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分节阅读 108

分节阅读 10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劾纲以私意杀侍从,且论其买马招军之罪。诏罢纲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而在宋史。高宗本纪中是这样记载的:“乙亥,用张浚言,罢李纲左仆射。”

其次受影响的是李刚的坚定支持者们。

这些支持者当中有官员,比如祠部员外郎喻汝砺;有学生,比如太学生陈东;还有平民百姓,比如欧阳澈。

一时间,朝廷中主战派的力量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打击。

宋史。李纲传中记载道:。自纲罢,张所以罪去,傅亮以母病辞归,招抚经制二司皆废。

宋史。高宗本纪有这样的记载:壬午,用黄潜善议,杀上书太学生陈东崇仁布衣欧阳澈。

当然,受事件影响最大的还是我们的皇帝高宗赵构。

无论后世怎样的评价,此时此刻的高宗赵构,还只是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小青年,用古时候的话来讲,就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这可能也是高宗皇帝初期并没有得到应有尊重的原因。

客观地讲,赵构确实没有什么执政的经验。

早年在皇宫的时候,虽然赵构练得一身好武艺,但因为并非储君,所以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是以平和与被动为主,怎样去做一个出色的亲王,辅助皇帝。

如今突然登基为帝,角色的变换太过突然,身边又没有信得过的老师,如此一来,赵构就只能从身边大臣的身上来学习国家管理的技巧和方法,通过繁复而且零碎的君臣博弈来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

所谓政权的管理,说到底也只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处理。虽然赵构身为皇帝,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是处于强势的一方,但人际关系毕竟是个多边的关系,不是其中一方说了就算,还要得到其他各方的认同。

而这一次,李纲以其恶酷甚至几近阴毒的手法来诱杀宋齐愈,给了年轻的高宗皇帝一个极坏的示范: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手段来消灭一些不同政见的人。

必须承认,高宗赵构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凡事一学即会。

在接见了陈东和欧阳澈这两位极力反对罢免李纲的人之后,高宗皇帝的做法是依葫芦画瓢,把这两人都杀掉。

高宗身为一国之君,做事当然要比李纲更绝。

高宗的绝妙之处在于,杀了陈东和欧阳澈这两人,连籍口和罪名都没有宣布。

当然,宋朝和后世的一些史学家们,又会把罪名赖在了汪伯彦黄潜善等等奸臣贼子的身上。

在古代的那种封建独裁体制下,“刑不上大夫”是有着某种积极的意义。

道理很简单,当那些官员的生命财产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时,还有谁站出来说真话,还有谁敢于对皇帝提出种种的劝谏在大宋历代朝廷中,有不少经常对皇帝提出发对意见的官员,著名的有寇准包拯等等;甚至是李纲本人,也是以敢言而著称。

但是,整个高宗的时代,在宋齐愈事件后,几乎没有对皇帝提出异议的人物,除了岳飞。而岳飞的下场,全中国人民都知道。

能否这样来假设:如果没有宋齐愈之死,就没有陈东和欧阳澈的被杀,甚至不会出现后来岳飞的风波亭事件

如此一来,李纲岂不是始作俑者

无论如何,太祖赵匡胤所创立的不准杀死士大夫及进言者的禁令,确实已经被李纲所打破了,给后人立了一个恶例。

s:谢谢zhuxyhh01大大大大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玄玉冰麟大大的章节赠送,以及其他书友的订阅和点赞。

第二百三十三章:被删改的历史

完颜兀术和完颜粘罕这东西两路大军先后不战而退,极大的鼓舞了宋朝军民的士气。它起码能说明一个问题,只要用兵得当,金兵并非不可战胜。

虽然汴梁城内的形势一片大好,但是,有一个现实的问题,逼迫宗泽要马上做出决定。这个问题就是,谁来接替宗泽的位子,担当下一任汴梁城的留守。

宗泽已经七十多岁了,年纪老迈,再加上颠簸劳累的军旅生活,宗泽知道,自已已经油尽灯枯,命不久矣。

于是,宗泽便派自己的儿子宗颖与岳飞一道,出兵攻打盘踞在西京洛阳的金兵主帅完颜粘罕。

假如能够把西京洛阳收复,再加上之前已经收复了的北京大名府,宋朝原来的四大都城还在宋人的手里,这是老帅宗泽对赵宋皇室出的最后一点力气。

当然,宗泽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次的机会,帮宗颖竖立威信,把自己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大好局面给维系下去。

战争进行的非常的顺利,宗颖和岳飞联手,很快就击退了金兵,再一次夺回了西京洛阳城。

完颜粘罕为了泄愤,临逃跑前,居然在洛阳大肆抢掠一番,然后放火焚城。

紧接着,宗颖和岳飞再次联手,经过几次的反复拉锯,把洛阳城附近的郑州滑州等州府一一收服。

宋史宗泽传有以下的记载:

金将黏罕据西京,与泽相持。泽遣部将李景良阎中立郭俊民领兵趋郑,遇敌大战。中立死之。俊民降。景良遁去。泽捕得景良,谓曰:“不胜,罪可恕;私自逃,是无主将也。”斩其首以徇。既而俊民与金将史姓者及燕人何仲祖等持书来招泽,泽数俊民曰:“汝失利死,尚为忠义鬼,今反为金人持书相诱,何面目见我乎。”斩之。谓史曰:“我受此土,有死而已。汝为人将,不能以死敌我,乃欲以儿女子语诱我乎。”亦斩之。谓仲祖胁从,贷之。刘衍还,金人复入滑,部将张捴请往救,泽选兵五千付之,戒毋轻战以需援。捴至滑迎战,敌骑十倍。诸将请少避其锋,捴曰:“避而偷生。何面目见宗公。”力战死之。泽闻捴急,遣王宣领骑五千救之。捴死二日,宣始至,与金人大战,破走之。泽迎捴丧归,恤其家,以宣权知滑州,金人自是不复犯东京。

非常遗憾,在以上这一段记载中,有着明显的删减和修改过的痕迹。

高宗皇帝的后期,为了掩盖岳飞的功劳,突出高宗皇帝的光辉形象,当时的执宰秦桧对历史记载进行了大规模的删减和改写,内容遍及宋史中的本纪列传等等,甚至连一些相关的地方志史也不放过。

结果是,当后来宋孝宗赵昚继位,要给岳飞平反的时侯,竟然难以找到有关岳飞抗金平寇的文献记载资料;无论是朝廷的各种传记还是各地方州府的志史,相关的资料一概欠奉。

但是,在那个时候,岳飞的丰功伟绩依然活生生地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无奈之下,孝宗皇帝只好让岳飞的儿子岳珂撰写了一本鄂王行实编年,并以此为据,对岳飞进行表彰。

但是,区区一本鄂王行实编年,又如何能够完整地记录下岳武穆的丰功伟绩,只能是道听途说,挂一漏万而已。

为什么会认为宋史宗泽传中的这段文字曾经遭人删减和修改

其一攻打西京这种主要戏份,完全没有提及,反倒是在滑州郑州等外围小地方落墨甚多,喧宾夺主。

其二在这里出现了一个不应该出现的名词:“部将”:宋朝的官职是文官体质,对各级官员的描述是非常精准的,比如某某尉某某郎某某大夫某某史等等,而部将只是民间的一个通俗说法,不应该出现在正史当中。

其三宋朝是个文官体质的社会,这种社会的特点就是阶级森严,办事情需要逐级进行,不能够越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