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分节阅读 147

分节阅读 14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huxyhh01大大、独孤飒霜大大、龙腾虎跃马到成功大大、靓女007大大、hans2006大大的打赏,千年戀大大的评价票和各位书友的支持。

第二百九十九章:满江红

三十二岁就能够独立统领大军,与外族和伪军进行中原大战,最后以小胜多,收服襄阳六郡,并藉此被朝廷封赏为节度使,登上一个武将的巅峰位置。

这样一种经历和际遇,无论是在古今中外,都是极为罕见和显赫的。

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正常的心理反应都应该会有些骄傲和自满,又或者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岳飞居然不喜反怒。

在建节后的一个月,岳飞写了一首词。这首词就是流芳百世,人人传颂,鼓励了无数汉人子弟保家卫国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满江红在后世已经有很多的解读了。但是,里面还有很多的谜团,值得后人去思考和发掘。

这首词的第一个字就是怒,而且是怒发冲冠。冲冠之怒已经算是怒中之最,怒不可恕了,为什么是这样子

岳飞的家人都在后方,按理说岳飞对金兵应该没有太深刻的切肤之痛;而且岳飞如今正是功成名就之时,又怎么会在这种时刻有这种怒意呢

这首词的格局高远,意气昂扬,借用天朝毛太祖的一句诗句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样的文字和意境,又怎可能是一个普通农民出身,“自列校拔起”的南宋的新晋将领所能够撰写出来。

另外一点,这首词下半阕的第一句也很有意思:“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用古代语文的角度,此句对仗不工。靖康是年号,应该对应个人名或者地名才工整,臣子二字就对得有点儿牵强了。

岳飞在这里是不是也别有所指指的是国恨家仇的双重仇恨:是为臣之恨,君主被虏,是为子之恨。生父被囚。

这一句句的原稿也或许是:“君父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对仗虽然工整,但因痕迹太明显,才该成了靖康耻。

还有一点。岳飞在词里用了贺兰山这个地名,说明了他的志向远远不止收复宋朝的失地,打败金兵而已,而且要继承汉唐的疆土,连西夏国也要灭掉。

更有意思的是,岳飞在此词中还提到了匈奴。宋朝时,匈奴早已迁移到欧洲多瑙河一代去了。莫非岳大帅也有心建立一个横垮亚欧两洲的大帝国

既然一百多年以后的成吉斯汗能做得到,为什么岳大帅做不到呢岳飞的军事能力不弱于成吉斯汗,而宋朝的人力,财力远胜于蒙古。

当然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但是如果岳飞的大帝国能成功的话,就不会有持续一百多年的天下大乱。没有乱世的可乘之机,可能也就不会有以后的成吉斯汗蒙古大帝国了。

以上的种种假设并不是无稽之谈。在距离岳飞建节的若干年后,有一位当朝宰相把岳飞的种种不同寻常的行为收录成册。献给高宗皇帝。

这位当朝宰相当然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秦桧秦大人。

无论如何,岳飞如今已经是南宋小朝廷最当红的人物,是高宗小皇帝眼中的香饽饽,受到高宗皇帝和群臣的器重。

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岳飞的荣光是建立在伪齐皇帝刘豫的痛苦之上。

刘豫在短短几个月内,连败数场。不但人员物资损失惨重,最为重要的是,他在金人眼中的形象降低了不少。

女真人为什么要扶持大齐这个傀儡政权

在金宋两国之间建立一个缓冲的地带,让金兵能够专一用兵而无后顾之忧。此其一也。

让刘豫组织一个汉人的政权,实施以汉治汉,减低汉人反抗金人入侵的动力,此其二也。

其三、让伪齐筹备粮饷,替金国提供军费。

而由于伪齐接二连三的失败,让刘豫的价值不断下降,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刘豫的皇帝梦也就到头了。

就在刘豫心急如焚,彷徨不可终日的时候,有一个叫罗诱的大臣给他上递了一道奏章,刘豫打开一看,哪里是奏章,简直是救命的良策。

罗诱在奏章的最上面写了三个字:南征议。

这份南征议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中有以下记载:“若假兵五万下两淮,南逐五百里,则吴、越又将弃而失之,货财、子女,不求自得。然后挥金国贤王或由德者,立为淮王,王盱眙,使山东唇齿之势成,晏然无南顾之忧,则两河自定矣。青、冀之地,古称上土,耕桑以时,富庶可待,则宋之微赂,又何足较其得失”

这份奏章洋洋洒洒一大推文字,其实就一个意思,劝金国出兵攻打两淮地区,在两淮地区再建立多一个傀儡政权,号称淮王。

这样一来,在南宋和伪齐国之间,便又多出了一个缓冲地带,伪齐政权当然就安枕无忧、平安大吉了。

刘豫果然打得一手好算盘。

刘豫在大金国煽风点火,拼命游说女真人攻打南宋;而高宗皇帝也不甘示弱,派人去见完颜粘罕,问道:“如果江南要和平的话,金国的条件是什么”

这个时候,刘合孛堇刚刚逃回上京,而完颜粘罕正被岳飞气得头晕,便随口说了一句:“在淮南不许出现任何宋朝的士兵”

如今的南宋朝廷羽翼渐丰,而高宗皇帝也不再是吴下阿蒙。当然不肯能接受这般屈辱的条款,于是宋朝的使者们便都拂袖而去。

完颜粘罕一看赵构没了下文,没像印象中那样痛哭流啼、浑身发抖、承认错误和赔偿损失,他勃然大怒,决定彻底解决高宗皇帝。

大太子从历次战争中得出一个结论:即金军在陆地上打得再漂亮,也没法抓住赵构,这人会下海。那么率性就不走陆路。而是从海道南下,先攻打昌国县,转攻明州,夺取赵构一直停放在那儿的御船,然后直走到钱塘江口,把高宗皇帝堵在杭州城。

这个办法一但成功。将彻底解决南宋政权。

说起来,这个作战方案和行动路线,还是宋朝明州守将徐文航海叛逃后,通过刘豫献给金国的计策,如今被完颜粘罕私吞了。

必须承认,徐文的这个提议非常独到,非常狠辣。这一招不仅仅是出其不意、断其后路。更重要的是绕过了所有宋军防线,把吴玠、韩世忠、岳飞这些家伙都统统抛到一边去。

不但完颜兀术有汉人福星,完颜粘罕也开始听取汉人的意见了。

可惜的是,完颜粘罕的这个提议并没有被金主完颜吴乞买所接受。

吴乞买的理由是,女真人一旦离开了马背,便再也不是女真人了。

大金皇帝的意见是,不走海路,由金军、伪齐组成联军。由淮西地区跨长江而过,然后直接扫平江南。

对于皇帝的意见,有一个人举双手赞成,他就是四太子完颜兀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