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75(2 / 2)
看他一脸得意的样子,还真分不清是劝说还是炫耀。
郭拙诚自信地反问道:“你们这里有谁在特种作战上的经验超过我你们谁能在小分队出去后能完全掌控好部队且保证相互之间没有隔阂”
对于郭拙诚前一句话,大家虽然承认郭拙诚的作战经验最丰富,但都有点不以为然,因为不能说你的经验丰富就需要你亲自指挥,就需要你亲自涉险,经验稍微少一点的人一样可以成为小分队的首领。
但后一句话却有点让他们迟疑了,因为在这里确实只有郭拙诚最合适担任首领。这支小分队是由中国、伊拉克两国特种兵组成的,他们的领导按军衔或行政级别来定。
可问题是中国来的特种兵虽然也都是军官,但他们的职务级别普遍都不高,虽然他们的转干和升职比普通部队的士兵幸运多了。相反,因为伊拉克的特战部队都是乌代总统手里的宝贝疙瘩,在乌代的关照和偏爱下,他们行政级别和军衔都比较高。一般士兵都有中尉、上尉军衔。更何况这次调过来的特种兵都在帮助乌代夺取总统宝座时立下了汗马功劳,一个个都是“巴格达捍卫者勋章”获得者,身份很尊贵,军衔级别都高。
正是因为他们都是有功的御林军、总统亲兵,一个普通特种兵就是见了普通部队的团长都可以昂首挺胸不予理睬,高军衔的特战部队官兵对级别低的军官甚至同级别的军官,自然更是不屑一顾。
按军衔和级别,郭拙诚不参与的话,就得由伊拉克的人领导,这决定不行,郭拙诚绝对不愿意。可让中国特种兵领导,最有资格的就是孙兴国。可是,孙兴国再有经验,再有本事,也不过是一名警卫员,身份低不说,军衔也不高,甚至中国现在还没有恢复军衔,只能比照行政级别来定,这样一来,作为警卫员的孙兴衔就更低了。
如果队伍中只是中国特种兵,孙兴衔低一点也许没什么,大家可以相互理解、相互体谅。但是,有了伊拉克官兵的加入其意义就不同了,因为这涉及到两队的尊严问题。一个国家的高军衔军官被另一个国家低军衔军官领导,特别是级别相差很多的时候,很伤面子的,几乎不可能被接受。
伤面子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一旦战斗中产生分歧,一旦战斗中分配任务不公平,这种军衔上的差别、国籍上的差别很容易将矛盾放大无数倍,最容易导致相互猜忌,相互埋怨。
特战部队可不像普通部队,相互信任是它的灵魂,非常重要。一旦有不信任的种子产生,这支部队就可以说完蛋了。战友之间不但不能相互挡子弹,还可能相互指责相互埋怨,这样的部队也就是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
如果绕过郭拙诚担任指挥官情况就不同了,一切矛盾迎刃而解。
感谢各位的订阅支持
第912章 悍然出手
首先中国的特种兵绝对会听从郭拙诚的命令,不仅仅是他的地位,更是因为他的本事。
而伊拉克特种兵无论职位有多高都高不过郭拙诚,水平也与郭拙诚的差不了不只一点点,他们都对郭拙诚充满了崇拜。
而且,郭拙诚在他们总统乌代心中的地位也不是其他人所能比拟的,乌代对郭拙诚就是绝对的信任,不说那些特种兵,就是阿卜杜勒少将也比不上。可以说,谁也没有资格在郭拙诚面前得瑟。
看到郭拙诚态度坚决,加上他又是这里的最高长官,按照乌代的命令,就是阿卜杜勒也要受他节制,所以大家劝了一会后就被迫同意了郭拙诚的提议。
见到郭拙诚真的上战场,周围的伊拉克官兵深受感动。
当把阵地上的“沙蝎”特种兵召集来选人时,那些接受中国教官培训的特种兵一个个自告奋勇地请求进入特战队。
这个阵地上的“沙蝎”特种兵都是乌代亲自派来的,一部分是为了保护阵地关键位置的安全,一部分则是保护郭拙诚个人安全的,他们分布在郭拙诚的外围,内层则有孙兴国亲自守卫。里面好几个人曾经接受过郭拙诚的亲手指点,也看到或亲身体会了那次郭拙诚那个人徒手打败警卫排的过程,因此对郭拙诚充满了敬畏。
一旦事情定了下来,郭拙诚亲自挑选了六个“沙蝎”特种兵进入小分队,这些人将与他、孙兴国、贺小虎一起,一共九人外出与以色列突击队对阵。
这些被选中的伊拉克特种兵一个个惊喜异常,他们心里都在想:哈哈哈,这次又要立功了而且肯定是大功
有人甚至还龌龊地想,这次就算不能立下大功,凭借郭拙诚与乌代的良好关系,再次获得勋章、再次升职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根据郭拙诚的命令,这些特种兵很快找到了夜战所需的各种器材、通信设备、武器、服装。等准备工作差不多了。郭拙诚没有过多地说什么,与阿卜杜勒等人告别后,就带着这支小分队出发了。
因为孙兴国听力奇佳,他理所当然地在队伍前面充当开路尖兵;贺小虎身手敏捷、危险敏感度高,持自动步枪和烟幕弹、手雷担任尖兵护卫兼观察手;一名伊拉克叫马哈茂德中校则持着一挺机枪担任火力遮拦员。
两人一左一右护卫在孙兴国后侧,他们三人组成第一组,代号分别为a1、a2、a3。
中间第二组是火力支援组,由一名叫海达尔的伊拉克上校指挥。他也是狙击手,手中的武器就是狙击步枪。他手下还有两名伊拉克“沙蝎”特战队队员,一个身材魁梧的家伙持小型火箭筒和火箭弹,充当重火力突击手。另一个身体很壮的队员则肩扛重机枪。随时可以为前方小组提供火力支援,也可以担当进行火力突破或者断后,他们的代号是b1到b3。
充当后卫的第三组则由一个叫萨拉兹的伊拉克中校率领。他们三人负责断后,负责布置陷阱、埋设诡雷,战斗紧急的时候进行支援。
郭拙诚自然在队伍中间靠前的位置,他手里持的是一支带夜视瞄准镜的狙击步枪。
他们没有直接奔向刚才以色列与叙利亚的交战地点,而是奔向一个叫骆驼骨的山谷。按照郭拙诚的分析,以色列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