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裂明 > 分节阅读 302

分节阅读 30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而这些人则是山西如今最大的财富,可以说,任何在政务司当上一年管事的职务,那随便调到那个府县都是足以独挡一面。而山西识字率的不断普及,也是让山西方面拥有了取之不尽的人材资源,就算将各地缙绅阶层完全踢开,也是可以保持着政府的基本职能不会瘫痪

山西人口如今已经超过了三百万,已经快要逼至四百万人口,这么多的人口,近五成的识字率,会产生多少合格的能算会写的基层小吏就算只是这个基数的十分之一,那也是极为恐怖的二十余万了而且如今易飞统治的区域官吏缺口还完全不到这个数字的零头,也就是说,易飞根本就不怕各地缙绅摞挑子不干,只要他们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将这个真空占据,而且还都是易飞放心的自己人

山东的乱局进入九月,也是开始迅速降温,大批缙绅或逃或死,他们留下大量的地方真空也是立即被填补了起来。从山西远道而来的官吏虽然占了一半,但是本地愿意配合的没有功名的读书人也是不少。

毕竟晋王大军打的还是大明的旗号,对这个时代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吸引力还是极为的大。而在大批愿意配合官府行事小吏们的共同努力下,山东百姓在经历数十年战乱之后,终于看到了乱世平定的曙光。

从十月起,大规模的分田分地,以及宣扬朝廷新政的运动也是快速的开始。无数百姓带着疑惑,安静的听着小吏们的解说。土地改革在后世都是一个大杀器,更别说如今这个普通百姓根本不出出生地百里之外的时代了,能够为子孙后代挣下家产,这也是这个时代所有百姓共同的愿望。而什么家产能够比的上田地的吸引力

在土地改革之后,山东奇迹的般一瞬间平息了下来。随着消息的不断传递,还在苦苦挣扎对抗的缙绅们也是发现,再鼓动自家的佃户们反抗官府已经变得极为困难了。而更让人恨的牙痒痒的是,他们发现山西贼的这种分田分地,开垦荒地和打制灌井等钱粮花费原来是来自于他们所抄的各个地方缙绅认清了这一点后,许多开明一点的缙绅也是立即放弃了一切抵抗,从隐隐的抗拒开始选择尝试合作,失去田地的部分产出虽然令人心痛,但是总比什么都剩不下的好。

对于合作者,朝廷派来山东的军队并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甚至没有如同陕西一般的对他们追缴欠粮。对于朝廷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作风,有了榜样的各地骑墙派缙绅们也是纷纷开始理清田产,开始主动与山东各地新任官员进行丈量田地,重新制作田契。

对于各地缙绅们历年来侵占的田地,着急的并不是当地官府,而是当地的缙绅。尤其是递增式赋税改革的出台,越是田多的缙绅交纳的赋税也就更加的高,一时间无数的缙绅也是赶紧将名下的田地分散于各个家族子弟身上。第一可以不用交纳达到千亩以上田地那高达六成收成赋税。第二,也是可以改变在官府眼中,自己如同一口大肥猪的糟糕形象。

靠着这种铁血威胁,再加上新势力比较廉洁高效的作风,各地大肆兼并田地的风气也是为之一滞。而缙绅却是不知道,随着这种如同分家一般的田地切割,他们原本依靠田地凝聚出来的家族制也是受到了严重冲击,家族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保护,他们的凝聚力就会越来越弱。可能用不了多少年,他们就会发现,原本数百人如一的家族也是会慢慢的离心离德。完全被肢解的地方豪强家族,也是再也形不成足以冲击官府统治的势力。

易飞制定的对于缙绅的数步走计划,第一就是以绝对武力压服每一个不服从的缙绅,让他们在死与合作之间作出选择,第二就是肢解他们的田地,慢慢破坏他们的凝聚力,第三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收回地方豪强缙绅的乡老司法权,那就是在稳定地方之后,再厉行推行的亭、保、甲制,以无数的官吏构成的这道权力网,也是可以把皇权完全而又强行的推行至乡里村落,真正让普天之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其实易飞还是比较倾向于这些缙绅不配合,那他就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将地方势力清洗一空,虽然这个速度会慢一点。但是却是胜在稳定和容易恢复重建,毕竟没有人捣乱的情况下,如何重建完全是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意进行,无需任何的权衡。

但是如今的易飞却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毕竟南方还有无数的敌人等待着他,统一全国遇到的阻力和障碍也是极多。因此,在保证大方向不妥协外,易飞也是可以与各地缙绅达成一种见效慢一些,双方都能认可的政策。十月中,虽然北方依旧是有不断的小动乱,但是易飞也是已经等不及了。如今北方形势越来越稳固,失去了道德至高点的江南也是已经十分清晰的感觉到了压制,在这种压力下,江南数省组成的南明已经初见规模,各方利益妥协的可能性也是越来越大南京城内传来的最新消息,那就是可能会有人会在南京登位,这个人不是福王就是潞王,甚至唐王也是一个很有分量的竞争者对于可能出现的南明,易飞当然不会觉得有任何的好感,而且他也是知道,这个新建立的政权也是他要第一时间打击的目标,否则一定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也许会再一次形成一个南宋以疲弱不堪的北方再与南方进行一场百年的拉据战,这可不是一个好的主意

第487章大西王

崇祯十五年九月,四川成都大西王府。

经过数个月的努力,张献忠也是终于在没有任何干涉的情况下,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整个四川。四川虽然只是一个省罢了,但是却是天下有名的天府之国,这里的粮饷收入,就足以应对数万,甚至十数万军队的需要。

但是信心满满的张献忠也是第一时间遭遇到了重挫,虽然他已经在名义上占领了整个四川,但是各城官员或死或逃,投降他的几乎不存在。之前一路征战还没感觉出来,但是终于拿下整个四川之后,张献忠也是开始头疼于如何治理四川。

但是这对张献忠来说,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起兵十数年来,大小战事不下数百,但是论起治政能力,南征北战拼杀了十数年的张献忠完全接近于零。最大的一次执政机会也是在谷城,不过当时还有一个正牌知县,他也不过是管理过军屯罢了。

数万人的军屯与整个四川近五百万人口相比,难度大了何止百倍这几日下来,不说整个四川,单单成都的公务就已经让张献忠都有杀人的冲动了。而文官势力的不合作,也是让张献忠杀意渐生的原因,原本各城文官涣散一空后,张献忠还是十分窃喜这些人跑的快,位置全部留给了自己人。

但是如今的他已经完全笑不起来了,他那些心腹,打仗十分在行,杀人更是不二人选。但是基本上都是文盲加恶棍,这些人虽然穿上了官袍,但是却是没有一点治理地方的才能,就算是与当地士绅接洽的事情,也是会被他们弄的一团糟。

收取赋税与打仗完全是两码事,而张献忠的手下,似乎除了让其按规定时间送来数量根本不知道多少的粮食外,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来查验和纪录,一切都是依赖于投诚的师爷之类。而没有师爷之类的大西官员,却是直接对一切政务一眼黑,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入手。

至于基本的丈量田地和重新登记赋税额,这更不是一个文盲能够把握之事。而发觉了其中漏洞的缙绅们也是从中上下其手,依最先拿下的大昌为例。大昌在大明纸面上的赋税是粮一十三万石余,折银九万七千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