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君临战国 > 分节阅读 291

分节阅读 29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现刺客,然后粮草起火”

庞淮道:“此事蹊跷,会不会是宋军故意为之,让咱们误以为宋军不稳,引我军出城击战”

辰凌摇头不语,一时也猜测不透,说道:“不急,暂时不用搭理宋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他继续攻城,我们守住便是,眼下宋军只剩下两万多人马,已经无法持续攻城了,必定等待援军,以及曹州的卫军兵马。”

“如果曹州出兵,柳岩会带人伏击,这个本帅还不担心,只是宋国继续增兵,如果再来五万,围困到一个月,我军就要粮草殆尽,选择突围了。”

庞淮疑问:“宋国兵力有限,还能继续动员五万到小卫来作战吗”

辰凌失笑道:“那可不一定,这宋王偃,天生神武,完全不按常理出牌,放着国家不去搭理,御驾亲征,跑了这么远,非要跟本帅过不去,亡国都快不远了,还在浪费兵力和财力,这种人,还是要提防一些”

不一会,有斥候有又来禀告,宋军今日没有攻城,正在收缩,聚成一营,在南门前集结兵力,似乎担心魏军夜袭,逐一歼灭。

辰凌沉思道:“宋军不着急,我军更不着急,时刻警惕,等待朝廷消息。”

两军对垒下来,数日都没有交锋,魏国征调十五万大军,兵分三路,正在往左中右三路大军赶赴,与此同时,魏国使者终于说服了韩王,以许军饷、粮草、割分一块宋地为代价。

韩王于是派大将申差,统领八万韩军,浩浩荡荡赶往宋地,做出要讨伐宋国的架势。

这两则消息很快传入到了卫地和宋地,宋王偃大发雷霆,气得满脸铁青,在诸将和谋臣的再三劝阻下,终于下令撤军,赶回宋国商丘,准备迎战韩军的入侵。

宋军撤走了,这是辰凌驻守成武邑半个月之期,事态比想象的要顺利一些。

辰凌与诸将,站在城楼上,看着宋军潮水般远去,同时松了一口气,难缠的宋军终于退了,接下来,五万援军抵达,就是与曹州最后决战的日子了。

伐卫之战,争取入冬前,有一场大捷,彻底摧毁卫军主力,否则冬季轮到卫军反攻,将是一大隐患。

辰凌下令整军,就地重编,三日后,大魏的援军终于到了。

第0592章 水攻之计

宋军撤退了,风风火火回到本土,应对韩军的讨伐,但是韩军只在距离宋境百里外,驻扎下来,再不前进了,与宋边境的关口遥遥对峙。

成武邑。

五万魏军陆续抵达,辎重车队运来不少秋冬物资和粮草,一部分存放扇堤关,一部分运往成武邑。

这次随军征调过的来的将领姓姜名寇,四旬年纪,地方驻军的将领。

周淮英也跟随大军,浩浩荡荡抵达成武邑,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出征近两个月了,一直无寸功,除了平定边关有小胜利外,紧接着就被宋军偷袭,损兵折将逃回扇堤关。

与辰凌这两个月的大战比起来,简直小儿科了,自己也觉得,的确不如对方领兵能力。

众将齐聚一堂,甲胄生光,神色肃穆。

“诸位将军,宋军撤退,丢下数万尸骨,已经回本国去防御了,眼下我军的供给和后备军抵达,正是一鼓作气,赶在入冬前拿下曹州的好时机,只要曹州城破,我军在曹州过冬,来年春天,就能北渡黄河,与黄河北岸的魏军合兵,直捣卫国的京都,下一战至关重要,目前曹州兵少将寡,正是决战的好时机。”

周淮英、杨匡义、夏世雄、徐泰、程肃、姜寇、郑铉、滕虎、沈铮都在其中,聚精会神听着主帅分析战局,经过大大小小十多战,斩杀卫军十万,宋军三万,伤亡不过半数,用兵如神,颇得众将士的拥戴。

“攻打曹州之前,扇堤关、成武邑这两座关卡重镇,乃我军心腹之地,不能有失,因此必须留下两名将领驻守,保证粮草和供给及时到达,功劳丝毫不弱于前线冲锋的将领,程素守扇堤关,领兵一万,徐泰守成武邑和平陵一带,领兵两万,其余将领和人马,随本帅兵发曹州”

“遵命”诸将抱拳一礼。

辰凌点头:“两日后出发,都下去准备吧。”

“喏”诸将退出,只留下了几名谋士。

吴子秋没有走,拱手向辰凌笑道:“恭喜大帅,一路告捷,立下赫赫战功,丝毫不弱于那些名将少年时候的战绩”

辰凌摇头失笑道:“运气使然吧,数次有惊无险,差一点就要被覆灭,打仗,决定胜败的因素太多了,身为将帅,也无法全盘把握细微,很多时候,有运气的因素。”

“殿下都说辰大帅是副将,所向披靡,这次三路大军伐卫,以我们右路军伤亡最少,功绩彪炳,朝中不少大臣,对辰大帅的态度改观不少,拥戴之声高涨,除了太子一方,还有少数的旧贵老臣外,几乎都对大帅甚是褒奖。”吴子秋说道。

辰凌笑了笑,对于这些宫廷之斗,他不感兴趣,自己在魏国,也就一年的时间吧,等明年迎娶了兰歆雅,自己的替身就不好继续留在宫内了,而且燕国不断改革,利弊皆有,需要他回去把握方向,运筹帷幄,为统一战争做准备。

“其实,我无心战场,太过血腥,不如经营商途,悠哉舒坦,自古名将的下场并不如人意,不是战死沙场,就是绊倒在朝野中,所以,让人倦累,不胜唏嘘啊。”

吴子秋颇有同感,与辰凌交往久了,对于他的人品和才能,有一种打心里的赞佩,此时又是同一阵营,不用勾心斗角,吴子秋轻轻一叹:“是啊,自古英雄如红颜,人间不许见白头,令人惋惜,大帅有此想法,也属正常。”

辰凌轻叹一声,即使自己没有燕国君王的身份,那么魏国也绝不是长久栖身之地,因为历代魏王,都不是敬重人才之人,反而没少迫害人杰。

诸如吴起、商鞅、孙膑、范雎,哪一位不是历史赫赫有名的顶级人才但是,他们在魏国都不被赏识,反而遭到迫害,甚至被打得半死,他们到了秦国、齐国、楚国,却一个个都成了栋梁之材,这些人才从魏国流失,辗转到其他国家,反给魏国带来巨大的伤害。

辰凌不去想这些与己无关的事,关心战局,问道:“吴先生觉得,曹州城应该如何攻法,才能尽快拿下,伤亡最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