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分节阅读 121

分节阅读 1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帝什么话也没有说。直接给这些闹事的御林军警卫们写了一封御笔公函:告诉他们这件事情确实考虑欠妥,已经另有安排。一定不会让警卫们骨肉分离。大家放心吧,我们是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少了谁都不行,等等。

皇宫的警卫们感觉很温馨,于是放心地散开了。

第二天,高宗小皇帝顶盔披甲,手持弓箭,亲自率领自己的贴身护卫和大将姚端,冲进了班直宿卫的营地。

惊恐中的直卫们有上房逃的,有跳墙跑的,可都没用,当时箭如雨下,敢动的全被射倒。高宗本人亲发两箭,从屋顶上射下来两人。

这连珠两箭,充分显露出了高宗小皇帝的勇武,以及此刻他心中的杀气。

皇帝亲自动手,把班直们吓坏了,他们集体投降。降了之后赵构心情仍然恶劣,他杀了领头的17个人,再把班直全体解散,分在各个部队之中。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帝自便殿御介胄,引伏兵出,弯弓手发二矢,中二人,坠于屋下。其众骇惧,悉就擒。

风波是被平息了。但是对于小皇帝的神勇,大臣们没有任何意见发表。

牵涉到御林军,就是属于宫闱内部的事情,谁碰谁倒霉。

建炎三年阴历十二月五日:宜出行嫁娶祭祀祈福求嗣;忌掘井安葬栽种作灶开市。

虽然这一天不算是黄道吉日,但战危势凶,也顾不得许多了。

高宗小皇帝和一众人等,冒雪出行,直接抵达了明州现宁波市港口。

明州是距离临安最近的一个大港口,在这里早已准备了二十多只大海船,改作御舟,供高宗皇帝一行使用。

终于,高宗小皇帝还是登上了大海船,施施然离开大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海逃避战祸的皇帝。

对于高宗皇帝的这一次主动战略转移,朝中有一些大臣表示高度的欣赏。

参知政事范宗尹自夸自赞道:“敌骑虽有百万之众,但我们弃陆乘舟,他们能奈我们何

旁边的另一名朝臣引用南北朝英雄宗悫的话附和道:“从今日起,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矣。”

但是更多的官员默不作声,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是一次迫不得已的远航。

大海茫茫,祸福难断。将来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谁都难以预测。

当之人之一的赵鼎,后来在他所写的建炎笔录有以下的记录:“士大夫去者有风涛之患,留者有兵火之虞,相别殿门外,皆面无人色。”

确实,从当时的环境看,建炎小朝廷没有什么值得乐观的理由。也没有任何的迹象表明,建炎小朝廷能够抵挡得住金兵的压力。

没有,一点也没有。

建炎小朝廷在做的,只不过是苟延残喘,希望金兵大发慈悲,法外开恩罢了。

高宗皇帝的想法,已经在之前的致金国元帅乞哀书中表露无遗。

设想一下,假如当时金国真的接受了高宗皇帝的投降请求,历史的进程又会是怎样一种境况

南宋没有了,只剩下了一个面积比较大的附庸属国,岳飞不再出现了,因为没有了抗金的需要;同样的理由,秦桧也不出现了

女真人统治全中国的局面提早出现了。

金国没有南方战事的拖累,就可以腾出绝大部分的兵力,全心全意对付北方大漠的蒙古人,分而治之。

蒙古没有立国,党项人就不会灭绝,中原和欧洲也不会出现数以亿计的死亡。

最重要的一点,没有蒙古人对欧洲版图的冲击,当时欧洲中世纪的那种黑暗的统治体系就不会被打散打乱,欧洲文艺复兴可能也要拖后

没有文艺复兴嗯,这玩笑开的有些大了。

s:谢谢zhuxyhh01大大靓女007大大横断江山大大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二百六十章老乡见老乡

完颜兀术率领大军向临安府高歌猛进,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逃。

临安府西北方向处有一座山叫天目山,天目山有一座险要关隘,名独松关,是通往临安府的必经之路。

隋唐年间,杜伏威手下有一员猛将叫王雄诞,就曾经在此地大显神威,以五百人马大破李子通的十万大军,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为了顺利通过此关,兀术在来的路上做足了功课,设计了数种攻坚方案,把所有会遇到的困难都想过了,还在军队中接连做了好几次思想动员。

然而,最终兀术“大失所望”。宋军竟然根本没有在此安置一兵一卒。

兀术过关回望,寒风正劲,正是: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遂不无遗憾地叫嚷道:“宋朝实在是没有可用之人啊,如果他们在此布置几百军兵,我辈岂能如此从容穿越”

这个时候的完颜兀术,已经开始体会到独孤无敌时的那种孤寂。

难怪唐代诗人杜甫会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完颜兀术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在独松关发出了这番感慨之后,很快就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位对手岳飞和韩世忠。

这就叫做“天遂人愿。”

建康府句容县现江苏句容郊外,大约两三千宋军聚成了一团,手握长短兵器。十分紧张地看着外面。

而在宋军的外围。有几队的金国骑兵在慢慢地遛马踱步。朝宋军指指点掉,还不时哈哈大笑。

很明显,这是一支金兵的千人骑兵队伍,已经把宋军困住颇长一段时间了。

看上去,这些宋军步兵的弓箭已经用完,在旷野遇上金人的骑兵,唯有集结成堆,靠人多来抵御。方有一线的生机。

假如金兵硬要冲杀上来,宋军固然抵挡不住,但金兵的伤亡也不会少。

金宋两国交战多年,金人也知晓这些宋兵的用意。

这里是郊外,既没粮食又没饮水,所以金兵也不去主动进攻,竟然要这些宋军活生生困死。

冬天的太阳下山早,申时刚过,天色已经开始暗了下来。

圈中的宋兵们心中暗喜。原来他们是打算等天黑突围的。

突然间,金兵不知从那里运来了很多柴草。堆在了外围,还大声对宋军喊道:“天黑了你们也是逃不出去的。再不投降,你们就等死吧。”

计谋被识穿,宋军阵中一阵的骚动。

这时候,阵中一个统制模样的军官站了出来,一挺手中的大枪,大声喝道:“我们西北军从来只有断头的勇士,没有投降的将军。兄弟们,横竖是个死,随我冲出去,杀个够本。”

这些宋兵们大为感动,一起举起手中的兵器,跟着那名统制官的后面,一边呐喊一边往外冲锋。

宋军的速度并不快。

在这种地势平坦的旷野上,人跑得再快也比不上马匹的速度,还不如慢慢走,留些力气来与金兵拼命。

宋军一动,金兵也随之而动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