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娱乐初唐 > 分节阅读 116

分节阅读 11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养性畜的,那性畜疯长的个头让大唐的百姓都羡慕极了,就连那些不屑于与泥腿子打交道的世家贵族什么的都动心了。不动心不行啊,现在大唐的粮食太便宜了,种粮食根本就没奔头啊,除了那些靠粮食维持温饱的普通百姓必须种地外,大部分地主和世家都把眼光放到了种地之外的地方去了。看到那些商人跟着李好大发其财,要说这些人不眼红才怪,种地那点收入比起那些大把金钱的工商业简直寒酸的不得了,现在还碰上大唐得粮食年年都在增产,粮食什么得都吃不完,卖出去不值钱,放在仓库里时间一久又会烂掉,这简直就是在这些世家地主心头割肉,十分痛苦啊。再加上现在那些长工的待遇被迫提高还有大唐出台的禁止大唐百姓为奴的政策出台,你让这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和世家还怎么活所以现在一部分眼光比较长远的世家都把自己的田地便宜出售部分然后把家里的资产集中下也开始进军商业了。虽然以前李好让他们推行废除奴隶制度而遭到他们痛恨,但是现在他们却不得不紧盯着那家伙的一举一动,只要他和他的弟子一有什么新技术或者新点子出来这些人立刻就蜂拥过去然后花钱买了过来自己经营。

这样的世家和地主随着时间的增加,参入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起来,尤其是在最早的那批因为先买到点子和技术发财后,加入的人就更多乐。这种现象是李好最乐于见到的地,他原来的打算也是通过这种手段把这些人慢慢的引向发展工商业的道路上去,而不是让他们拿着大把的钱财养奴隶种地,只是之前因为各种限制没办法大力促进工商业的发展。现在不一样了,这南方有广大的土地和资源让他来做底牌,他完全可以改变整个大唐的格局的。

而现在愁眉苦脸的只有大唐的群臣了,当初李二一时头脑发热给了南方大大的权限了,现在想要收拾南方已经很难了。南方的不少官员都升迁到了朝廷,如果收拾南方在这些人面前就难以通过,更何况现在南方的人口也增加了不少,在过去的一年南方不仅粮食产量超过了北方,就是经济也大大超过了北方,除了军事力量比较薄弱之外,完全有资格和北方叫板了。就算军事力量薄弱,但是南方的水军现在依旧是最强的水军,这是北方无法蓖美的优势,而且现在南方还多了那种不用人和风力就能跑的轮船。

现在大唐有点势力的商人除了在各地有分支的话,总部基本上都是变相的迁到了南方去了,那里才是商人们的天堂啊,除了不能触碰法律,其他对商人和商业的限制完全没有,甚至还有鼓励和支持的政策出台的。更重要的是大唐的财神爷现在就在南方,虽然这两年他没在朝廷了,但是他在南方的动作依然让所有的商人疯狂,而那些最早跟随他的脚步来到南方发展的商人,现在谁不是挣的钵满盆满的

杭州的经济开发去他们没赶上,广州的经济开发区没赶上,难道还能错过洞庭湖经济开发区就算这些全部错过了,只要李好还在南方,他们紧跟李好的脚步还需要担心没地方发财吗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三章 匆匆两年3

想到这,李二自己牙根也有点发痒了,当初只是想让李好把南方变成长安边上的经济开发区一样。那知道那家伙根本就不按常例出牌,现在南方的变化让李二自己都觉得有些忌惮了,如果不是那些军队基本还掌握在他手上,如果不是南方现在在大唐的地位很重要,李二觉得自己肯定会忍不住去把那边抢来,虽然现在南方还是大唐的领土,还是他的儿子在总管。可有时他又觉得应该让南方那边发挥更多的作用,他还想看下李好到底能把南方变成什么样子。

因为南方的发展,现在北方这边很多东西都开始向着李二之前期望的方向发展了。世家和地主开始低价出售自己手中掌握的大量田地,开始善待百姓。同时因为南方那边对人才的提拔完全不再以儒家知识学了多少为主,而是大量的偏向那些掌握技术的人才方向,所以让那些世家之前靠掌握书籍而掌握人才的计划也慢慢变的支离破散,以后大唐的朝廷官员出身将不再完全掌握在世家手里了,而出现了平民阶层,这个阶层的人他们对大唐的认可更高,也对李二的忠诚度也高,这也解决了李二心中的一些疙瘩。

不过在南方的李恪和李好就不管李二怎么想了,只要大唐朝廷没有给他们正式的通知,南方的发展就要继续搞下去,就算朝廷给他们通知了他们也要尽力争取让南方继续发展下去。不能大开历史倒车。流求岛上李恪的私人军队的人数还在慢慢的增加,派外倭岛的那些人员把李好的计划执行的非常完美而且还让己方的人员伤害为零,至今还没阵亡只有受伤的。这些人经过战火的熏陶后。将会成为李恪最忠实的军队。

同样的,南方这边还开启了火枪的制造,这个基于火炮的原理再加上李好提供的几杆枪作为原型,所以制造难大并不大。但是制造出来后的精度,射程还有耐损度却达不到要求,这就需要那些武器专家更家深入的去研究了。火药的改进也在继续,这些技术暂时都只在南方这边试验。完全没有把技术同北方那边共享,这是李好的一点私心在内。如果李恪上位了。这个共享就没问题,如果李恪还没上位就技术共享了,那这东西就会成为一个影响历史走向的未知数了,所以李好觉得这东西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好点。他给这边的试验员的命令就是争取让这些东西经过多次验证完美并能批量生产后才会给北方那边分享这个技术。到时南方这边就将在技术上领先北方。其实他不解释也无所谓,这些科研人员的兴趣就在研发上面,其他的都不怎么注意,而且他们也知道只要有李好在,自己就不会受到亏待,所以其他的事情都是交给李好去处理就好了。

李好还需要关注的就是蒸汽火车的试制工作,主持试制世界上第一台蒸汽火车的人还是他的弟子,叫聂俊。只不过李好和武月也经常过去帮着提供一些意见什么的,所以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最初的火车还是被他们整了出来。只是弄出来的这个家伙太丑陋了,显得十分笨重,不过规格却是严格按照后世的火车规格来制造的。这个是李好要求的。因为火车车不行可以直接改造,如果再加上车厢什么的也去改造这样花费的时间太长了,再说他还提供了最早的火车原型给他们用于参考的。

从上海到杭州的轨道一铺设好,聂俊他们最早制早出来的火车就开始了试运行,这辆车每小时可行驶五、六公里,比人的步行还慢。但是这已经开启了不用马拉也可以让车行走的新纪元。只是由于经常出事故,无法投入实际使用。所以他们只得对设计出来的蒸汽火车进行大量的修改和改进,甚至连蒸汽机也做了大量的改变。然后又花费了一年的时间终于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辆具有实用价值的客货兼运的蒸汽机车“长安号”。它载重90吨,还可坐两百名乘客,每小时走三十多公里,运行正常。从此,大唐乃至世界上终于有了火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