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分节阅读 178

分节阅读 17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三、秦桧在担当宰相的短短的一年多内,已经完全控制了台谏部门。

以往如果出现了这种事情,即便皇帝不开口,宰相脸皮又厚。言官也会蜂拥而上,将其骂得体无完肤,这样皇帝也就没有办法去包庇了。

可是由于高宗皇帝为了避免有人在议和前后发出不和谐的声音,就任由秦桧将御史言官全部换成了自己的党羽。这样一来,就没有人站出来弹劾秦桧。致使他能够侥幸躲过了一劫。

第四、高宗皇帝在议和的阶段,为了镇压反对的声音。惩处和流放了一大批的有远见、有魄力的官员,以至于在朝中形成某种白色恐怖,人人敢怒不敢言。

就这样,秦桧成功地逃过了一劫。

而这一劫,也是秦桧人生中的最后一劫。从此以后,秦桧一马平川,官场如意;甚至在金国的压力之下,连高宗皇帝都要怕他几分,每次和秦桧见面,袖筒中都要藏着一个刀子,以防万一。

秦桧虽然勉强过关,但是对于女真人的步步紧逼,他也必须出来做一些门面的功夫。

于是乎,秦桧就在早朝时对高宗说道:“天下的事情,要因时而变,不能拘泥。当时与金人讲和,是因为当时确实是讲和的形势;现在既然金人要一意孤行、毁坏盟约,那就是他们的不对,正义在我们这一边,我们是替天行道,胜利是必然的。”

紧接着,秦桧又把胸口拍得当当作响,信誓旦旦地说道:“今兀术变和议果矣,臣请陛下先至江上,谕诸路帅,同力招讨。陛下相次劳军,如汉高祖以马上定天下。”

我愿意代替陛下先到江边,与各路元帅一起,征讨敌人。

高宗皇帝大喜,一骨碌从龙椅上站起来,紧紧握住秦桧的手,称赞道:“你真是忠臣啊。先前金国同意归还我河南诸路的土地以及母兄,我身为人子、人弟,当然要发挥孝悌大义,不惜委曲求全,与金人讲和。不成想到,这竟然是金人的奸计,他们刚刚在条约上签字,又再兴师动众。可怜河南的百姓们尚未息兵休养,又遭到刀兵之祸,真让朕为之心痛。希望你督促各路大军,竭诚报国,旗开得胜。”

高宗皇帝和宰相秦桧这一出双簧戏,算是对天下的臣民们做了一个交代。

基于目前的严峻形势,高宗皇帝急急下令诸军准备迎战,同时还发布了捉拿完颜兀术的赏格,也就是悬赏令:兀术不道,戗杀其叔,举兵无名,首为乱阶。将帅军民有能擒杀兀术者,见任节度使者,除权柄;未至节度使者,授以节使。官高者除使相,见统兵者仍除宣抚使。余人仍赐绢五万匹两,田一千顷,第宅一区。

好大的手笔。

s:谢谢风靡网络大大、错花心大大的评价票和靓女007大大的打赏。

第三百四十六章:机会来临

有很多人会以为,秦桧与高宗皇帝是一伙的,秦桧的所作所为,都只不过是高宗皇帝的暗中指示而已。

这种看法,明显有着某种的偏差,因为高宗皇帝和秦桧的诉求是不同的。

对于高宗皇帝而言,他唯一的诉求是要保住他的帝位。

能够威胁他帝位的有两个途径:一是来自北方金国的压力,这意味着亡国;二是来自内部,包括将领的叛变,又或是皇室宫廷的纷争。

而对于秦桧而言,他所要求的就相对简单很多权利和荣华富贵。

可以这样说,只要能确保他继续当首相,他才不介意谁来当这个皇帝。高宗皇帝也好,金熙宗也好,都在秦桧的接受范围之内。

这种说法并不是信口雌黄,而是有所根据的。

在高宗皇帝发出捉拿完颜兀术的赏格诏书的两天后,秦桧通过枢密院下令,把权提举宿卫亲军统领刘锜提升为东京副留守,率领两万八字军属沿水路北上,到开封府汴梁城去抗击完颜兀术所率领的金兵主力。

这个命令一出,南宋朝廷内外,一片哇然。

这样的安排,有没有搞错

朝野上下对于这个安排的错愕和不解是有道理的。

从地理方位来看,距离旧都开封最近的无疑是驻扎在鄂州的岳飞;按照兵力战绩排名的话,也非他莫属。

可岳飞从始至终安静地呆在原地不动,一直不动,哪怕南宋派去开封府探望祖陵的使者从他的辖区路过,他申请带兵护送也被勒令安静。

不用岳飞没关系,用韩世忠总该可以了吧。

即便你觉得岳飞和韩世忠两人不听话不能用,最起码也要用张俊这支老牌的野战军团吧。

可如今,朝廷居然派出弃将刘锜和后妈生的八字军。

刘锜和吴玠,这两员当年西北大军中最勇武的战将,在富平会战之后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

吴玠毅然脱离张浚的管辖。率领本部士兵来到大散关,重创完颜兀术,创造了一个和尚原的奇迹;其后扶摇直上,直至节度使的最高荣誉。

而刘锜一直紧跟着张浚,随着张浚在仕途的上落而变迁,最后被降职为一名权提举宿卫亲军统领,实在可叹。

相对于刘锜。八字军的历史更加让人唏嘘不止。

建炎元年,河北招抚司都统制王彦,率领七千步兵渡河抗金,入太行山创建八字军,发展至十多万人,屡创金兵。

当时王彦的十万八字军与宗泽的百万义军遥相呼应。随时反攻金国,可是随着李纲的下台,宗泽的逝世,大好形势轰然倒塌。

宗泽的百万义军在杜充的摆弄之下,分崩离析;而王彦的八字军则辗转去了陕西,继续与金兵纠缠。

后来随着西北战场的稳定,八字军回守长江;又因为王彦拒绝并入岳家军。在王彦死后,整支八字军并入了张浚的都督府,成为一支没人管的队伍,平时的待遇连临安府的衙役都不如。

这时派出刘锜和八字军的这对组合,孤军深入远赴河南,实在搞不明白朝廷的用意何在。

要注意的是,宋军全部兵力只有两万人,这些残兵弃将要面对着完颜兀术的十多万主力。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合理的安排。

唯一能够说得通的理由,就是秦桧希望这支宋军失败,让完颜兀术长驱直入,把整个南宋歼灭,然后让他来继续管理这片地区。

秦桧实在难以估计,假如让宋军赢了这一张,身为一个臭名远扬的主和派。他会落得一个怎样的下场。

反而是宋军输了,无论后面的进程如何,对他秦桧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对于朝廷的这个任命,压力最大的还是刘锜和他的八字军。

让两万非主力步兵去单独抵挡十多万金国主力骑兵的冲击。这样的一种情形,与飞蛾扑火又有什么差异

虽然如此,刘锜还是带领着他的新队友们上路了。

以中原河南地区幅员之广褒,区区两万人不过是一小撮胡椒面,撒进那么大的一锅汤里,什么都看不见。

在三百多年的两宋历史之中,最辉煌动荡、壮怀激烈、遗憾掺杂、屈辱难当,又光耀后世的战争之年的开始。

说句实在话,对于完颜兀术亲自组织的这一次南侵攻势,不但临安府的那帮文官们毫无准备,甚至连岳飞和韩世忠等军方的大佬都有些措手不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