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妾本多娇 > 分节阅读 49

分节阅读 4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婚第二日给皇后喂下了绝嗣药,以致皇帝多年无子。

东方朔叹息一声,行了一礼:“臣,东方朔给陛下请安,祝陛下寿眉无疆,给娘娘请安,愿娘娘长乐未央。”

刘彻动了,他抬起头来,声音嘶哑:“东方朔吗”

“正是臣。”东方朔立刻道。

“你是进了这寝殿之后,唯一一个记得给阿娇姐行礼的。”刘彻慢慢的说,“你很好,可以出去了。”

东方朔岂能此刻出去他立刻行礼:“陛下,臣是来请教娘娘问题的。”

刘彻一愣:“什么问题阿娇姐还在睡觉呢,你把她吵醒了不好。”

“请娘娘恕罪,可这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重要到臣不得不吵醒您,臣偶然得到了娘娘手书的定国十策,一时惊为天人。但其中不乏惊世骇俗之事,臣斗胆请问娘娘,若要依此手书行事,万一遇到了什么困难遇到了许多反对之声,动摇了国本,该如何是好”东方朔扬声道。

陈阿娇自然不可能给他反应。

东方朔等了一下,立刻又道:“臣斗胆请问娘娘,娘娘是否能亲自实现此手书所著内容可如今朝政如此,娘娘的心愿恐是实现不了了”

“闭嘴”刘彻喊了一声。

东方朔才不闭嘴,他继续道:“娘娘若是希望此手书内容实现,只恐此代已是不成,只能等陛下之后的君王了,只可惜这是娘娘的期望。却不想竟要落空,娘娘您还能睡的安稳”

“谁说不能实现”刘彻跳了起来。

东方朔闭了嘴。

良久,他听到刘彻苦笑了一声:“东方朔,你赢了,把定国十策拿过来。”

他原想着,她既然都走了,这江山社稷什么的,不要也罢。他原想,原想说一句:你既然离我去了,这天下即使兵荒马乱,洪水滔天,灾祸遍地,我都不想管了。朝政,要乱,便让它乱去

可东方朔提醒了他。她要的,想的,念的是要这天下太平,大汉富庶。

既然是她想要的,他就去做,就去给。

东方朔擦了擦头上莫须有的冷汗,他知道,这场博弈他是赢了。躬身将帛书呈上,东方朔这才发现,年轻的帝王居然只着一袭白色亵衣。

靠在那么大的一块冰跟前,只穿着亵衣

东方朔心头一慌,竟有了不详的预感。

下一刻,年轻的帝王已然起身:“上朝。”

“啊”此时已是正午了

东方朔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却听刘彻又是一声:“上朝,即可讨论这帛书上的国策”

“陛下”东方朔终于失了声,“里面有许多都需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您难道是想”

皇帝不会想要一下子就照搬这些吧东方朔慌了。事实上,这定国十策中有一些是他也无法接受的。之所以要拿这说话,说到底仍旧是权宜之计,他可没想过刘彻会是这个反应啊

“既有良策在手,为何不做”刘彻冷冷问。

东方朔心头更凉:“陛下,可是可是这样做定会有许多人不服”

“不服的留着干什么”刘彻语气漂浮不定,“不服就杀了吧。”

东方朔腿一软,他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做了天大的错事。

大汉这么折腾,真的不会有事吗

很好,现在不仅是东方朔开始担惊受怕,文武百官都觉得浑身颤抖幸好,他们是跪坐着上朝的。

“陛下,”董仲舒快要哭了,“陛下,您真的要这样做”

好吧,科举制听上去对儒家传道而言是极好的事情,可这样贸然实行董仲舒不觉得世家大族会放过他

毕竟,看上去好像就是因为他的天人三策出现,导致当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如今一旦实行科举制,世家大族手中的举孝廉名额,不就废了吗而很明显,若是一旦实行科举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儒家。

“董御史不必太过兴奋,”刘彻淡淡地看了一眼,“既然大家都没有意义,便如此施行吧。”

“陛下”

这一声,齐哗哗一片人起身,竟行了大礼,跪倒在地

刘彻看都不看一眼,转身就要走。却见一人站起身来:“陛下,今日已经是娘娘薨逝第四日了,敢问娘娘是做了什么错事”

刘彻刚想骂人,却见那站起发问的人,竟是陈午。

他一时语塞:“皇后谦和恭敬,从未有过错处。”

陈午叹了口气:“既然如此,臣斗胆问一句,为何这宫中无一丝哀戚为何娘娘至今未曾入棺梓之中为何娘娘的灵堂,至今未布置”

刘彻眼神一闪:“我,朕自有决定。”

刘彻有些心虚,一时竟连只会在大典才用的自称朕都出现了。

陈须跪下来,行了个大礼:“臣,请陛下送娘娘入棺梓。”

“大胆”刘彻终于忍不住喝斥道。

东方朔心头一惊,那不详的预感越发明显,他看了看身旁的博士官,很显然,他们也想到了什么,都睁大了眼。

“臣斗胆,娘娘是臣的女儿,但是臣请陛下速速将娘娘送入棺梓之中,莫在放置在未央宫寝殿,毕竟,天人永别,始终不吉。”陈午闭了眼叹息一声,也跪倒了下去,“陛下啊,臣求求您,莫要让世人辱骂臣女祸国”

刘彻倒退一步,脸色难看之极:“谁敢说阿娇姐祸国”

这一下,朝上百官都跪了下去:“请陛下速速为娘娘正棺梓。”

刘彻怒极反笑:“你们,你们好啊”

“罢朝”他大喝道。

可百官却再次起身,跪倒下去:“求陛下按国礼将娘娘移出未央宫寝殿。置灵堂”

“你们竟敢逼朕”刘彻冷笑几声,“只这一件,休想。这一生,她都要在未央宫陪着我”

此言一出,陈午终于忍不住厥了过去。

不是祸国女,却有祸国名。

馆陶长公主看着榻上昏迷不醒的陈午泪又一次涌出:这是造了什么孽啊

陈须在妻子的安慰下一声声叹息着:“陛下如此一意孤行,我只怕我那可怜的妹妹,死后还被世人指责,说她祸国殃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