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妾本多娇 > 分节阅读 42

分节阅读 4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年后,在超出陈阿娇系统规定的一个月时,天下藩国已全消,馆陶长公主带头将自己的封邑尽数交了出来,引起哗然。刘彻投桃报李,竟给了陈须一个实缺,这任务完成的奖励,陈阿娇自然是得不到了。索性那系统足够给力,在它的刻意帮忙下,虽然积分清空了,但那朝堂威望和民间威望却是纹丝不动。

陈阿娇叹息之余只能苦中作乐地想:幸好威望还在,这样再赚积分想必也容易了许多,更何况最重要的是,藩王全消,取而代之的是一群被贬为庶人,或被封为王爷在长安建府的皇亲国戚。皇权的集中,至此又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刘彻稳定了朝政,又按捺下焦急之情,先好好的将朝政理了一番,如此过了一年,方由东方朔举荐了赵人董仲舒于朝堂之上。

这一日的朝堂,必将被世人铭记

因为,就在这一日,董仲舒终于向刘彻献上了天人三策

短短三问答,却将这大汉掀起千万丈波浪来。此时,离刘彻同太皇太后承诺过的五年之内不对敌匈奴,只剩一年。而张骞,已出使西域四年无音讯矣

这四年来,在表面上,刘彻终于拿到了大权,用了短短四年时间实现了削藩的大事。而背地里,他更是依托李广将这大汉马场中的马匹数量翻了三倍

且在边塞,他已然养出了数量虽不多,但质量却可观的精兵出来

最可叹的是,刘彻竟然忍住了骄纵之心,隐约有了胜不骄败不馁的雏形

大汉的强盛,仿佛只在一个呼吸之间了

而间接造成这一切的陈阿娇,心头雀跃不已:这就是她的故国,这就是她生长的地方。这一世的重来,越来越有了意义。

天人三策献上,当日,刘彻在朝堂上郑重拜董仲舒为博士官。

可就在这一片其乐融融中,丞相卫绾,也就是刘彻的老师,却尤为出众。他是信黄老之道的。可当刘彻同意董仲舒所言要尊尚儒家时。他不仅相应的很积极,还很

“陛下所言甚是,”卫绾道,“凡是研究申不害、韩非子、苏秦、张仪言论的,都是论政之徒,请一律罢黜”

刘彻听了心里头十分不对劲,其实说实话,他并不是纯粹的儒家学徒,只是因为董仲舒这一派言论于他的统治来讲,十分有助力。而卫绾之所以说出这番话的原因,他实在是太清楚不过了

法家万事依律,纵横家能言善道,这些都是黄老之道所不相容的。卫绾此时提起这事,无非便是想要搭个顺风车,借刀杀人。

若是他允了,只怕之后要祸端多多。

他看向卫绾,一时心头有千百种念头。

卫绾此人看似老诚。时则油滑无比。当年刘启为太子时,卫绾便得罪了他,可卫绾擅长装疯卖傻,佯装憨人:他很廉洁,表现的十分忠诚。凡是属下有过,他便主动承担,自己有功,便谦让给别人。

刘启被感动了,不仅原谅了他对自己当年做太子时候的冒犯,还封她为河间王太傅。在刘荣被废后,因他和栗姬是亲属,依律要被砍头,可刘启念及他做人厚道,不仅放过了他,还在立刘彻后,让刘彻拜他做了太子太傅,不久,又升为御史大夫。

在丞相周亚夫得罪刘启之后,刘启便随意找了个人做了丞相,不久便将其换掉,扶卫绾为丞相。刘启相信卫绾做人敦厚老实,让他辅佐太子,一定十分安全可靠。

可刘启觉得卫绾老实,刘彻却从来不这样觉得。在他看来,卫绾比真小人还可恶,至少真小人没那么多憨厚的伪装,而他却十分擅长伪装自己。

这不,如今又借着他刘彻要扶持儒术,趁机想要扫除异己了

刘彻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还是应了他所奏之事。只心头却有了想法:卫绾这个丞相之位,该让一让了

拿着圣旨得意洋洋的去对付法家和纵横家的卫绾并不知晓,刘彻心头已然存了卸磨杀驴的想法。等他终于将纵横家和法家收拾了,刚要准备庆祝一番时,却突然被下令罢相,理由却是:当年先帝卧病在床只是,典狱之中许多犯人乃被冤枉,丞相卫绾不能觉察百姓冤情,故而罢免。

可卫绾下了,这空余的丞相之位该交予何人来坐呢

若是窦太后还在长安,且不喜他罢免卫绾的决策,他一定会让窦婴坐上这丞相之位;若是馆陶长公主同他不是一条心,陈阿娇与他没有如今的情谊,他一定会让陈须或是陈午坐上这丞相的位子。

可偏偏问题的关键是,窦太后如今放开了手,陈阿娇刘嫖与他皆是一条心,思来想去,这位置倒真可以交给自己的人来做。而非立一个靶子了。

相位空悬,刘彻还没想好让谁来坐,后宫的王娡又急了。

后宫女子,这一生无非是年轻时靠丈夫,年老后靠儿子。王娡前半辈子没靠上刘启,下半辈子对儿子的把持之心自然也比一般人来的更加浓厚。

淮南王之事她知道是她错了,淮南王造。反之事她听到之后,也是吓的坐立不安。最要命的,在这件事上她不仅同刘彻离了心,且还得知了刘彻居然知道她对陈阿娇下手之事。

不过,眼见着这丞相之位空了。王信犹可,田蚡却是坐立不住。他这些日子不断的使妻女进宫,刷着自己在王娡眼前的存在感。王娡自然也知道这是极好的机会,虽然与刘彻已然有些离心。但孝道却是大过天的,且,这丞相之位如今能看到了,再差一步好像也能摸到了。怎能不让她心急如焚

不过这次她学了乖,自己不出面了。只叫了大女儿来想办法求。

平阳长公主听了母亲的令,自己也愁绪万千:怎么求、怎么开口才不显得突兀

想了半天,最后还是丈夫曹寿一句话令她茅塞顿开:“公主,你叫人养的歌者、舞姬准备何时送与陛下眼见着,这头一批的韶华将过了。”

女子的韶华短暂,眼瞅着这头一批的女子中最大的已然快十七,这养了几年难道就要白养了

平阳长公主一拍手,点了点头:“阿寿言之有理,我原是该想个法子及早请陛下来平阳侯府方为上策。你不知道我如今有多怕哪家的公主没有封邑,可偏偏到了我们因为馆陶姑姑,也只能跟着将封邑都,我二人如今说来是皇亲国戚,实则竟是”

平阳侯曹寿也是一声叹息,这正是他为何会想起那一批乐人的缘故。世道艰难,如今只能打主意好好跟着妻子一同讨好刘彻了。

刘彻是在三日后突然接到平阳长公主的请帖的。

老实说,在看到这个请帖上只有他一个人的名字后,他便想到了金俗的婢女所言之事。也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倒想看看他的好姐姐给他准备了什么样的惊喜。

只不过,此事却不能造成他同陈阿娇之间的误会才是。

在仔细思考过瞒住陈阿娇的可能性后,刘彻毅然选择了托盘而出:没办法,陈阿娇太聪明了,这事儿如果不提前说好,万一被她知道点什么,后院起火就不好了。

虽然身为一国之君本就不用什么事都向人报备。可阿娇姐是不同的么,她自幼同他一起长大,如今又是夫妻,所谓的夫妻一体。原该没有什么秘密才好。

刘彻一面乐滋滋地想,一面打道便去了椒房殿。

对于刘彻直言不讳将王娡她们打的小算盘托盘而出,陈阿娇是有些惊讶的。但很快,她便想到了一件事:刘彻既然愿意将自己的事都告知她,那么他定然也希望自己能够对他没有什么隐瞒。而偏偏,她却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始终相瞒于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