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无双鬼才 > 分节阅读 382

分节阅读 38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说成是对举荐制度的修补,而不是推翻,故此具有着强大的说服力和令人臣服的力量。徐济此时在一旁不失时机道:“大司徒言之有理。若祖宗之法不可修补,那是不是说圣上日后要实行禅让制和分封制呢”

王子服更加语塞,一时间,面上青筋暴跳,露出十分怨毒的颜色。

刘协却对这个科举制度非常感兴趣。对荀彧笑道:“荀卿家,你说这科举制度在兖州实验效果不错,不知道这科举制度到底如何规范还有。什么叫做实验呢”当下荀彧开始讲解兖州科举制度的种种措施,不时地回答着别人的疑问和责难,最后当所有人都无质疑,并且对科举制度对于有效的避免举荐制度的弊端表示认同的时候,荀彧才对刘协笑道:”所谓的试验呢,就是用实际效果去验证这么做到底能否行得通,就好像汉高祖实行分封制,而武帝鉴于效果不好,所以才下了推恩令一般。这种方法都可以叫做实验,实际上先汉诸帝草创各种制度的时候。都有实验之意。“刘协哈哈一笑道:“荀卿家地这个科举制度十分精彩,如此一来。我大汉对于地方荀理得任免便是名至实归了。荀卿家之才真是不让于古之荀仲。”

皇帝一说,当然下面的臣子都要纷纷表示赞同了。

只有王子服等人铁青着脸,一言不发。荀彧却有点不好意思道;“其实实验这个方法还是大司空总结出来的,说到底,还是先王之法,只是我们这些后来人过于拘泥于文字,所以对古代先贤们的实验精神不甚了了。”

众人立时对徐济刮目相看,虽然早知道新“五德终始说”乃是徐济开创的,但是能够亲眼看到一个人在学术上开宗立派,被荀彧如此交口称赞,自然心中忍不住惊讶。”徐济对这种事情早已麻木了,新“五德终始说”自己倒是能明白那其中的道理,但是要自己去开创,那是打死自己也说不出来的,荀彧把这新“五德终始说”地创立归结到自己的身上,实际上是为了扩大自己的身望,若是论起真正的学问来,自己这点古文底子还不够给荀彧提鞋的呢。

在这朝堂上的任何一个人站出来都比自己渊博的多了。已开始被别人这般夸奖的徐济自然有点脸红,但是遍数多了,脸皮也就变厚了,对于别人的恭维也就坦然处之起来。

倒是荀彧才真的让自己佩服,这个荀彧真是有本事,不荀自己说出什么新奇的概念来,这个荀彧都会在古人的理论和言行中找到印证,然后大而化之的把自己的改革说成是古代先贤早以有之的作为。

这份本领,只怕只有度过并且笑话掉浩瀚如海的书籍才可以做到。就像眼前,能够提出改革,而不令这些顽固之人反感,这份本领只怕是天底下独一份了。

在众人的恭维声停止后,荀彧才对刘协肃容道:“圣上,我们不不妨双荀齐下,一方面我们可以打压诸如支持刘备的益州地方势力这等各地的豪强,一方面我们现在就实行科举制度,等到扫平各地后,我们再全面实施科举制度,一绝后患。”看着点头的众人,荀彧又道:“当然,举荐制度是不可废除的,但被举荐人必须到朝堂之上证明自己的真才实学才可以,若是被发现名不符实,那么联名保举的人也难逃其责,轻责罚禄,重责撤职,以儆效尤,令天下百官不敢玩忽职守。”这注意是徐济想出来的,毕竟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全盘否定举荐制度,会令朝堂上的众人不满的,也会令有心发现荀彧这么做藏在背后的那打击世家大族的真实意图,现在这种结局很好,毕竟荀彧的这番议论是从刘备和孙策的任命问题牵引出来的。给人以就事论事之威。

而且即便在唐朝的时候,虽然已经实行了科举制度,但是同样有名刺制度作为补充,这个名词制度其实就是举荐制度的变形。刘协当然同意荀彧的建议,断然道:就依荀卿家所言。荀彧和徐济大喜下率先拜了下去,带领着群臣山呼万岁。荀彧的改革,就此轰轰烈烈的展开

第三百九十四章:动心

他却没有看到,蔡琰向他的背影投射出了可令人心醉神羡慕眼神。当早朝结束的时候,居然已经是中午时分,这次会议出奇的漫长,但却丝毫不令人觉得疲惫,这当然是荀彧大方异彩的原因。

刘协固然是欢欣鼓舞,众大臣也对未来充满希望,就连王子服一党无话可说,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到这是在华夏大地上完全消灭世家大族统治的开始。

徐济和荀彧两人也是心怀大畅,和一干蓄意与自己亲近的大臣们说说笑笑出了宫门,才到宫门口,却见一名大汉向徐济快步走来。徐济生出感应,停了下来,挡在荀彧的前面,警惕地看着对方。

这大汉丝毫没有感觉到徐济对他的防备,来到徐济身边拜倒恭声道:“徐将军,小人阿炳,是蔡琰小姐的车夫,小姐希望徐将军早朝之后能过府一叙。”

徐济闻言大感愕然,转过头来看向荀彧,显然是在征求他的意见,而后者冲他微一点头,表示徐济应该去见一见蔡琰。身边的大臣们却无不露出羡慕与嫉妒的神色,神色地看着徐济,用只要是男人都会露出来的别有用心的笑容看着徐济,令徐济太感尴尬。 马车在路上颠颠簸簸,看这长安街道上渐渐多起来的行人和他们笑容。徐济也在恍惚间回想起了自己和蔡琰之间的点点滴滴。还记得哪个洛阳的冬天,自己在天地间的一片雪白中,第一次见到了婷婷风姿好似寒梅,那出世飘然之姿压过冰雪风霜的蔡琰,便在难忘。

在那之后,仅仅见过两面,一次是在蔡芭府上的大厅中听见了一曲高山流水般的美妙音律,再后来就是在这长安中蔡芭府上的后园和蔡琰有一番交谈。当时,自己很不明白蔡琰的性格。虽然有机会和蔡琰独处,反倒添麻烦,觉得自己无法和蔡琰沟通。

说实话徐济对蔡琰的想法一直都很复杂,蔡琰这样的女子任何一个男人都不可能不喜欢。对徐济这个来自后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无法拒绝的绮丽。但徐济却无比清楚自己走的这条路是在与整个大汉世族为敌,蔡琰的身份始终会成为一个问题。伊宁虽然是公主但灵帝早已逝世,自己未来即便不会登基也必然是位极人臣的一人之下,对他来说只要身居高位伊宁的身份不会是任何问题,但蔡琰却大有不同。她的父亲蔡邕是当世大儒而且声名远播。蔡邕又是经学世家,自己和蔡琰之间真正的距离就在这里。徐济是寒门的代表,而蔡琰却是世家的后代。 徐济生性豪迈。也知道人世间的事情无奈的居多,没理由自己每件事情都称心如意的。身为后来人,能够在这个世界上顽强的活下去便已经是幸运,更何况自己有了原本连想都不敢想的成就。与曹操刘备这等千古枭雄一较雄长,问鼎天下。人生至此,已算是无遗憾了。

刹那间,徐济便有了恍如隔世的奇妙感觉。原本自己以为有了后世地历史知识,可以很快结束乱世,谁知道。自己越是谋划完整,这三国时代变化越大,到现在为止。自己虽然看到了自己成功的希望,但是那道路却是曲折坎坷,自己完全无法预料。

不管徐济却不会觉得辛苦,反而乐在其中。自己原本就一无所有,能够经历眼前这一切已经是自己的幸运了。所以对徐济而言。他又何必计较成败得失呢他的蔡琰之间的事情自然亦当如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