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贫农大魔师 > 分节阅读 67

分节阅读 6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妮儿看过去,还真是好大的手笔耶不但能储存粮食。还能藏些贵重物品。

农家储存粮食的地窖,其深度也有三到四米,但是地下的高度,一般的话成人必须弯腰才能进出,挖的太高的话,地窖没有支撑,会坍塌的。

可是刘姥爷面前的地道不同。高度足够他们俩直立行走了。地道的墙壁是用青砖垒上来的,并且地面都铺就的青砖,而顶壁也用青砖砌成了拱形。 绝对不怕塌,有些像是地下室。

刘淑英这是第二次进来,依然赞叹道,“爸想当年咱们在石榴树下挖洞的时候。无意中挖到的,倒是省了咱们一番功夫。”

当年为了藏东西,就在院子里挖洞,所藏的东西太多,自然要深挖。才发现这个密室。

“不知道是那个地主老财修建的,真是舍得下本钱。”刘淑英咂舌道。“想当年,刚发现时,我还异想天开的也许里面有宝藏呢”

“呵呵”刘姥爷笑了起来,“地主老财家,除了黄白俗物,还能有什么,当然还可以储存粮食。战争年代粮食有时候比黄白俗物还贵重,有钱也买不到吃的。”

刘淑英也笑了起来,“估计当年走的时候,早就带走了。除了空空的地下室,留着些空空的樟木箱子,倒是便宜咱了。还有玉米棒子,几袋小麦。和咱们当初设想的一样。”

通道两米开外,有一扇石门,不细看还以为是石壁。

两人吱吱呀呀地推开石门,密室不小,在妮儿眼里,估计整个小院加上东厢房下面就是密室,高度只有两米,长宽各六米,呈正长方形,一共不到六十多平方,四面皆是青砖砌成的墙壁。

密室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樟木箱子,两个人一口口的抬上来,啧啧整整十八个樟木箱子。

天渐渐的亮了,刘姥爷细细地擦拭着樟木箱子,眼神温柔的能滴出水来,“这可都是无价之宝啊”

“是啊爸当年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从小鬼子手里抢回来的。”刘淑英拍着樟木箱子说道。

“唉”刘姥爷叹了口气,“可惜我势单力薄,只能顺手牵羊,见机行事,抢回来一些。”

“淑英,去把妮儿抱来”刘姥爷打起精神来。

刘淑英直接连人带着竹摇篮一起把妮儿抱来,老爷子打开樟木箱子,里面不是金灿灿的黄金,而是古玩字画。

刘姥爷从兜里拿出手套,拿出一副卷轴,在樟木箱子上小心翼翼的铺开。

潇湘卧游图南宋山水画第一神作,妮儿惊呆了,它它不是应该在日本吗

s:

感谢紫夜幽恋、jj投的粉红票

感谢sooy的打赏

、第98章 太姥爷的宝贝4000

南宋李氏潇湘卧游图卷,为与李公麟同乡的李姓画家所作。相传为南宋的云谷禅师云游四海之后,隐居于吴兴的金斗山中。他不无遗憾地想到自己尚未踏足的潇湘山水,于是请一位姓李的画家替他绘出潇湘美景,将画挂于房中,躺在床榻之上,就能欣赏美景,故为潇湘卧游。

这幅画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山水画,上面有乾隆的御题。

整幅长卷淡墨皴染一气呵成,不施勾勒,不露笔痕。大片的留白,朦胧的山水,山色空蒙,水到天际,大气磅礴,让观者一时笔法墨意尽忘,完全沉浸在画家营造出来的那片广阔的境界之中,恍惚有神游天外的感觉,完全就是个神品。当年这幅画的价值甚至在溪山行旅图和富春山居图之上,清末为小鬼子所得。

“淑英,再看一眼吧这一别,还不知道,何时才能重见天日。”刘姥爷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卷轴道。

两人是连连赞叹,爱不释手,最终还是卷起来放进了樟木箱子。

妮儿打开天眼看着老爷子把画作一幅幅的打开,难怪老头子说是无价之宝,有马远的 洞山渡水图 、 寒江独钓图 ,梁楷的 雪景山水图 、 李白行吟图 、 六祖截竹图 、李迪的 红白芙蓉图 等等这可都是旷世名作。

好像拥抱、抚摸它们,伸出手,看着自己的小短手,只能望画兴叹,她绝对只承认望画流口水而不是面部肌肉不受控制流下的口水。

刘姥爷又打开一个箱子,从里面捧出一个青铜器,猛虎食人卣,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也是日本藏华夏青铜器中最重要的两件之一。另一件为永青文库的狩猎纹铜镜,通高357厘米,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

它和许多出土于湘南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表现怪异的思想。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现老虎吃人的凶猛,还是人兽和谐的天人合一,历来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商代青铜器中很少有比这件更奇异复杂的了。

妮儿看太姥爷地眼神都变了,牛人耶这可是小鬼子收藏十大华夏极品文物,也是国人最想要回来的。

妮儿毫不怀疑它们都是真品,这些古董历经上千年。甚至更久远,岁月会在它上面积淀下深厚的天地元气,打开天眼的她,能清楚的看见上面金吉之气。且看着它们能感受到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妮儿怎么会认得出这些国宝,上上辈子没事的时候就泡在图书馆。什么书都看,读得多了,自然就知道了。

文物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载体,大量文物的流失会造成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裂痕,一个国家民族对历史认知的缺失,华夏就饱受这种灾难。

全世界各大博物馆,私人藏家都收藏有华夏的文物。

有这样一句话:要研究华夏的历史。那么请到日本去。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日本保存着大量的华夏古建筑、古籍,以及难以计数的其他华夏文物。比如,日本古都京都就是当时日本仿照唐朝都城长安建造的。而这样的古建筑,在当今华夏已经难觅踪迹了。

也正是出于如是的考虑,44年二战期间。时任“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向美国盟军提议,对日本本土的“地毯式轰炸”计划中排除轰炸古都京都和奈良。美军最终采纳了梁的提议。京都和奈良古建筑得以保全。

给外界留下的普遍印象是,华夏的海外流失文物主要集中在欧美。其实,现实并非如此。有权威专家指出,最庞大的华夏文物海外流失地很可能是一海之隔的日本。流失的原因主要是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掠夺以及长期存在的非法走私。

自近代以来。因为日本对华夏的渗透以及入侵,更大规模的华夏文物被日本有组织、有预谋地掠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