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 分节阅读 223

分节阅读 22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一番计议以后,朝廷表面上对辽东逐渐放松了下来,但是暗地里却组织了数百支斥候,以商队为掩护,深入高丽、百济、新罗以及奚、霫、契丹、靺鞨、室韦等游牧民族的领地,收集人文、地理、气候等各方面的情报。在当时的人看来,这些情报并不涉及军事,所以收集情报的那些商队,也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怀疑,一切都进展得非常顺利。

不过,进入十月的大汉王朝并没有平静下来,相反却变得异常热闹,因为有两件大事即将举行。

第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就是刘子秋谋划多时的科举考试,这也是国家的抡才大典,能否成功举办,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和未来。从年初开始,以魏征为首的内阁就开始筹备这件大事。

和杨广时代进行的科举不同,刘子秋不仅将科举分成了文、武、工三科,而且对参加科举考试的生员限定了年龄。只有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人,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这是刘子秋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作出的决定。年龄过小,心智尚未成熟,即使能够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也难委以事务。而年龄过大,许多方面都已经定型,缺乏可塑性。

除了年龄的限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并不会立刻任命官职,他们还必须进入新成立的太学院学习两年。这两年中,他们会接触很多东西,包括朝廷的一些律法,各部的运作。他们也会轮流到内阁、各部当值,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更主要的是,刘子秋会亲自到太学院授课,向他们灌输一些思想,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比如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比如国家是属于全体大汉百姓的而不是属于皇帝一个人的。这些内容刘子秋现在并没有透露,因为他知道魏征等人肯定会反对。

因为通过这次科举考试的人员,无论贫富贵贱,都可以入朝为官。这对于大汉的百姓有莫大的吸引力,尤其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工科考试,让一些不识字的工匠也看到了希望,因此洛阳城中一时人满为患。

当然,科举考试的重点还是在文科方面,必须自汉以来独尊儒道,已经让国人习惯了由读书人治理天下。所以,大汉王朝的第一次科举,最终给文科设定的名额是三百六十人,也就是说,将有三百六十人通过文科考试而成为大汉官员。相较而言,最终通过武科考试的名额只有十六人,通过工科考试的名额只有六人,比文科要少得多。关于名额的分配方案也得到了朝中大多数官员的赞同,毕竟他们自己就是读书人。整个科举自始至终都由内阁在负责运作,刘子秋只是听听他们的汇报,偶尔提点建议,并没有加以干涉。

不过,当所有考生的名单最终报到刘子秋面前的时候,他还是看出一些端倪。曾经的七大世家,只有陇西李家、太原王家派子弟报了名,其他五大世家居然没有一个人参加,这显然是在以实际行动向刘子秋示威。当然,除了这五大世家,其他一些二流、三流世家也是有的派人参加,有的没有派人参加是。像弘农的杨家、长安的上官家、杜家都派了子弟参加,这也是对刘子秋的一种支持。同时也说明世家集团开始出现分裂,对朝廷也是个好事。

江南的谢家自然派了不少子弟参加,他们已经进入了顶级世家的行列,这都得益于刘子秋颁布的那道诏书。如今的谢家已经和刘子秋捆绑在了一起,当然会不遗余力地支持刘子秋。谢志文、谢志武兄弟更是留在洛阳半年之久,就是为了备战这场科举。唯一让刘子秋意外的是,谢志武居然也报了文科。实际上这也不奇怪,他那几招三脚猫的功夫如果真报武科,落榜的可能性极大。

对于五大世家的一齐缺席,刘子秋并不感到遗憾。相反,刘子秋敢肯定,这五大世家一定会为他们今天的错误决策而后悔。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世家,靠的就是权和钱,而且财富也必须有权力来保驾护航。错过了这次科举,也就意味着四年之内,这些世家当中将不会有人进入朝廷为官,因为科举将会每四年才举行一次。四年会发生很多事情,等到四年一过,官员更迭,他们会发现朝中他们的人越来越少了。

但是,刘子秋很快又发现了更令他意外的事情,或者说是更令他意外的考生。

第一个令他意外的考生是洛阳的长孙无忌。曾几何时,他将长孙无忌视为自己的兄弟,两个人也相谈甚欢。然而时过境迁,随着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到江南偷袭他的妻儿,双方再也回不到当年那种感觉了。本来,刘子秋因为长孙无忌年纪尚幼,因而赦免了他。却不曾想到,长孙无忌今年也到了十八岁,报名参加了科举考试。

以长孙无忌的才学,通过科举考试不是问题。问题是,他会不会对朝廷忠心耿耿刘子秋要不要取消他的考试资格

而更让刘子秋为难的是另一名考生,来自陇西的李建成,李渊的长子。

李渊投降以后,被刘子秋迁出洛阳,送往陇西。不过,以李长山、李长风这对老兄弟的精明,自然不可能接纳李渊一家为陇西李家的成员。所以,李建成这次报名,是以普通考生的身份进行的。任刘子秋想破头,也想不到李建成会来参加科举。可以想像,做出这样的决定,得忍辱负重到什么程度允不允许李建成参加科举考试,也是一个难题

第34章 花落谁家

刘子秋拿着这份考生名单在屋内來回踱了很长时间一双眉头紧锁着难以决断

高秀儿在旁边看了不由问道:“夫君你既然说了要将科举考试全部交由魏先生他们处理又何必管它”

确实跟刘子秋在外游历的这半年时间让高秀儿感触很深放弃了部分权力却换來了大量自由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而高秀儿的话也提醒了刘子秋以魏征等人的精明和严谨又怎么可能沒有发现考生名单上出现了长孙无忌和李建成的名字他们把名单报到刘子秋这里并不是赞成让这两个人参加科举而是对刘子秋进行试探

刘子秋曾经透露过一个想法律法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个想法对于朝中大臣來说认同者并不多因为他们现在都是当权者都是既得利益者让他们和普通百姓在律法面前平起平坐他们会感到吃了亏现在他把这个难題摆到了刘子秋面前你不是说要人人平等吗那么按照规定长孙无忌和李建成符合科举考试的条件你让不让他们参加

两害相权取其轻让李建成和长孙无忌当官确实会带來某种隐患但是和推翻他想要推行的思想來比较却算不了什么想到这里刘子秋忽然笑了起來说道:“秀儿你说得太对了我知道怎么做了对了秀儿你在做什么”

这里并不是高秀儿的寝宫她是特意到这里來陪着刘子秋的因为刘子秋一直在审视着那份名单高秀儿无聊便做起了针线听到刘子秋问起高秀儿慌忙把手里的东西蔵到身后小声说道:“沒做什么”

刘子秋却早已经一把抢了过來却是个小孩子的衣服不由笑道:“似乎小了点吧”

高秀儿脸红了起來:“又不是给根儿做的”

“不是给根儿做的”刘子秋微微一愣忽然明白了“秀儿你又有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