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越沧海 > 分节阅读 294

分节阅读 29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也很正常。

事实上,如果不是钱惟昱这个蝴蝶效应的干扰,让冯道这个老不死的因为没有顶撞柴荣而悠然自得又多活了年,原本的历史上赵匡胤这个点儿也就很开心的用了“乾德”这个年号。直到用了三四年之后,才因为蜀地贡使往还的一个机会,发现原来“乾德”早就在四十几年前被前蜀王建用过了。大怒之下的赵匡胤立刻让人重新商议,把“乾德”年号改为“开宝”,并且发出“从此宰相当用读书人”的感慨,从而逐渐对赵普这些只懂奸计实用、没有文化素养的执宰渐渐削减权柄。

扯远了,暂且回到这紫宸殿上的场景。献计用乾德年号的赵普一瞬间呆若木鸡,却犹然有一丝不死心,居然问道:“冯相何以知之”

“老夫痴长几岁,唐庄宗年间朝廷以郭崇韬灭蜀,后又派孟知祥牧守。老夫曾在郭、孟居蜀时,代朝廷犒军去过蜀地当时蜀地还在大唐朝廷之手。”

赵普哑口无言。谁让五代十国的历史就是那么巧合在前蜀灭亡、后蜀建国之间,是有那么一段时间差的。前蜀并不是被后蜀所灭,而是前蜀亡于后唐庄宗李存勖;再后来后唐庄宗李存勖死于乱军之中后,李存勖派去镇守四川的孟知祥又不服唐明宗李嗣源,转而自立,这才有的后蜀。所以说,蜀地在五代时期确实有那么短短几年的窗口期,是属于中原朝廷的

只不过,如今北宋朝廷上站着的衮衮诸公,没有一个寿命足够如冯道这样长、为相如冯道这样久,所以找不出第二个人在唐明宗的时候就已经做到翰林乃至其他高官而已。因此,这桩事情也就只有冯道一人可以在不查资料的情况下就信口说出这个事故。

事情真相大白,赵匡胤却陷入了尴尬。他狠狠白了一眼不学有术的赵普,下令道:“既如此,此事改日再议”

改日再议,至少可以不会因为随性而丢了面子。赵匡胤已经有点后悔他此前把改年号这件事情想得太简单了,看起来,还是需要场外准备工作先说好才对。

第415章雪夜访普终极魔改版

赵普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虽然冯道抹了他的面子,但是这终究是为了他好。

他完全可以想象,如果今天乾德这个年号被通过了之后,赵匡胤真的用了。再过几年,这种没文化的决定终究会穿帮的,到时候那可就是天下读书人都知道这个丢人的事情了,而且是写上史书的。纵然这只是一个用来嘲讽宋初君臣没文化的茶余饭后谈资,后果也绝对比如今这个不入史书、仅仅在朝会上稍微丢点小脸的情况要严重得多。

大朝会乃是五日一朝,这件事儿被赵匡胤搁置下来之后,为了不突出处理,肯定是要在下一次大朝会上一笔带过,否则如果为了这个事儿专门插一次大朝会讨论,便太着相了,面子上不好看。

冯道已然是82岁的老人,除了大朝会上能够得到优待、坐着上朝旁听一下,平素的朝政活动早已不去参加。

这一日,正是前次讨论年号未遂后两天,朝廷休沐的假期。午饭点儿刚过,冯道府上便来了一个难得的访客。对方没张扬做官轿排仪仗,冯府看门的门子也不认得;接了帖子,才知道是从来不曾来冯府拜会的赵相爷来了,赶紧入内通报。赵普也不托大,知道冯道上了年纪腿脚不好,没让冯道迎出中门,就径自进去了。

一见面,赵普先做了个揖,一副尊老敬贤之态地说道:“冯老相爷安好,晚辈却是做了不速之客。”

冯道还是那副淡然无喜怒的老样子:“赵相谦逊了,赵相每日事务倥偬,帮着陛下扫平四海,岂是老夫这等闲散之人可比。此番前来,却不知是”

“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晚辈此番前来,却是想商议一下上次陛下提到的改年号之事。当朝文臣,莫有学问见识过于冯老相爷之人,晚辈也知道冯老相爷谦冲淡泊,不求立功显名,便觍颜前来”

“好说,好说”冯道摆了摆手,一边等着家中丫鬟上了茶盘果品待客,一边故作老态思忖了半晌,赵普也不敢打扰他,只是谦逊地陪坐着。等了许久,冯道才开口说:“以老夫之见,新年号之善,莫如开宝二字。”

“开宝当作何解定然是不会与前朝重复了吧唔倒是晚辈问得迂了,冯老相爷所想,定然是不会重复的了。”

“自然不会重复,至于这开宝二字解法,却是如此如此”

冯道也毫不藏私,和赵普叙谈起来,冯道是学问最为扎实之人,而且从政六十年来见识非凡,提出的建议自然不是卢多逊那样的人可比了。虽然“开宝”这个年号本身不是冯道自己想的,而是他的家人通过秘密渠道送来的一封书函上请求他在合适的时机建议赵宋使用这个年号,但是这并不影响冯道的解说能力年号毕竟只有区区两个字而已,关键还是意义的解释好坏,解释得好,不愁赵匡胤不用。

赵普默默把冯道所言都记了下来,随后便告辞离去了。看着赵普离去,冯道的目光逐渐收束成了一线,随后才徐徐叹息了一口,起身回到书房,拉了一下书案后的一个铜铃,听到动静后,对着黑暗处轻声说道:“今夜,陛下必去赵普府邸。”

“多谢冯相指点。”

约莫一周多之前,赵光义和吴越人外交谈判结束后回到汴京,吴越人便派了通儒院大学士、做了多年吴越外交家的林克己作为送使,带着这一年本该进贡给赵宋的岁币,到汴京回访。

林克己在汴京盘桓了数日,已然在赵宋商议国号之前一天告辞离去了。不过吴越使团中也有个别副官在汴京染病,不利于行,林克己的行程又不好耽误,便留下些服侍的从人一起,让他们病好后缓缓而归。这件事情,赵匡胤也是知道的,也无所谓外国使团中有人来汴京后水土不服,生病了不能随队一起回去,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小事了。

赵普从冯道那里套了台词回到府中后,便开始揣摩复习着说辞。一边让自己夫人好生准备晚膳,把陛下最爱吃的鹿肉脯炖上一整爿。

赵匡胤起身贫寒,不事奢侈,平素餐饮也都不脱当年为将时的豪气。原本在宫中日常就炖些羊肉作为主菜;鹿肉倒不是不爱吃,而是弄不多,不愿意费这个事儿去奢侈。如今淮南平定、道路安宁,宋朝与吴越的贡使恢复后,吴越人大量进贡的“台湾鹿脯”才逐渐占据了北宋的宫廷饮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