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越沧海 > 分节阅读 56

分节阅读 5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们已经分成了两股。其中40艘是蒋衮亲自带着跑去交趾国找占城稻的,另外3艘清一色的两千料大福船则是蒋衮送给钱惟昱“代步”的,送钱惟昱到大琉球视察一番之后,就会直接回杭州。

钱惟昱当然不是缺船四年前他把新式海船技术拿给蒋衮合作的时候,蒋衮也为内牙水师低价承建了一些水师用的福船,如今分别掌握在苏州的水丘昭券和明州的顾承训手中。

只不过钱惟昱的“镇东军留后”和“东海道观察使”的官职要过了正月才算正式上任,如今毕竟还算是在杭州当寓公,既然是在王叔眼皮子底下,提前显摆自己对苏州、明州众将的影响力自然是不合适的。所以,他也就无所谓地接受了蒋衮这份不算个事儿的小礼物。

钱惟昱在甲板上转悠着,此时的海风渐渐止息下来,似乎是被正午的日头晒得一丝风都没有了。用了数日的船帆此前被风雨弄破了几片大洞,如果不及时修理很容易被风把洞进一步扯大,所以船长也就借着风止的当口停船下帆,着人修补。

钱惟昱手搭凉棚,半抬着头,好奇地观摩着几个水手爬上桅杆调度帆蓬,试图把被吹破洞了的草席竹篾卸下来,不过爬行桅杆颇为不易,几次遇到一阵小风的时候上桅的水手都一阵摇晃,还牵扯着桅杆微微被撼动。

钱惟昱在一旁观察着,心中总觉得这船有点别扭,想了半晌才发现了问题所在:这帆船经过他改良了升帆装置之后,在升帆的时候用的是定滑轮牵引帆顶的总索,所以水手的上桅工作量不是很大,只要把帆升满之后一边拉紧总索、一边派一个水手爬上去捆紧总索和桅顶搭扣之间的绳结就可以了。避免船帆的分量始终依靠活动的滑轮支撑,可以大大提高升帆滑轮的寿命

不过,正是因为中式帆船的上桅工作量少了,所以中式帆船似乎没有发展出后来西洋横帆船那样的两舷支索也就是后世人看那些海盗片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的在船舷两侧有很多大铜环,上面用粗麻绳穿着如同渔网一样的绳索,直连桅顶。接舷战时跳帮的水手有些也会爬上这网状的支索获取高度优势,然后返身一跃跳上要抢劫的船只。

支索的用处无非是两大类,第一是可以方便水手上桅杆。毕竟没有支索的时候上桅杆只能在直杆上爬,这个年代要在桅杆里面铆铜铁的握把踏脚也容易损害桅杆的强度;所以,目前现状基本上都是靠着爬杆高手直接爬的,风大的时候上的高了,很容易把人吹下来。

第二类作用,那就是强化桅杆的抗应力强度了,这就相当于后世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单翼飞机因为结构强度不够,往往会在尾翼、机翼与机身之间扯张力线、平衡一部分重力或者内部应力,减缓材料疲劳。支索网加入后,因为桅杆在左右舷之间的张力都平衡了,所以可以在桅杆上建造更大的平台、设置更大的望楼而不至于因为风阻张力吹断桅杆。

钱惟昱想着,掏出一根鹅毛和小本子,拧开一个随身的墨瓶,就开始刷刷刷地记录。看来,如今的年代虽然只有大食人的阿拉伯纵帆船和汉人的福船,没有出现横帆软帆船,但是他后世所知道的一些横帆软帆船的技术优势,还是很有借鉴吸收的价值的。

正写了一行字,旁边的顾长风匆匆地走到他身旁禀报事情。虽然如今是在大海上,也没有作战任务,顾长风却依然穿着那身黑黢黢的犀牛皮和鳄鱼皮混搭的高端皮甲,显得那样一丝不苟。

“小王爷,刚才正午的时候蒋正明已经用测日高法测过了,我们还在大琉球北端以北300里,东西偏差目前看不出来,但是看海流走向应该没有偏。这地头已经偏南了,正午的日头毒辣,不如进舱备膳吧。”

蒋正明就是蒋衮那个堂弟,跟着蒋衮跑海也有十几年。至于刚才顾长风提到的测日高法也是一种测纬度的航海方法,比晚上的观星测角法要容易学。所以汉人在和大食人沟通之后最早融会贯通的就是这个法子,如此一来就算晚上辨别不出纬度的,至少也能在白昼测出纬度,其中的初学者如果记不住太多不同时辰的理论日高角的话,那么等到正午时分测定就是最省力的一种。

“也好,全部整好了搬到我舱里,咱一起吃。”

顾长风也没客气,主要是出海这几天,钱惟昱每次都是让他、蒋正明和蒋洁茹3个人陪他一起,在船尾楼的大舱里一起用膳。

须臾,一切准备停当,钱惟昱也把该记的帆船技术改良点全部记好了,一个人踱回后舱。船舱正中是一张和船板做在一起的大木案,也有三尺长、六尺宽了,原本是给船长摊放备用海图的。

如今,上面已经摆好了七八样菜色。

有三佛齐弄来的柠檬干泡水、搭配多种新鲜捞上来的海鱼一并杂烩的鱼汤;

也有用盐、酸醋、花雕、花椒浸渍的白菜、水芹、萝卜、黄豆等蔬菜也就是传说中的泡菜。

除了这些奇怪的东西,最为正统的食物就要数一种烘烤到极度干燥的死面饼子。这东西是今天的主食,虽然和汉人常吃的烧饼不太一样、更加干燥坚硬,但是终归好接受一些。据说西域人把这种食物称作馕,是沙漠里的大食和波斯商队们曾经的食物,最是防腐。

再然后,就是婺州火腿和日本纳豆、越州毛豆腐之类的东西混合炖煮的烩锅。

钱惟昱当着主座坐了下来,另外三人也不客气,顾长风坐在钱惟昱右手边,蒋洁茹坐在左手边,蒋正明则坐在对面从这个座位也可以看出,蒋正明是怕自己的堂侄女儿被除了小王爷以外的男人靠近。

钱惟昱看上去随意,其实也不忘偷眼觑看蒋洁茹的反应,见她依然是眼观鼻鼻观心、食不言寝不语的淑女范儿,也就没有多话。不过,同样是淑女范儿,钱惟昱也是看得出三六九等的区别的刚出海第一天的时候,钱惟昱分明在吃饭的时候看到蒋洁茹眼中的震惊。

从杭州出海,无论是跑日本,还是高丽、琉球,正常也就十日之内的航程,有些路线中途还有机会靠岸补给,所以新鲜的高档食材是不缺的。蒋洁茹不是没和父亲蒋衮出过海,不过真没遇到过这种需要忍受如此奇怪食物的场合。

不过,她好歹还是深谙仕途经济、兼通待人接物的不凡女子,小王爷请吃饭无论吃的是什么,她都不会露出不满,只是第一次遇到的时候会有一闪而逝的震惊眼神,后来几次则是震惊渐渐消去,取而代之的是疑惑。

如今,钱惟昱看到的是蒋洁茹严重从头到尾连一丝疑惑都没有了,是真正的淡然,虽然吃在嘴里的东西不是酸麻就是略嫌咸涩,没几个正常的味道,但是一顿饭下来始终可以淡然处之。

这不是一个不能吃苦的女子啊,只是对于那些无谓的吃苦感到不解罢了。

钱惟昱也不喜欢这些口味,几人匆匆就着三四种泡菜和火腿炖毛豆腐、纳豆把干涩的馕饼吃了下去,随后蒋正明和顾长风一前一后地告辞离开了后舱,似乎有意无意地把蒋洁茹留在了最后。

“小茹,看来你不打算问我们这次出海要吃这么奇怪的东西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