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分节阅读 171

分节阅读 17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旧恩不可忘。

虽然如此,但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韩世忠唯有退下朝堂。带人去休息,一直到半个月,岳飞的姗姗来迟。

是的,韩世忠陪伴着岳飞再度上朝面圣了。

岳飞通过这些年打下来的彪炳战绩和治军的严谨,赢得了包括韩世忠、吴玠、杨沂中和刘琦在内的一大批武将的友谊。

这就是所谓的意气相投、惺惺相惜。

这段时间因为和议的事情,岳飞与高宗皇帝即不咬弦,多次提出辞职的申请。韩世忠看在眼里。担心岳飞在朝堂上与高宗和秦桧发生什么语言冲撞,因此特意前来相陪,以防万一。

这次岳飞与高宗皇帝见面,距离上次还不到半年时间。时间虽短,人物依旧,可形势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半年之前。高宗皇帝意志坚定、信誓旦旦,君臣之间亲密无间,要齐心协力去征服女真金人,恢复我汉家昔日的荣光。

“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

这句话。让人何其振奋、何其热血沸腾。

而如今,岳飞还是那个岳飞,但在高宗皇帝的心里,妥协已经代替了勇气,而猜嫉则取代了信任和默契。

是什么隔阂了他们张浚吗,秦桧吗,郦琼吗,又或者高宗本人

每个人的算盘都不一样,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一本帐。

站在岳飞的角度,他肯定认为自己没有错。

自己为国为民,始终如一,怎么可能会有错误反而是皇帝与他的宰相们,朝秦暮楚,游移不定错的还不是他们

而站在高宗皇帝的角度,他也同样不会认为自己有错。

正如古人在诗经小雅北山中所记载的一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既然身为天子,抚有天下,所有的事都是我的私事;所有的人、物都是我之私有,我想怎样就怎样。

身为臣子的只有无条件服从才是本分,怎么可以怀疑我、反对我、忤逆我,动辄以辞职威胁我

所以,错的肯定是岳飞才对。

基于这两种既然不同的观点与角度,高宗皇帝与岳飞的交流,从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必然结局。

“岳爱卿对于与金国的和议有何意见”高宗一脸平静地问道。

对于高宗皇帝的提问,岳飞不假思索,冲口而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藏,恐贻后世讥议。”

此话一出,朝堂之上一片死寂。

从后来发生的结果看,岳飞的回答准确无误,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就象他在几个月前对张浚预测淮西兵变一样。

可悲的是,这次岳飞的预言再一次变成了现实。

岳飞猜中了结果又如何,岳飞有先见之明又能怎么样

问题在于,岳飞的这番言论,不但隐隐约约地说出了高宗皇帝的懦弱和低智,还直接地点明了宰相们的无能。

更甚的是,岳飞说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任何皇帝和当官的都无法去面对和接受的结果后世的讥笑和非议。

“恐贻后世讥议”,这肯定是朝堂上最厉害最恶毒的骂人说话,没有之一。

对于岳飞这样的一种态度,谁能够接受得了呢

人性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哪怕别人的意见再正确,也务必请以礼貌、绅士、隐晦、以退为进的方式来告诉我。

不然的话,只能视之为故意挑衅

普通人都如此。更何况是当今的天子和当朝的宰相

而岳飞的想法和常人有些不同。

作为一个流传后世的英雄,他的生命是一根坚挺刚锐的长矛。一切直指核心,从不理会什么曲折、回避。

他认为是对的,那么就直接去做。

说到底,岳飞把政治当成了战场,用最直接最精简的办法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却不知道所谓的政治,讲究的是利益,一小撮人的利益。

至于皇帝的利益和国家、民族的利益,在岳飞的眼中。从来就是同一回事。并没有任何的区别。

正因为这个缘故,岳飞才会对参谋官薛弼说出“君臣一体,不当形迹是顾”这样的说话来。

对于岳飞的说话,高宗皇帝气得脸色潮红,双唇紧咬;而秦桧则是浑身哆嗦,目露凶光,恨不得把岳飞给生吞活剥了。

韩世忠怕惹出大事。奏请高宗,说与岳飞还有点军事没有办完,望皇上恩准二人先下朝。说完,强行把岳飞拉出朝堂。

岳飞走了,和韩世忠一道提前离开了临安城。

岳飞在朝堂之上大闹一场,不但使高宗皇帝和秦桧两人颜面无存。还再一次推高了反对与金国和谈的风潮。

文官们不同意,武将们强烈反对,民间愤怒谴责。

对于全盘接受女真人的和议条款,朝廷上下,如今就只剩下了宗皇帝和秦桧两人还在坚持己见。

对于这种情况。一直态度强硬的高宗皇帝也开始动摇了。

于是乎,高宗皇帝强忍住胸口的一道恶气。给岳飞下达一道御札:朕昨与卿等面议金国讲和事,今金人已差张通古、萧哲前来议和。朕以梓宫未还,母、兄、宗族在远,夙夜痛心,不免屈意商量。然皆卿等戮力练兵,国威稍振,是致敌人革心如此。卿等之功,朕岂可忘。若境土来复,自今尤当谨饬边备,切宜体朕此意,益加训练兵马,常作不虞之戒,以图永久安固。付此亲札,想宜悉之。付岳飞。御押高宗皇帝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大臣们解释,他和谈的目的是为了尽孝。

你们不是整天把孝道放在嘴边吗我用心良苦,你们怎么就不能够理解呢

目前的这种情况,力主求和的秦桧不但不紧张,反而还在暗自偷笑。

对于朝廷内外愈演愈烈的反对声,对于高宗皇帝面临着的种种困窘,他秦桧一早就已经预见到了。

事实上,秦桧想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对于秦桧而言,对金国求和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秦桧想要的是独相,想要的是权倾朝野,连皇帝也要受他的制约。

要达到这个目的,主战肯定是不成的,而程度一般的主和派也不行,在南宋这个受压迫受侵害的朝廷,主张反抗、主张与金国抗战到底的人多到海里去了,什么时候才轮到他上位。

所以,他秦桧要上位,就一定要当主和派,而且还是最彻底最无耻的那种。

“上位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应该就是秦桧最真实的心理写照。

对于秦桧来说,目前的形势对他极为有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