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之颠覆大宋 > 分节阅读 429

分节阅读 42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以往科举,无论是秀才或者是举人,考试程序都一样,科举分为四场,第一场考本经大义五道,第二场考论语、孟子大义各三道,第三场考论一首,第四场考时务策三道,科举需要持续数天至于进士科考试,更是要在封闭的房间中呆上两天两夜,期间不得离开科举的选拔率极低,当年宋太祖第一次开科举,只选拔了二十多个进士

而这一次科举却仅仅只有一天的时间,分为两场,每一场各一个半时辰,也就是三个小时,科举的选拔率也远远超过以往。

上午考的是儒学,这儒学相对于以前的科举也要简单得多。儒学考试没有诗词歌赋,没有孔孟大义,竟然只是一篇偏重史料的儒家文章。考题是让考生阐述是否知道这一段历史,如何理解当时朝廷的政策。

许多儒生准备良久,然而面对这样的考题却不知所措,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在燕京城的考场之中,上午考试完毕,十几个儒生脸上都带着痛苦表情。

“这一次我们是完了这考题和以往科举完全不同,我等根本不会做”

“是啊,这一次竟然不是考孔孟大义,如何去做”

“罢了,我们科举算是失败了,下午是实学,咱们干脆也不用考了”

有几个考生甚至站起来准备离开,然而到了考场门口的时候,考官拦住了他们。

考官询问原因,他们说了出来。

“当今天下,读书人数量很少,只要会识字,便有中举的可能性现在天下需要官员,只要稍稍有些学问,懂得世事,便能为朝廷效力下午好好去做题,仍旧能够通过科举”考官道。

“当真”那几个考生脸上带着惊喜的表情,道。

“这是第一次新式科举,不论是儒学、实学,只要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本事,朝廷便会录用如果能够中举,你们也可以光宗耀祖,现在万万不可放弃”考官道。

“多谢大人”这几个考生脸上都露出了感激神色,纷纷行礼道。

外面有人将午饭送了过来,这是朝廷统一提供给考生的饭菜,十分的简单,不过考生们现在哪有心情计较这个,他们中午的时候都在看一些实学书籍。

下午的时候,实学考试开始。

实学之中,算学竟然占到了一半。除了算学之外,农学也占到了四分之一。无论是算学、农学都非常的简单,在农学的最后竟然有一道题目,询问考生对农业种植有什么建议。另外,工学、商学占到了四分之一,工学、商学最后一道题目则是商税问题,一车货物从江南运送到燕京城,需要交多少税收,需要有什么注意事项等等。

考试结束,有的考生脸上露出了笑容,有人则是不断的叹气。

不论如何,大宋宣武年间第一场科举总算是正式结束了这一次科举仍旧有许多问题,科举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的粗糙,然则它仍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今以后,大宋汉族文明将渐渐的转变儒学、空谈为主的学风,实学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

第五百八十八章 送别

科举结束的第二天,燕京城中下起了大雪,此刻包括赵谌在内的军机处都在讨论这一次科举的得失。这一次科举举办的仓促,其中问题多多,但是不论如何,这个民族总算是从持续了千年的老路上走了出去,无论是赵谌或者是军机处其他成员都可以预感到新式科举即将对大宋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遥远的北方,中京城,这里的大雪已经下了十余天的时间了天地一片苍茫,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从外面看起来,中京城和一年前没有多少区别,然而实际上,中京城里面百姓的生活变化极大

一年前,中京城中的契丹人、汉人都如同猪狗一样的活着,每年冬天都有无数人饿死在女真人面前,他们没有任何的地位,没有任何的尊严他们忘记了礼仪道德,忘记了所有的一切,只求能够有一口饭吃,只求能够苟延残喘

而现在,中京城中的契丹人、汉人虽然仍旧生活贫困,但是他们的手中多多少少有了一些余粮,今年中京城中再也看不到饿死人的现象了当初宋军刚刚进入中京城的时候,中京城的小巷、角落中到处都是死人尸骨,现在这些也都看不见了中京城百姓脸上的麻木表情消失不见,他们的脸上都出现了笑容

为了能够让上京、中京乃至整个北方、辽东的百姓生活发生改变,这一年来大宋朝廷做了巨大的努力。国家财政的三分之一都用在了北方、辽东的恢复之上,整整一年的时间,二十万民兵来往于中原、燕云、北方、辽东一带,不断将大量的物资往北运去。

虞允文亲自坐镇辽东辽阳府,上京、中京则是归军机处直接管辖。

可以说,这一年来对北方、辽东的援助几乎可以再次发动一次北方之战。

距离大年三十越来越近了,从早上开始,中京城中便有不少的小贩开卖年货。这些小贩大都是从江南、川蜀一带到来,为了巨大的利益,他们跨越了数千里的土地来到了这里,不过目前看来想要从这里赚钱还是有些困难。

几个中京城的百姓站立在城门口,此刻正好奇的看着外面,他们中既有契丹人也有汉人。

远处有一个身材高大的汉人朝着这里而来,他大声喊道:“你们都在看些什么”

“原来是王大哥,外面的军队正在集合,不知道在做些什么”一个契丹人应了一声,道。

这身材高大的汉人来到了城门位置,果然看到外面的军队在集合,当下哈哈一笑,道:“咱们大宋军队每日里都要训练,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看的”

“今日似乎有些不同”那契丹人道。

“有什么不同”大汉好奇道。

“我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怪怪的。”契丹人道。

“对了,你们的年货都准备的如何了”大汉道。

“准备的差不多了多谢伟大的主,没有他,我们还要和过去一样忍饥受饿现在好歹能够常常吃上饱饭了”契丹人的脸上露出了虔诚的表情道。

当初赵谌出现在辽东,在宣传处的操作之下,赵谌成了所谓的“救世主”,这一年来,“救世主”已经在辽东所有的契丹人中传遍了,而在中京、上京,也有一些契丹人开始宣扬所谓的“救世主”称谓,这其中既有宣传处的功劳,也有一些契丹人则是自发宣传。

凭借着类似于宗教一样的宣传政策,再加上北方的契丹人确实渴望休养生息,短短一年的时间这里已经变得稳定起来。

“据说仍旧有一些地方吃不饱饭。”大汉道。

“我前些天询问一位将军,他说如果有人吃不上饭,朝廷还会继续救助的朝廷给咱们分了耕地、种子、牧场、牛羊,只要好好干,哪有吃不上饭的道理”契丹人道。

“说的也是咦,确实有些奇怪,今天这些军人似乎不是在训练这么长时间了,他们还站在那里。”大汉脸上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来。

在中京城以西五里之外的地方,无数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