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清末少帅 > 分节阅读 212

分节阅读 21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道。

“翼夫的意思是让我下令禁止了孙家铸造银元”袁世凯有些难为情,孙复在北京城的时候帮了他不少忙,不仅逼清廷退位,还留下了五千万来两的金银,更是推动自己成为大总统的主要力量,这要是让他下禁令,袁世凯还真有些张不开口。

“前阵子,南洋巡阅使不是希望大少爷能够随他去茂名嘛。借着这个机会,大总统可以让大少爷去茂名走一趟,让大少爷带份密令过去,这样既可以维护双方的脸面,又能把大总统的心意表达清楚,想来孙复是个聪明人,再加上他对大总统的支持态度,应该不会拒绝才是。”

“如果大总统绝对亏待了孙复,也可以让他挂名将军府”作为一名谋士,梁士诒本能的对这款新式银币有些恐惧,虽然说不清缘由,但是他却能清晰的感觉到这里面必然有着某种隐藏的目的。

“啪”一声脆响,把袁世凯和梁士诒都给惊动了,转头一看,袁克定一脸呆滞的站在门外,手里还保持着提东西的样子,看到摔成了碎片的紫砂壶,袁世凯心里就猜了个七八分。大约是自己前两天念叨那个紫砂壶的事情被儿子听到了,这不只是从哪里刚淘来的。

没等袁世凯开口,袁克定就一脸愤怒的指着梁士诒骂道“梁士诒,你个狗日的,我怎么得罪你了,你非要把我赶到狼窝里去。”

在天津的时候,袁克定就对孙复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到了北京,被孙复坑了一次狠的,到现在都不知道挨了几次揍了,今天好不容易淘了件紫砂壶,准备送给老爷子,却听到梁士诒准备把他卖给孙复的事情,当即就给震蒙了。

“云台”袁世凯不满的喝道。

“爹,我是不是你亲生的啊,平时打这么狠也就算啦,怎么现在有人准备把你儿子送进狼窝你都不管啊”袁克定哭喊道“你是不知道啊,孙复他就是个恶魔,我要是去了茂名,怕是连骨头渣子都带不回来了”

袁克定一边哭,一边抹泪,那叫一个伤心啊

s:脑子乱糟糟的,写的不成样子了,不过为了那点可怜的全勤,只好厚着脸皮发了。

六十九章御前会议

方孔圆钱很有魅力,可是对老百姓来说,最重要的却还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不然单靠一纸禁令,根本无法改变地方上的货币流通习惯。那么大夏银行也很难一炮打响。

让那些商绅们认可方孔圆钱很容易,只需要巡阅使下达命令,并且准许方孔圆钱可以作为巡阅使府征收税赋的替用货币就行了。自古以来,商人都是最能惹事的,也是胆子最小的,如果不是关系到身家性命,他们绝对不会为了一点点小利益而惹怒官方的。

伴随着方孔圆钱下乡的,不只是大夏银行的兑换货币的分队,还有一群打着革命宣传旗号的货摊,他们是孙家和茂名的各大商团组成的,紧随着大夏银行派往各地的分队而行。

菜刀、铁锅、剪子、粗盐、布料甚至是针线,诸多民生贴切的货物堆满了马车骡背,他们的目的不是赚钱,实际上这些货物也都不是利润大的类型,再加上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这些货物的价格已经无限接近了出厂价。这样的商队和走街串户的货郎很是相似,如果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他们只接受一种货币方孔圆钱。

大夏银行的建立,就像是投进湖面的一块石头,引起了全国的关注,自从武昌起义以来,从没有如果大幅度的改革,就算是袁世凯就让大总统,也还没有实行真正的改革,可以说南洋巡阅使府是开启了一道改革大门,对全国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

再加上新税制的实行,让西南诸地的商业更加繁荣。无数在苏沪一代建厂的商人。开始把眼光投降了西南。如果真的像新税制里发布的那样。没有了厘金杂税,广东将成为真正的财税重地。

自从茂名借着辛亥革命之际骤然崛起,而且迅速成为南中国的掌控者,各国驻广州的总领事们的职责迅速增大了许多,这其中尤为忙碌的就是日本驻广州总领事濑川浅之进。本来嘛,一个地区的领事应该是最受当权者倚赖或者看重的各国代表,对于日本这样的毗邻友邦,更应该受到革命都督府的关注。而实际上,各大都督府成立之后的第一件事也是照会这些领事们,通报都督府的各项主张,并努力得到这些工业强国的支持。

可显然,濑川浅之进运气不好,碰到了一个有些另类的都督,自广东光复之后,他和英法美德等国的驻广州总领事一直都没有得到革命军政府的照会或者通报,更甚至是这些总领事馆竟然好像是被遗忘了一样,一直都没有得到广东方面的理会。

当革命军大势已成。并且势力迅速扩张的时候,濑川浅之进和其他各国总领事舍下脸面希望求见那位都督的时候。竟然没有得到允许,最后他都没能见到孙复。作为一个总领事,濑川浅之进无意是很不合格的,领事馆和公使馆本来就是为了传递情报和沟通两方来往的通道,可是赖川浅之进不仅没能完成本身的使命,甚至连哪位少年都督的面都没见上一面,为了此事,他已经被国内的首相和外务大臣多次斥责。

如果没有中日之间的战争,赖川浅之进不会在意那些斥责,毕竟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外交人员,他很清楚外交工作的艰难,外交工作如果顺利,那就会像喝蜜茶一样轻松愉快,而若是艰难起来,比苦涩的茶水还有难以忍受。

东海之战、澎湖之战,两次海战之后,日本海军精锐损失殆尽,陆军也搭进去了三个正规师团,五万精锐,整个日本的国防力量陷入了一个短暂的真空,除了防守最紧密的东京,其余各地的海防都只能依靠岸防炮台支撑。可偏偏日本崛起的太快,除了那些海军要地,其他各地的岸防炮只是老旧的武器,面对如今越来越强大的战列舰,根本没有任何防御能力。

为了拉拢英美德法等国,得到他们的支持,不仅是日本驻各国的使节陷入了政局博弈中,就连赖川浅之进这样的毫无关系的总领事都被要求努力联系列强领事官们,借以影响各国对华的政策和对日本的支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