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君临战国 > 分节阅读 328

分节阅读 32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陌刀、车弩等。

神臂弓是北宋神宗时发明,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射程远达二百四十多步,成为宋军弩手的制式兵器之一,辰凌曾翻阅冷兵器杂志时候看到过机构图,尤其是他屡次执行刺杀任务,许多时候无法带热武器,因此匕首、弩等都是他携带的武器,辰凌曾经自己按照样子做过一具,因此绘图给墨家工匠师,进行打造,刚出炉了几件,还在调试中。

陌刀起源汉朝,作为当时对抗匈奴骑兵的步军主力羽林军中,重步兵的斩马剑演化而来,长刀两面有刃,重约五十斤上下,柄长足有四尺,唐朝时为重装步军主要配备的近战武器。

陌刀作为长柄大刀如墙一般推进绞杀敌军,敌军往往在陌刀手的绞杀下人马俱亡,那时的陌刀手与马军、奇兵一样,都是主攻战士,盛唐时陌刀阵在战场上尤其受到重用。

不过五十斤的重刀,可不是谁都能抡起来的,需要过人的臂力和体力,精锐中的精锐,平时作战很是使用,但辰凌根据陌刀的特点,定型为轻重两种,轻陌刀重十五斤,作为普通刀锋营部队的武器,而重陌刀却作为重甲军,正面破敌所用,只需一时。

辰凌拎起一把重陌刀,劈、砍、削、斩,得心应手,以他七阶武者的本领,对于五十斤兵器的重量,还能运用自如。

“不错,很有手感和气势”

一位姓蔡的匠师苦笑道:“大王,这一把陌刀,消耗的铁质用量,能抵得上十八普通剑戈了,目前燕国贫瘠,铁量储备不足,就是日夜不停冶炼,打造兵甲,四十万大军,还未凑齐呢,这种重陌刀,太烧钱了。”

辰凌微微点头道:“你们只管搞科研,国家库存即使再不足,也决不能耽搁研究工作,你们只管给寡人研制出锋利霸道的陌刀来,对于它的坚韧、锋利等性能,达到当世最好水准,也就足够了,铁产量会逐渐增多,放心吧,原料咱们燕国已经开始挖掘,争取自给自足了。”

这时墨家的黎叔得知燕王驾临,兴致勃勃地带着几位老匠师赶过来,礼拜过后,黎先生道:“启奏大王,水力机床所需的螺杆、螺丝,轴承等数十种零件,目前我们已经研制出半数之多,而且前几日研究出新的风箱,加上更大容积的鼎炉,终于把铁质更进一步,铁的质量提升了,这些零件的性能也就增强了,请大王移驾到机加制造房,查看新零件。”

辰凌一听,心中大喜,如果冶铁技术有了突破,能带动铁质更进一步,打造出来的武器兵甲自然就有优势了,而且,只要能研制出一台水力机器,以此为第一代,就能繁衍加工下去,鸡生蛋,蛋生鸡如此循环下去,一代代机器更替,产生的连锁反应,将会有瞩目成就。

第0669章 铁器零件的进步

奇士府有内所和外所,内所是理论研究部门,有官吏常居,设在城内作为一个衙门,理论研究和设计,而工匠技术人员,绝大多数都在外所,科研秘院,城郊一处靠近山麓之地,被禁军把守,当做了禁地。

这山麓下,是一排排工坊、车间,而山麓内,也挖出不少山洞,进行秘密作业和研究,辰凌跟随端木黎等人,来到一处隐秘的山洞内。

洞内有冷泉汩汩的声音,似乎有山体的暗河,外面万里冰封,可是山洞中却不觉寒气,进去不远,就觉叮当声作响,滚滚热气扑面而来,这里就是科研所的冶铁试验的地方。

三口奇特竖式大风箱,放置在宽敞的山洞中,每口大风箱前坐一个人,正在鼓风炼铁。

这种锻铁炉鼓风箱是墨家最新研究出来的竖式双木扇风箱,这种竖式的风箱坚固耐用鼓风量大,强大的风力在锻铁时提供了充分的氧气而提高了炉火的温度,锻铁时的温度比当世各诸侯国冶铁家族的风箱都要高很多,因此打造出来的铁器相当精良。

端木黎道:“君上请看,这种新式风箱提高了火炉内熔铁的温度,可以去除更多的杂质,使铁元素更容易脱硫成型,而且其它元素的比例,也都达到最佳,最新一片打造出来的铁器零件,已经比以往的铁器质量,高出很多了。”

另一位姓宋名湛的工匠大师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件铁器道:“君上,这是依照草图打造的小型齿轮和蜗轮,工匠师们已经在一起反复研究数日,终于把齿轮的齿数,与传动力大致关系分析出来,这样能有数据地做出判断力量的大小传动,现在这种齿轮,要比以前的轮齿强度好上数倍,以前墨家使用的大型机关齿轮,都是石制的,就是因为铁质易脆,难以咬合,现在却可以使用一段时间了。”

辰凌拿过齿轮观摩一番,果然重量和表面光滑度、硬度等性能,看上去还不错,接着,其它工匠师又拿来涡轮杆、捶头、新式虎钳、铁夹、锁链等,都是使用最新铁质打造,性能高出以往三四倍。

以前的铁质易脆,打造兵器勉强使用,更别说制作成其它机械设备了,运转起来,更容易碎裂垮架,但是如今铁器品质提高了,对于简单的水力设备,但是能够组装制造了。

“诸位工匠师傅都辛苦了,不知,第一台水力机,还需要多少时日能问世”

端木黎恭敬道:“其它零件的个头儿比较大些,需要铁量较大,而且铸型和挪移需要杠杆架配合,所以时间会耽搁一些,日夜赶工,大约正月底,就能组装完成。”

“好寡人就在月底,亲临现场,与诸位一起参与调试。”

“遵旨。”这些大匠师和工匠技术人员们都恭敬称喏。

辰凌感叹道:“神臂弓、陌刀、远程巨车弩、冲天炮等,虽然都有了模型样品,但是一两件再精致,对十万人的军队而言,依旧毫无用处,燕国要振兴工业制造,不是只靠几个大匠师亲手打造出来的一件神兵,而是要大规模,标准化,批量生产,流水作业,只有达到这一点,工业才算真正振兴。”

“这一台水力锻造机一旦出炉,想好比家里养的第一只鸡,通过它生蛋,然后不断孵生出更多的鸡来,反复投入,最后达到设备批量,所有的工件都统一标准,希望大匠师们,能制定一系列零件误差标准,抽样检查,做好数据采集,分析批量生产的稳定性。”

端木黎等大工匠师傅们都陷入深思,虽然一时对燕王的话,还不能全部消化,有些词语还觉得生僻,但是毕竟在这一行干了一辈子,也听懂了六七分,都点头思考着。

辰凌对于众人的研究还是给予充分肯定的,孜孜不倦,投身工业研究,这些老者和中年匠师,都属于燕国的科技人员了。

离开郊外的科研院研究基地时,都已经是下午了,辰凌对于墨家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还是很满意的,毕竟在战国时代,能不断发挥思想,研究这些巧工东西的,除了墨家,还没有那个圣地和诸侯国,如此自成一门学科。

辕车在大内侍卫的护送下,辚辚驶入襄平城。

正月里,生意相对冷清一些,不过燕国大兴商业,对各种坊市和手工业大力倡导,因此,尽管襄平城地处关外,偏僻孤冷,与中原隔绝,但六国商人还是看准了商机,不断在这投资。

加上燕国与草原通商,毛皮、牛羊、奶酒、马匹等草原上的物品,由燕国官府平价收购,源源运入襄平城,中价售给六国商人,然后六国商贾再运往诸侯国,高价卖出,各有所获。

燕国的国营企业和私营商贩,大量收购六国的日常用品和消耗物品,提价卖往匈奴、东胡、萁子朝鲜等草原部落,如盐巴、丝绸、匹配、牙刷牙膏、香水肥皂等等,这样一来,赚足了差价,燕国获利滚滚,税收丰富。

依靠手工业和商业的利润,囤积财富,用在朝廷建设、国防军队、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等方面,暂时三年减少对农民的赋税征收,使苦难贫穷的燕地百姓,与流离失所避难而来的难民们,泄压生存,逐渐解决挨饿问题,社会稳定下来。

街道人来人往,一些主干道仍是川流不息,辰凌微服出巡,并没有摆足燕王的架势,因此一路平静,他也可以掀开车帘,看着窗外国人的生活缩影,街巷打闹、欺压民女、官吏抢道等事没有发生,看来官风恶习都得到一定遏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