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分节阅读 174

分节阅读 17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岳飞、吴玠等新一批的将领出现,他们不但支撑起了整个南宋朝廷,与女真金国对抗的优势也是越来越大。大有收服中原,直捣黄龙府的趋势。

而就在这种优势的局面之下,皇帝和宰相竟然联手要对女真金人拱手称臣,甚至不惜屈膝跪拜投降,但求几天的安宁。

这种自侮自辱的行为。让拥有强烈自尊感的汉族人民集体反弹,文臣武将们空前地团结起来。要求对外强硬,绝不接受屈辱的报价,也绝对不臣服仇敌。

在这种背景下,终于有人敢站出来,冲击皇帝的底线了。

他就是监察御史方庭实。

方庭实的说法有两点:

“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陛下纵未能率励诸将,克复神州,尚可保守江左,何遽欲屈膝于虏乎陛下纵忍为此,其如中国何其如先王之礼乎其如〔百姓〕之心乎”

这是多么强烈、独立的思想,敢于公开正式地对皇帝宣讲,即便是在现代的今天重读这篇文章,也不禁要拍案而起,对方庭实肃然起敬。

试问之后的元、明、清,近代、乃至现代,有多少这样富于反抗精神的言论,有多少这般坚持原则的行为

中华之脊梁,是越来越挺直了,还是越来越弯曲下去了

方庭实的奏章让高宗皇帝终于坐不住了。

这已经不是什么反对声音了,而是对他的政权,对他统治的合法性直接提出了挑战。

这个天下不是皇帝你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全体人民的天下,假如你做不好,我们有权不要你来当这个皇帝。

终于有人不买他的账,蔑视他所谓至高无尚的皇权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难以估计得到。

然而,高宗皇帝和宰相秦桧还没来得及作出什么应对,在首都临安府的城内,更强烈的一波动荡开始了。

临安城里的各条主要街道,各大商铺和食肆,各种公众场所,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大批的榜贴,上面写着“秦相公是细作”

百姓的眼光是亮的,秦桧是汉奸,这是毫无疑问的。

这种情况,不但让秦桧心惊胆颤,而高宗皇帝更为之恐慌。

虽然皇帝失去了生育的能力,但他其他方面的能力还是相当的不错的,比如他的记忆力。

高宗皇帝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他还是康王赵构的时候,和王云逃离汴梁城,经过磁州,百姓当着他的脸活生生打死王云的情景。

“这狗日的要去跟金狗讲和,打死这个王八蛋”。

s:谢谢0拈香一朵0大大的打赏、横断江山大大的月票、姑蘇三聖大大的评价票。

第三百四十章双输的协定九

正当高宗皇帝和秦桧惊慌不已,手足无措之际,有一个人把这场抗议与金人讲和的运动推到了最高峰。

他就是枢密院里的一位编修官胡铨。

胡铨字邦衡,庐陵人氏,建炎二年科班进士。此科由高宗策士,真要说起来,胡铨还算是高宗皇帝的学生和嫡系亲信。

胡铨凭借答策万余言,授抚州军事判官,再转承直郎。绍兴五年,兵部尚书吕祉推荐赐对,升为枢密院编修官。

由此可见,胡铨是一位坚定的主战派。

胡铨曾经受学于萧楚,而萧楚在南宋最出名就是他对春秋大义的解读,正所谓:“身可杀,学不可辱,无祸吾春秋”。

胡铨禀承师训,是个豪迈尚气节之士。在几天之前,他已经上书给高宗皇帝,把皇帝狠狠地痛斥了一番:“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不但如此,胡铨还坚决主张斩秦桧、孙近和王伦,以谢天下:“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

当时胡铨的这份奏折被皇帝给压住了,影响并不算大。

可是,这一篇讨伐投降主义的战斗檄文,被宜兴进士吴师古为之刻板印行,很快就传诵遐迩“市井间喧腾,数日不定”。

胡铨的这篇文章影响力实在太大了,甚至让金人也要“以千金求其书”。而在拿到这篇文章的副本之后,“君臣失色”,说“南朝有人。知阴遣秦桧之功。”

直到二十几年后,张浚久休复出,重提这件事情,也在感叹道:“秦太师专柄二十年,只成就得一胡邦衡。”

朝廷内外对秦桧的口诛笔伐已经达到了最高潮。

在这种铺天盖地的讨伐声中,秦桧的脸皮再厚也坚持不下去了,说句实在话,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国到现在。差不多两百年的时间里,朝廷的首相们哪里承受过这种程度的抨击

按照传统的惯例,几句谣言就要自动辞职,就好比下岗不久的赵鼎,那才是爱惜自己名声的翩翩君子。

舆论到了这程度,无论如何秦桧都要向皇帝写辞呈了。

秦桧也确实是写了辞职信。不但如此,他还对前来接受信件的小太监说道。就让皇帝杀了我吧,这样才能平息民怨。

与秦桧的辞职信一起被送入宫内的,还有官员贾廷佐和何宋英的两封信。

何宋英的说法是:“结胡虏之好,罢天下之兵,诛大将而挫忠臣之锐,窜元戎而销壮士之心陛下曾念父母兄弟之仇乎自旷古来,未有受辱如朝廷也未有忍辱如陛下也。”

而贾廷佐更是在信中直斥高宗皇帝道:“太祖、太宗基业之盛,堕于陛下之手,无复中兴之理,复何面目戴黄屋,主天下哉”。

高宗皇帝气急败坏。这到底是什么回事,莫非,又有人要想要当陈东不成既然如此,好,朕要杀了他们。

这时候皇帝想到的是。在建炎初年,陈东和欧阳澈由于坚决反对和议。而被当时的宰相黄潜善不审而杀的情形。

虽然高宗后来有为陈东和欧阳澈两人平反。但问题是,朝中反对议和的声音,确实在陈东两人死后,大为减少。

莫非如今也要使出这招,方能压住反对的声音

对于高宗皇帝这样的想法,秦桧连忙出手阻止。

秦桧的说法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你这样做会让舆论爆炸的,已经有人在说陛下您不孝了,这时再杀言事者,就不孝到太祖皇帝那层上去了。

作为一个折中的结果,反对声音中最响亮的胡铨被处罚了

胡铨最初的处罚是被发配到岭南昭州今广西平乐去。立即起行,哪怕他小老婆正怀孕也不得耽误。

后来有一个不知名的亲信提醒秦桧,说道:“只莫采,半年便冷了。若重行遣,适成孺子之名。”

您老人家给他那么重的处罚,岂不是帮他得到了一个好名声

最终的结果是,秦桧的辞职被驳回,而胡铨被改判到广州去管理盐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