物资和军械,运往燕京城、易水军区,在陆地上需要横跨燕山支脉的山道,路途颠簸,崎岖难行,以后有了海运,可从辽东半岛建立几个渡口,直接跨越渤海,抵达西面海岸线,与燕京方向通航。”

“臣领命”郑逊弯身恭敬答道。

辰凌微微点头,这次检阅了水师,心中有了定数,接下来,在燕京东南海岸线,也要建起防御和渡口,以防日后齐国突发奇想,发动水军登陆,造成军事被动。

如今三年的变法结束了,初定的土地家庭承包到期,当下朝廷应该开始启动新一轮的五年计划,更稳定地推行变法国策,富国强兵,为吞并六国做好准备,五年之后,发展顺利,或许能对齐赵用兵了。

第0780章 班师回朝

辰凌离开渤海军区后,在禁卫军护卫下,班师回朝,抵达燕军城外十里处,那里人山人海的迎接场面。

由于这次大破了东胡,振奋国心,所以的燕人真正昂首挺胸起来,有了强大的国防力,使燕人从四五年前,差点沦为亡国之奴的阴影下走脱出来,不再惧怕遭受齐、赵等国的威胁了。

所有国人,都逐渐接受燕王这位君王,相信他是一位英主,带领燕国走向繁荣富强

民心凝聚,对朝廷颁布的各种法令,都自觉、自信地遵守,为蒸蒸日上的国家感到一种骄傲和自豪。

“欢迎燕王,凯旋而归”

“大破东胡,捍卫国土”

人山人海的百姓、士子、商旅等,燕京城形形色色的人,很多都出来一睹盛况。

在城外迎接队伍正中央,有数百官员,为首的几人,除了乐毅、剧辛、苏秦、范雎这四大肱股之臣外,中间还有一位身份超脱的燕王后,墨妃暄。

她明眸皓齿,清丽无双,天香国色之姿容,一袭宫廷雍容的长裙,满头青丝轻挽成髻,没有多余的装饰,却显得母仪天下,这段时间,墨妃暄的身孕更凸显一些,显得珠圆玉润,那一双清明如水的眸子顾盼生姿,别具殊丽。

五人之后,是满朝文武大臣,都站在那里,恭迎燕王凯旋。

辰凌也没想到这样大阵势,因为他在魏国出征挂帅,先后打了两年仗,立下不少赫赫战功,但是从没有惊动朝廷和满京城百姓出来迎接,所以这次击败东胡,心态很平正,觉得理所当然,意料之内,没觉得多了不起。

但是,这件事放在燕国百姓和大臣眼中,却意义不同了。

这可是复国之后,第一次大规模抵御外敌的战争,而且是来自北方凶狠的胡人,完胜对手,又是燕王亲自出征,所以满朝喝彩,举国欢庆。

不少官员动了心思,纷纷上书建议,要隆重迎接燕王,他们心中的英主,不但顺应民心,而且可以大肆宣扬一番,在燕国百姓心中,更加树立燕王是明主的意识,使全国百姓不断向朝廷君王靠拢,日后对各种政策的推行,有着很大的裨益。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廷官员在辰凌现身下车的刹那,全都跪拜下来,高呼万岁,甚至连墨妃暄、乐毅、剧辛、苏秦等人也不例外。

“万岁万万岁”

近十万的百姓全都跪拜下来,跟着高呼万岁,气氛沸腾,情绪激动,发自内心的拥戴。

辰凌心中澎湃,自穿越时空,纵横沙场,指点江山,醉卧红颜,万民朝拜,大丈夫当该如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