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越沧海 > 分节阅读 198

分节阅读 19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先期的第一批一两万人越南奴隶,去后世昌化港的位置登陆,为寻找石碌铁矿打前站。

船队沿着海南岛的西岸逡巡搜索,很快找到了被自家殿下命名为“昌化江”的大河。船队在河口靠岸,让奴隶和士兵们放把火烧了河口的小片丛林,开出一块地皮来,然后简易地伐木搭造栈桥棚户,设立起一个立足点,一切就犹如军队安营扎寨一般。

昌化江是海南岛上第三大河,也是海南岛西岸最大的河流。因为海南岛地处热带,降水丰富,所以昌化江汇聚了五指山西半部山区的降水后,水位还是非常丰沛的,后世足可通航千吨级的船只,如今这个时代的福船虽然船型多算是海船,却也毫无障碍,日后若是使用专门的内河平底沙船,运量会更大。

把大部分奴隶留在江口干活,钱惟昱自己则和陈诲带着十来艘船溯流而上,为后人指明大概方位。钱惟昱前世来海南岛仅限于旅游,对石碌一代不算熟,只知道石碌铁矿大约离海岸四五十公里的直线距离,沿江溯流近百里后,便可以把探矿人员撒出去,寻找“岩石发绿的露天铜矿”了。

因为不知道海南岛上有什么奇怪的传染病,钱惟昱本人自然是不会在丛林中行走的。打头阵自然是放火烧林的越南奴隶。

这些越南奴隶在出发之前被每人发了一个装满食物的褡裢,算是“携行食”,里面都是馕饼干菜之类热带不易的食物,够这些越南人吃一个星期的了;还有少量青蒿黄连之类的药物制剂。一旦被放出去之后,这些探路的越南奴隶都会在汉人的远远监视之下干活,不许回来和汉人接触。

如此审慎的防疫措施之下,过了不过两三天,钱惟昱的人马便摸到了后世石碌镇附近的位置,找到了露天的发绿石头这就是石碌铜矿,根据记载石碌镇的矿脉表层有大约七八万吨的铜矿当然,因为铜矿品位无法和铁矿相比,所以矿石部分大概有四十万吨,挖开这些铜矿之后,再挖掉几米深的石英砂和石膏,下面就满满的都是富铁矿了。

这座中国最大、品位最好的富铁矿,氧化铁层厚度最厚的地方足足有400多米也就是说从地表挖开几米厚的铜矿和几米厚的石英砂、石膏之后,下面400多米深都是氧化铁

当然,找矿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在三天之内就找到石头发绿的地方,代价则是两百多个越南奴隶因为丛林中的蚊虫叮咬疾病传染,以及放火时火势控制不当、跋山涉水探路时淹死摔死等种种原因挂了。这条速成之路,是几百号越南奴隶的命堆出来的。

“殿下,已经找到这处石头发绿的矿藏所在了,然后呢此处烟瘴之地,如今还在正月冬季,我们汉人还能住得下去,若是再过两个月,逐渐炎热起来了,可不好受。末将看来,这里挖出矿来、修好道路起码也得半年才能初见成效,殿下万金之躯,还是不要呆在这里了。”

陈诲这几日来一直劝说钱惟昱不要亲力亲为虽然他知道殿下似乎有一些非常神奇的远见卓识,找矿看山势水文比那些堪舆先生都厉害百倍,可是这些终究不是一位郡王该亲自过问的,交给普通人哪怕慢上几个月,也不是不能接受。如今见已经有些成果了,陈诲便少不得再次劝说钱惟昱先见好就收。

“再待半个月吧,这里万事草创,殊为不易,二月初天气在热一些,咱们便回军,这里就交给那些越南人处置,只留下军队监视督导便好。”

“那如今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让人在这片地方放火烧林,把周边千顷之地都给烧作白地,然后试着开挖,孤要知道上面的铜矿层和石膏层有多厚,也好规划开采方案。取出一些矿石样本,回去也好和沈默沈先生讨论锻冶之法巨训,你是不知道,这座石碌铁矿的矿石成分,和中原的大不相同,使用这里的矿石冶铁,工序步骤都可以大为简化。咱先弄几船矿石样品回去,也好先慢慢试验,这样采矿和新式冶铁法门齐头并进,两不相误,岂非美事。”

第278章开拓者

秦汉六朝时候,采矿这种作业中,对于矿石的挖掘阶段,主要是靠物理挖掘也就是用锄头铁锹铲子,把矿石一块块砸下来运走。这种劳动生产效率极其低下,按照古籍记载“挥砍二十,仅得片石”。也就是说用锄头挖二十下,所得的矿石仅够一个矿工人力搬运的分量。

隋唐以来,火爆破碎法渐渐开始出现也就是用原木、稻草等东西堆放在矿区上,然后纵火焚烧,烧尽后用冷水泼,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把表层数尺乃至数米深度的矿石层都崩裂,这样再挖掘就容易得多,生产效率可以提高七八倍。先秦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时候,因为缺乏铁器,在对付大石头的时候,就多用这个办法破碎。

火爆破碎法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成书的方舆胜览,但是根据钱惟昱来到这个世界后数年来的观察,至少江浙一带已经有不少矿藏用上了这样的采掘破碎方法,只是还属于各家自行珍藏的技法,没有人宣扬传播罢了。

如今“石碌镇”这个地方还不存在,石碌铁矿完全是在一片处在五指山区边缘丘陵地带的热带雨林中。所以第一步放火烧林、然后泼水软化矿藏的步骤,便显得顺理成章了。

在钱惟昱的指导下,大火足足烧了一天两夜,周遭数千顷的山林都被焚毁了,猛烈地冷热交替,也让浅表的硫酸铜矿石层变得容易挖掘。在神臂弓和十文字枪威逼的情况下,依靠锄头和铁锹,数千越南奴隶几天之内便挖开了两三处矿坑,约摸直径二十多丈,深三五丈。最上面两丈多厚度的,多是泛绿的铜矿石。再下面两丈深的,是容易挖掘的石英砂和软石膏。石膏底下,便露出了赤红略带青灰的铁矿了。

“嗯,孤所料不错,果然出铁矿了。如今刚刚开始开矿,周遭林木众多,可以伐木割草,取无用的木材堆放纵火、崩裂。日后若是周遭木材不足,便用钻孔打眼的方式,用少量火药点炮爆破。铁矿质地还不如黑岩坚硬,按照此前兰溪江、闽江等处爆破暗礁的经验,数斤火药打孔使用得法的话,便可炸碎出数万斤的大块铁矿石,这个成本还是可以接受的。”

“挖出铁矿石后,孤会派一些已经在日本国石见银山获得经验的技术人员来,重新沿着五指山区边缘这段昌化江江岸修筑提防、水坝。沿江部署数百座大水车,以铁筒球磨机进一步粉碎矿料、冲刷碎矿。然后在这石碌镇修建一座江船码头、入海的昌化县城处修建一座江海转运码头并船厂。这石碌铁矿产出的精矿碎料,便可直接运回苏州了。”

钱惟昱领着陈诲在那里指点江山,几日间勘探不停,哪里适合造河港,哪里适合造海港,哪里的江中暗礁要用围堰围起来后打炮眼爆破疏浚,那些地方要修山道,全部一一罗列标注在地图上。

一切原始积累与原始开拓都是血腥的,半个多月的昌化石碌初期建设,耗费了数千斤火药,磨坏了数千把铁质器具,也累死病死了数千越南奴隶。尤其是一开始的时候,大批人初临此地,连营寨和蓄水池都没建设完备,洁净饮水都无法彻底满足,死人多一些也是正常,开出第一条山路,挖好第一批蓄水池,建起第一批码头栈桥之后,后面用人命填的事情就会少很多。

当地的越南猴子一开始因为伤亡过大,也着实有过一些反抗。尤其是那些分到了锄头、铁锹这些铁器干活的奴隶;往往仗着自己已经不是“手无寸铁”了,在吴越军队监督干活的时候,还试图武力反抗,结果被装备精良的铁骑都砍瓜切菜一样杀了一批死硬分子;再后面,吴越人因为工程量相对不是很吃紧,改善了管理办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