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分节阅读 164

分节阅读 16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尉等只是作为锦上添花的加衔,岳飞的两镇节度使虚衔仍旧保留而不变。

到了这个时候,岳飞的实职差遣已超越了西北的吴玠,而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这传统的三大军头平列了。

不管是投降派,还是主战派,都得承认岳飞是南宋的中兴四将之一。

绍兴七年的初春三月,在张浚的主持下,高宗皇帝把“行在”迁往建康府。而尚在平江府停留的岳飞,也奉命“将带马军”,“禁卫从行”。

到达了建康府之后,高宗皇帝撇开了以背嵬亲军护卫的韩世忠,在“寝阁”里再一次单独召见岳飞,对他说了一句话:“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

所谓的“节制”,是指暂时指挥或间接指挥。

按照高宗皇帝的这个说法,岳飞节制的范围,不仅包括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五万二千余人,还应该包括了仍为宣抚副使的吴玠行营右护军六万八千四百余人,杨沂中殿前司军约三万人,其他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军一万二千六百人以上,总计约有十六七万人。

这个人数,还不包括岳家军原有的十万大军。

而不归岳飞节制的韩世忠的行营前护军大约三万人,张俊的行营中护军大约七万余人,总计约十万人。

也就是说,高宗皇帝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把南宋朝廷接近百分之七十的兵力全部都划归了岳飞的麾下。

高宗皇帝将全国大部分的兵力,慷慨地授予岳飞一人指挥和节制,这在宋朝尚无此先例,不能不使岳飞欣喜若狂。

岳飞心神激荡,他的机会终于来了,很快就可以集中全国的兵力北伐金齐,直捣黄龙府的时间到了。

这其实就是上次高宗皇帝和岳飞两人谈论养马秘诀的隐晦含义。

所谓吃得精、喝得好,是岳飞在强调想让马儿跑,必须给马儿加料,也就是给岳家军增兵;速度快、后劲足,是指增兵之后的效果,不能只看一时,北伐是长远大计,要有充足的耐心。

在这一刻,南宋的开国皇帝、和中兴的最强将领终于走到了一起。

岳飞非常感激皇帝的恩遇,更渴望抗金功成,他用工整的楷书写了一篇奏札,于十一日进呈给皇帝:“臣伏自国家变故以来,起于白屋,实怀捐躯报国、雪复雠耻之心然臣愚欲望陛下假臣日月,勿复拘臣淹速,使敌莫测臣举措。万一得便可入,则提兵直趋京、洛,据河阳,陕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臣然后分兵濬、滑,经略两河,刘豫父子断可成擒臣闻兴师十万,日费千金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还田里,此臣夙昔所自许者。”

岳飞的这一篇奏折洋洋洒洒数千字,从多个方面解释和论证了了北伐的策略和可行性,让人看得血脉喷张、跃跃欲试。

只不过,岳飞高兴得太早了。

犹豫不决,首鼠两端的高宗皇帝很快就后悔了s:谢谢zhuxyhh01大大、靓女007大大、hans2006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二十五章:出尔反尔

在岳飞给高宗皇帝的那份奏折里,有下面一段文字,非常有意思:“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

在这段文字里,只单独提出了两个名字太上皇帝和宁德皇后,而把其他在金国的被扣留的皇室成员一律归纳天眷,其中包括了钦宗皇帝。

南宋初年,一度流行着迎还二圣的政治口号。

二圣是指被金兵俘虏的徽宗和钦宗两位皇帝。这个口号最初出自于高宗皇帝即位诏中的“同徯两宫之复”之说法。

由于徽宗老皇帝已死,金人又不断放出风声,要以钦宗或宋钦宗之子来组织傀儡政权。岳飞在此奏中不再沿用这个已经过时的政治口号,而只是将钦宗皇帝列入在“天眷”之中,这明显是一种政治的表态。

岳飞的意思是,在成功收服中原,直捣黄龙府之后,钦宗也只是一员普通的“天眷”成员,而不会对高宗皇帝造成任何的困扰。

在后世有一个论点,说高宗皇帝为什么在最后坚持要杀岳飞,是因为担心岳飞一旦把钦宗皇帝迎接回来,对自己的皇位造成威胁。

而岳飞在这一份奏折中的说法,已经直接否定这个论点。

高宗皇帝要杀岳飞,是另有其因。

不过在此时此刻,高宗皇帝对岳飞是绝对的满意,百分百的放心,于是当他读完岳飞奏札,当即亲笔批示:“览奏,事理明甚,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惟敕诸将广布宽恩。无或轻杀,拂朕至意。”

高宗皇帝的批示用白话来翻译就是:你办事我放心,怎么样去做全部随你,我一切放权不干扰,只要你不轻易杀人就是了。

多么和谐、互信、共荣的一对君臣啊

高宗皇帝并不单是嘴上说说而已,行动也相当迅猛。

他亲自出面,很快就把刘光世给搞定了。而代价就是八千金、和一个少保、兼三镇节度使的虚衔,以及一张叫万寿观使的荣誉证书。

很难想象得到刘光世这时候的感觉。

这个以逃跑和不服从命令而闻名的老油条,并没有做出任何的反抗和辩驳,很乖巧地收下了高宗皇帝的赏钱,从此以后逍遥自在享受人生去了。

收回刘光世的兵权容易,而收编他手下的刘家军就费事多了。

谁都知道刘大衙内是个草包。但衙内的手下们却很有料;要想让这帮军痞们听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这个问题,高宗皇帝也没啥好办法,只能做到他自己的本份,以圣旨的方式给军痞们下通知。

“朕惟兵家之事,势合则雄。卿等久各宣劳,朕所眷倚。今委岳飞尽护卿等。盖将雪国家之耻,拯海内之穷。天意昭然,时不可失,所宜同心协力,勉赴功名,行赏答勋,当从优厚。听飞号令,如朕亲行。倘违斯言,邦有常宪”

在这份圣旨里高宗皇帝强调了他是多么的喜欢行营左护军的将士们:“你们自从南渡以来,甚至之前就与朕同甘苦,共一条渡船。这时为了创作更大的功绩,把你们划归给岳飞领导,一切听岳飞的话,如朕亲行。你们一定会创造更辉煌的成绩。朕等着为你们颁奖”

当然,一手萝卜一手大棒这样的小技巧高宗皇帝已经玩得很纯熟了,于是在他的圣旨里又加上了几个字:“倘违斯言,邦有常宪。”

这八个字让人发抖。赤裸裸地以杀头来威胁了。

高宗皇帝相信,这种程度的官方支持,加上岳飞如日中天的军中威望,还有岳家军远超刘家军的实力,足以吞下行营左护军这块肥肉。

一切非常顺利,前景也很美好,岳飞都准备动身去接收了,却没注意到旁边有个人死死地盯着他,嫉妒羡慕恨得快要发狂了。

这个人就是左宰相张浚。

自从成为朝中的执宰和军方的大都督之后,张浚已经把自己定位为南宋朝廷第二人的高度了。在他的内心深处,自尊和自傲是永远分不开的,而自尊和自傲的基础就是权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

“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

高宗皇帝居然对岳飞说出这样的话,把他的都督府置于何地,把他这个朝廷的第二人置于何地

张浚越想越气愤,越想越憋屈,他完全不能够接受皇帝这样的安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