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君临战国 > 分节阅读 263

分节阅读 26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其它三国,胜算就打一些了,这五国军受挫,早晚要溃败回去。”

卫嗣君闻言一喜,拍掌笑道:“太好,如果宋盟主出动那五千劲旅,在途中伏击,击杀辰凌,魏军失去一路,我卫国的压力就会减小许多,到时候,坚持久战,熬到敌军退兵为止。”

宋王偃微笑点头,什么狗屁大魏英雄,在自己面前,啥也不是,就是山河榜上的十大剑客,又岂会放入自己的眼中等自己步入武者九阶秘境,成为半步武圣,到那时什么南昭云、北慕雨,统统踩在脚底,谁与争锋

五小国诸侯会盟悄悄结束,都回去各自准备备战了,与此同时,齐、赵、楚三大诸侯也都调动大军,任命了出征将军,一切就绪,只等出征之日到来了。

这一日,辰凌在大梁接到了一封带有绝密的封漆密函,是燕国老臣淳于臻,派锦衫卫的间谍,送过来的,上面简单记叙了当前燕国变革的进展。

乐毅在这段时间,继续推进变法的条款,颁布了第二批条令,在第一批变法条令的基础上,完善做细,修缮一些不适宜的漏洞,继续打压老旧势力,提高百姓的生存空间。

进入秋收,免去了百姓今年的田税,只按照人头税轻微收缴,人头税包括成人税和孩童税,作为百姓享受户民权利的保险,颁布粮食均衡法,在少府之下,建立大农丞,负责管理田间收粮之事,以适当价格,向各郡县农户,收购多余的粮食,存入国库粮仓,兑换朝廷新颁发的新币。

这些都按照辰凌之前的要求,打造青铜圆钱币,简称铜钱,外圆内方,面值一文,在铜钱之上,铸造刀币,面值一角;兑换流通时候,一角兑换十文,一百文为一贯钱,十贯铜钱约一两金子,也就是一百刀币。

在文的衡量单位下,还有厘、毫,万之上,有十万、百万、千万、亿等,确定了这些衡量、数值单位,方便进行加减和累计。

燕国建立燕京央行,由这个机构统一铸造钱币,下发到各地流通,储备黄金,根据国家物资与货币的储存平衡关系,来调控物价和钱币价格,开放大商贾、大贵族在燕京央行内存钱,发放宝钞卷,可以随时在央行兑换出黄金和钱币。

另外燕京央行还根据秦楚韩赵魏齐等六国经济和国力状况,对六国货币进行衡量,然后与燕国货币进行比例兑换,这样一来,使得各国来燕投资、行商的六国商旅提供很多方便,也让各国商旅了解各国货币增值贬值情况,对燕国的做法和客观定价,都觉得很有公信力。

乐毅还颁布丞相令给各地郡县官吏,鼓励秋收后,兴修水利,开垦荒田,家庭为单位储备农具,属于个人财产,国家和其他势力,均不得强行掠夺侵犯,这样一来,各地百姓积极踊跃,官吏们为了政绩考核突出,开始大搞水利工程,使来年春耕,增加很多便利条件。

辰凌看到这些变法内容,满意一笑,这个乐毅果然乃大才,当时只是把这些想法跟他交待下去,让他自己思考具体实施政策,想不到他办起来,跟自己当初的想法相差无几,而且没有违背这个时代百姓的接受能力,燕地一片升平景象,这样一来,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出征伐卫了。

第0535章 宫廷发难

辰凌对于燕国进行的变法很满意,在预计的谋划中,不刚烈,不拖拉,节度适合,这样一来,有利于执行,稳住民众情绪,使得变法深入人心,融入日常生活。

对于一些元老贵族,难免有所抵触,因为废除很多旧法制度,都是有利于民众,不利于贵族的,那些盘根错杂,国家的蛀虫,不晒出来除掉,总会吹风吹求生。

好在燕国数年来一直动乱,村舍十家逃了八家,土地荒芜,旧贵族都被冲散,数百年燕老贵族的根基本齐国、中山国等外敌,还有子之与太子平的动乱,使得庞然大物垮塌了,有利于燕国推行新政。

纵观战国,越是老旧诸侯国,越是大国,国家的功勋外戚后裔,元老贵族越多,封地占了国家土地十之六七,按照周礼旧制,公田交税,封地私田的收入归领主,不纳税,这样就是中央集权减弱,财政贫瘠,贵族卿大夫阶层崛起,威胁王权统治。

土地和农民问题,是历来改朝换代的根本问题,尽管许多史学家评判昏君是亡国的主要因素,但究其根本,主要是这两方面出现的巨大问题,空前严重。

随着朝廷爵位越多来多,世袭的功勋子弟,每代都有新封的贵族高爵,土地被分封出去,加上商贾兼并土地越来越严重,农民失去土地,都变成了佃农、穷农,赋税加重,农民的子女都被卖入官奴、私奴等。

一旦逢到天灾人祸之年,农民无法安身、吃饱饭,必然酿成革命大风暴。

历来昏君,都是无情践踏了这两条根本的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造成国破衰亡的下场。

辰凌能考虑到这些问题,可见对国之根本,君王思维,有了全新的认识,如果只懂得打打杀杀,流于表面的认识,那不可能成就日后的伟业,君主的大战略思维,高瞻远瞩,成败关键。

他站起身,穿戴战衣襦裤,系上腰带,披上了一袭铠甲,走出书房,又去城外督军了,出征的日子即将到来,辰凌务必做到,深懂统兵带军之道,在出兵之前,把调兵遣将的规矩、军事暗语、阵法变化、骑兵与步兵配合、盘营粮草,训练三军体能等事项,都安排下去。

每个三日,都要升堂点兵,与麾下这些副将、都尉、校尉、千夫长认识一番,交谈演练的细则,这数万人马,被辰凌一个月内,调教得锐气锋利,军伍之风严谨,士气如虹,按照他练兵的方法,每日除了技击、列阵外,就是体能训练,强化体制。

辰凌还抽调三千人的精锐武卒,独立编队,专门用来偷袭、反伏击的特战小队,都是曾在河东战场跟随他奔袭栎阳城,伏击秦武王的武卒,省得辰凌重新训练了。

一切准备就绪,眼看还有几日就到中秋了,忽然他听到消息,少府张寿夜里被行刺,大梁城被封锁戒严,缉拿刺客,一日后,街巷中有传闻,禁军在丞相府公孙衍的府内抓到了刺客,经过一番审问,三名刺客供认不讳,一口咬定是公孙衍指使,魏王听后,雷霆大怒,立即吩咐侍卫把丞相公孙衍抓入狱中。

这件事,由掌管司法审判廷尉田玉荣、武陵君魏钰、宗正卿倪良联合审理,太子旁听,魏王也派了御史大夫田需、内侍宦官监督,非常严肃地处理这件公然谋杀大臣的罪事。

一国君主,往往不担心党派林立,因为党派越多,就分化了权力,让这些党派要得势,都要仰仗国君的王权和恩宠,这样一来,各个党派都会向王权靠拢,围绕在君王周围来借势。

这样君主就能把这些臣子牢牢把握住,如果党派很少,只有一两个大党,就会使臣子变成了权臣,架空君主,威胁王室,这不是君王愿意看到的,谁愿意自己一国之君,当成傀儡呢

但党派之间竞争,需要遵守一定游戏规则,那就是官场之术,用进谏、下套、罢黜、弹劾等手段,布局求证,步步紧逼,最后收网压倒政敌,由君王才裁决,处置倒霉者、失败者。

如果动用刺杀手段,那就是破坏这种规则,是君王最难容忍的,今天他敢行刺大臣,明日就敢行刺君王,而且这种手段,狠辣恶劣,影响极坏,使得朝纲处于惊悚之中,臣子和贵族会把矛头直接指向君王,认为是君主暗中对大臣动手,容易背上昏君暴君的骂名。

魏王果然怒了,触犯龙鳞,难以忍受,哪怕它涉及到了老丞相公孙衍,也不能凌驾于君王的容忍范围,于是,派人把公孙衍抓起来,看押在狱内。

丞相府的大小官员,长史、中庶子等坐不住了,联合上书,进谏魏王,认为此事大有蹊跷,丞相卧病在床,根本不是他所为,一定是栽赃嫁祸,但这些儒生策士,苦于没有证据,在王宫外的广场上,长跪了一上午,也没有接到魏王的召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