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贫农大魔师 > 分节阅读 158

分节阅读 15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加劲儿,就能做好了。”姚长海说着开始收拾那些刨花,引火最好了。

“她妈,中午吃什么:”姚长海问道。

“鱼汤面如何,这样也不用单独给牧大哥做饭了。”连幼梅想了想道,单独做这时间上肯定来不及。

“听你的。”刘姥爷他们三个齐齐点头。

“正好,我骑车去公社买一些箍桶用的铅线。”姚长海骑上自行车就去买箍桶的材料。

连幼梅所做的鱼汤面汤汁乳白,清爽不腻,金黄的面条细而软滑,特别鲜美可口。

嘴刁的妮儿连喝了两大木碗,吃的小肚子圆滚滚的。

吃完午饭,夫妻俩又走了,刘姥爷则抱着妮儿去了牧广山的家。

干什么给姚致远授课。

“太姥爷”姚致远见刘姥爷抱着妮儿进来,“我正说去找你们呢。”

“你去那边还怎么照顾小牧,所以我就来了。”刘姥爷笑道,“正好跟你们聊天”他小声地说道,“顺便讲课。”

一听讲课,姚致远清澈的双眼瞬间点亮。

讲什么开始给他们讲历史,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开始讲,一句没有提到正题。

“太姥爷,喝水。”妮儿扯过来自己柳编的小背包,从里面拿出竹筒道。

顺便说一句,见识了柳编背包的好处,村里的上学的孩子们改背柳编背包,毕竟这个不要钱,村里男人费费手的事,轻松的很。

布书包可是需要布料的。

“乖”刘姥爷拿过竹筒,连着灌了几口,接着开讲。

浑厚的声音,饱满且充满磁性,极具有穿透力,听得妮儿都醉了。老爷子语言诙谐幽默,时不时调侃一下历史,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

一讲就是一下午,听得牧广山和姚致远如痴如醉的,忘却了时间,这时间过的好快呀

“真是麻烦你了,刘爷爷。”牧广山感激道,好像闲坐的日子也没那么难熬了。

“太姥爷讲的太好了,原来历史也这么好看。”姚致远却又轻蹙着眉头,幽默之中,发人深思。

“哦天不早了,明儿下午我们再来。”刘姥爷抱着妮儿起身道。

吃完晚餐后,姚长海趁着天还没有彻底黑呢开始箍桶。

姚长海坐在院子内二话不说低头噼里啪啪地开始干起活来。以片片木板做经。以个个铅线圈做纬,聚精会神地编织着木桶。

刘姥爷抱着妮儿坐在一旁观看,连幼梅吃完饭。去了姚老大家,姚家女人们围在一起干活了。

看着片片木板在姚长海粗糙厚实的大手里乖乖听话。刘姥爷感慨道,“以前都是用用竹篾做成圆形的“箍”,套在圆桶上,使桶片之间紧固而不渗水。现在用铅线方便多了。”

姚长海认同的点点头,这手如铁钳似的,将木片箍的紧紧的,“现在咱们家还用洗脸的木盆、水桶,马桶。洗澡盆等等可都是木头做的。”

“嗯嗯以前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凡装水的器具除坛坛罐罐外,基本上都是木制的,如饭桶、米桶、蒸桶、面桶、等等,人们从早晨睁开眼睛需要洗脸开始,直到晚上睡觉,无论是生活还是生产,一刻也离不开这木头做的用具。”刘姥爷一拍额头说道,“说道蒸桶,下一回淑英来。咱们做木桶蒸饭。好不好啊妮儿。”

“好”妮儿从善如流地说道。

一说到吃,大家都来劲儿。

“老辈人使用的这些盆盆桶桶,多数是女儿出嫁时的陪嫁品。通常要用红漆,至少也要上桐油。等到妮儿结婚时,估计用不着了。”姚长海抬眼看了一眼妮儿笑道。

“呵呵毕竟社会在发展吗”刘姥爷笑道,说着扯开嗓门呼唤道,“箍桶哦,箍桶哦”

一声洪亮而悠长的呼叫,给宁静的村野增添了一点生机和活力。

“箍桶匠,箍桶匠来了。”街门外传来村里大妈地说话声。

刘姥爷和姚长海相视一笑,“哈哈姥爷。你学的还真像。”姚长海笑道,“你看看。把村里婶子、大妈都给招来了。”

三教九流,七十二行当。吹糖人儿、耍蝈蝈、补锅匠、修脚、剃头匠以前流传与大街小巷,可大部分却已被遗忘,甚至有人闻所未闻。

俗称箍桶佬、箍桶匠,作为一种谋生行业,也属于七十二行当之一。它起始于哪朝哪代,已无从考证,也无法考证,只知道箍桶手艺不独我国有,外国也有,不仅古代有,就是后来也没有绝迹。因此箍桶是一种久远的行当,与老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

这不立马村子里的大妈、大婶就找来了,姚长海一下子就被围着里三层、外三层,叽叽喳喳的。

女人多起来就跟鸭群似的,姚长海赶紧说道,“别吵,别吵,大妈、大婶,你们把东西放下,我一定把东西给你们补好,成了吧”

“中小姚队长,说啥就是啥”

女人们总算安静了下来,姚长海接着道,“大妈、大婶,这么多要修补的东西,我这一下子也修补不过来,白天还要上工。”

她们一听,很干脆地说道,“行了,小姚队长,俺们明白,你啥时候修补好了,支一声,俺们来拿。”

“俺们就不耽误你了。”

来的时候风风火火,这走的时候也麻溜干脆。

姚长海看着满院子的木桶、木盆,哭笑不得道,“姥爷,你这一嗓子,可给我吼来不少活计。”

“呵呵”刘姥爷干笑道,“农家人精打细算,会过日子。”

姚长海笑道,“不精打细算也不成啊别看都是生活用具,都不大,可是置备一套下来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所以用起来都很宝贝的。时间一长,少不了会断、烂、破、漏,用之不能,弃之可惜,所以这修修补补的,再用它个十年八年,那还是挺划算的。乡下人很精明的。”

“是这个理儿。”刘姥爷点头道。

“得一样一样的来。”姚长海继续埋头苦干起来。

s:感谢开心珞巴书友投的粉红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