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越沧海 > 分节阅读 237

分节阅读 23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没什么坚甲利兵,值得甚事金陵这边攻城大事要紧,张永德就继续指挥大军督战,传赵匡胤来便可。”

传令宦官退去之后,魏仁浦在一侧却是心中色变,几番鼓起勇气,看柴荣神色不善又有些气馁。不过片刻,中军御帐外甲叶铿锵之声愈来愈近,显然是赵匡胤被带来了。魏仁浦咬一咬牙,跪下奏道:“陛下已然将要定鼎天下,廓清宇内。如今之势,与国朝初年大不相同。江南佞佛之情绵延甚久,还望陛下念及江南安定,务要操之过急。”

“魏枢相朕还要扫清西蜀,控摄荆湖,威服吴越,北定契丹。不过是区区灭了一个伪唐,距离廓清宇内还远着呢。国朝这些年财赋如履薄冰,几乎要靠以战养战、因粮于敌。仁浦你身居枢密、筹措军需,不会不知道这些。五年时间才灭一个伪唐,如果再要扫平诸侯、戎狄,不雷厉风行,难道还把这打天下的大业留给宗训去操心不成。

正是因为江南佞佛日久,这才能够在廓清佛门一事上得到更多财赋进项、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朕意已决,就用这违禁的金山寺开刀,杀鸡儆猴了。”

说完这几句话,赵匡胤已经走进中军大帐,对柴荣行了一个军中礼节,柴荣也不让他平身,没有丝毫虚礼,直接说道:“匡胤,从你的殿前司马军中点起一都兵马,随朕亲自去一趟润州金山寺。朕倒要看看那些吸食民脂民膏的秃驴骨头有多硬。唉,重进还是太心慈手软了啊。”

赵匡胤二话没说,立刻点起五千禁军精锐马军,准备停当就护着柴荣上路了。赵匡胤的三弟、如今才刚刚弱冠之年的赵匡义也作为骑军中一名指挥使级别的中级武官随行。虽然指挥使只是一个指挥五百名骑兵的军官,但是很显然,虚岁才22岁、几乎和钱惟昱同龄的赵匡义能够做到这个位置,在禁军中指挥五百人,已经是仗着他哥哥的提携了。皇帝柴荣对于这种自己亲信爱将不算出格的、适当提拔子弟的行为也不太在意,算是优容有加。

自从刘仁瞻死后这一年来,赵匡胤征战中的表现显然是可圈可点的,在攻破位于江北、号称“金陵锁钥”的清流关的战役中,赵匡胤曾居首功;此后续夺取滁州、渡过采石矶等一系列战斗中,也有不俗表现。

几个月前,柴荣把赵匡胤提拔到了殿前司禁军中第三把手的位置、担任殿前司诸军都指挥使上面还有殿前都点检和殿前副点检两个职位压着,只是因为赵匡胤在当上诸军都指挥使之前,长期担任马军诸军都指挥使,所以每到需要调动作为“快速反应部队”的骑军执行任务时,柴荣还是会习惯性地想到顺手找赵匡胤办理。

五千骑兵从金陵城北的围城御营出发,仅仅大半天时间就到了润州。在城内歇宿一夜,次日一大早柴荣就带领大军赶到渡口,靠着李重进提前得到消息后筹措的渡船,摆渡到了金山洲上,岛洲上一坐依着山势、直面大江的巍峨庙宇耸峙矗立,远远在长江两岸就可以看见。那种法相庄严的肃穆感在厌恶佛徒的柴荣眼中,只是徒然招来更多厌恶。

第334章时辰未到

三武灭佛,不得好死这或许是一个世人一直没有去钻研过的现象。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446年正式下诏灭佛此前438年、444年曾分别勒令沙门还俗、勒令改崇寇谦之天师道。但是正式下诏灭佛是在446年,后于452年死于宦官之手。寿45岁。

北周武帝宇文邕574年正式下诏灭佛、后于578年北伐突厥时突然暴毙。寿36岁。

唐武宗李炎于845年发动“会昌法难”,第二年旋毙,据说是灭佛崇道后、服食国师进贡的仙丹而亡,寿32岁。

如果没有钱惟昱的蝴蝶效应,那么按照原本的历史进度,柴荣在显德二年开始发动灭佛,显德六年北征契丹时也会毫无征兆地因为莫名急症暴毙。寿39岁当然,这件事情,现在还没有发生。因为彻底攻灭南唐的希望就在眼前,到了如今这个点儿,原本已经该去北伐契丹、收复关南三州的柴荣,还在金陵督军攻城,试图毕其功于一役。

三五一宗,在灭佛后分别活了一年、三年、五年、六年而暴死,有被杀,被毒死,也有莫名急症而亡的当然,所谓急症而亡的大周皇帝宇文邕和柴荣虽然他们的“周”是两个不同的“周”,虽然继承了这两个周的朝代都完成了对乱世的大一统。也不过是历史书不知道或者不敢写他们究竟犯了什么病而已。

拓跋焘和李炎的真实死因之所以敢被史书公布,那不过是因为谋杀拓跋焘的宦官宗爱、和给李炎敬献有毒仙丹的道士赵归真,这两个凶手在皇帝死后立刻被继任的新君以弑君之罪诛杀了,所以史书才敢写。如果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害了皇帝的人最后活得好好的,历史就要任人打扮了。这种时候,轻飘飘的“暴毙”二字,就只能用另三个字来概括“你懂的”。

但是无论怎么说,从这些例子上面可以看出一个历史的惯性灭佛虽然可以为国家挤出大量的冗余财富,缓解社会矛盾。但是任何触动一个庞大利益的改革都是非常拉仇恨值的行为,尤其是事涉宗教信仰,就更容易有不要命的殉道者来做一些冲动的事情,或者让这“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狂热群众”被“极个别别有用心之徒”利用。

闲话扯的有点远,且说柴荣领着赵匡胤,带领骑军五千在金山洲登陆,当先就冲进六百年古刹金山寺。而此前报告说金山寺佛像显灵、士卒震怖而不敢按朝廷定例毁佛的李重进,此刻也早就带着数百从人在金山寺外恭候,见了柴荣亲自前来巡查,马上引着柴荣带路,一边走一边介绍情况。

“说说吧,到底看到了啥。”

“启禀陛下,那日臣听闻下属将佐来金山寺执行陛下查禁违规佛像的敕命,结果执行之人到了佛堂后,正要搬动最大那尊铜佛,不仅丝毫搬不动,而且佛像还现出神迹,令人震怖不已。一开始臣也不信,后来前来亲眼目睹,这才不敢怀疑。”

“你看到了什么”

“一开始根据下属回报,说是动摇大殿之中三世佛时,原本已有百年历史的巨佛突然顶涌清泉,遍洒佛像,而后表层已现铜绿的瘢痕尽数洗去,佛像通体恢复纯赤之色。臣赶来后,见到的果然是纯色赤铜之佛,与一个月前瓜洲渡渡江南征时路过见到的迥然不同。”

“那就没有可能是寺中妖僧私下修缮佛像,铲除佛像外面的铜绿呢你又不曾亲眼看见佛像从绿变赤的过程。”

“微臣一开始也是这般想的。可是臣到了之后,又目睹了一次神迹,这才不得不信服。”

“什么还有第二次么这一次又能有如何变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