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幽冥总鉴 > 分节阅读 140

分节阅读 140(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释教这么多高人到人间行道自己竟然没感觉出来。观音菩萨对玄门十分了解,教祖已经将所有事务赋予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以及通天教主,这三位掌管着玄门中形形色色的万千成员。当时提出与三位教主接洽一下,沈平渊考虑之后劝解道:“既然玉帝已经认可,教祖也有明示,就不用与三位教主会晤了。”观音菩萨有未卜先知的法力,沈平渊到灵山不仅仅代表玉帝,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玄门教祖,他的话自然很有分量,于是表示认可。玄门中三位教主以下最关键的人物就是赵公明与沈平渊这一对师徒了,泰山封神以后赵公明已经很少公开露面,一切全由沈平渊处置,所以观音菩萨十分关注圣灵宫。阐截两教门人遍布三界,推广释教免不了接触,观音菩萨特意了解一下。沈平渊自然心里有数,接受教祖考验的这些门人必然会与释教有所关联,所以着重介绍一番。巨无霸,金刚童子,月池娘娘以及凝香就在跟前,由他们自己介绍。阐教门人中沈平渊最看重的就是杨戬与凌烟,这两位胸怀宽广,前程未可限量。观音菩萨牢记在心,将来很可能互相借重。

一百四十八高僧渡世

离开圣灵宫,观音菩萨直接来到洛阳白马寺,化身为一名慈眉善目的老僧,龙女变成一名沙弥,进寺以后发觉香火稀少,汉明帝重建四圣宫以后百姓们都到那边上香,白马寺冷清了许多。菩萨就在寺中一株大树下打坐,一连三日不言不动。开始的时候没有人注意,两日后就有人发觉异常,都觉得奇怪,普通人不可能有如此定力。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有一班看热闹的人聚拢到白马寺,大家都想知道这位老僧能够打坐多久。接连七日,菩萨始终如一,洛阳城里百姓都听说了这件事,免不了议论纷纷,猜不出老僧的用意。七日后老僧终于睁开了眼,小沙弥对众言讲,师徒两个到这里来为的是弘扬佛法,为此方百姓宣讲三世因果。大家都知道老僧不同凡响,不敢怠慢,纷纷上前请教。菩萨首先阐述因果通三世的道理,然后一一为众人指点,富贵者乃是前世行善积福种下的因,如果贪图享乐,一旦福运到头下世必然穷困。如果欺压良善,伤生害命,下世很可能堕入畜牲道。至于穷困者多半是前世享用太过,只要站稳脚跟,一心向善,就算今生不报来世也可以享受富贵。如果摒弃善心,为偷为盗,下世免不了一一偿还,就再难有出头之日了。当然,仅仅讲述道理很难让人信服,菩萨一眼就能看出众人的身份地位以及目前的状况,从而阐述因果,无一差错,众人惊叹不已,纷纷礼拜。消息传开,全城都轰动了,很多人慕名前来,菩萨一一为众人解说。有达官显贵得知此事半信半疑,特意换上普通装束前去试探。菩萨慧眼如炬,一眼就指出真正身份,官职府第都说得清清楚楚,这下子官场都轰动了,有官员上奏此事,惊动了当今天子。

重建四圣宫以后汉明帝确实对释教产生了动摇,比较起来还是玄门的神通更加实在。圣旨已出不能更改,推行释教的心思却逐渐淡下来。朝上有官员上奏此事,汉明帝颇为震惊,马上安排一文一武两位大臣,再加上一名宦官,一名内廷侍卫打扮成普通百姓到白马寺试探一番。半日后四人回奏,白马寺的老僧果然神奇,非但看出四人的身份,还知道是皇帝授意。汉明帝十分震惊,马上派人礼请老僧进宫,菩萨不肯离开白马寺,汉明帝准备亲自到白马寺上香,目的自然是为了会见高僧。动身之前特意与母亲商量一下,沈三姐十分支持,沈平渊说得明白,三教并行,相辅相成,没有任何冲突。这时候朝政平稳,百姓丰衣足食,到处是安乐祥和景象。汉明帝决定便服出宫,兴师动众难免惊扰百姓。在一名侍卫陪伴下,汉明帝离开皇宫,步行前往白马寺。这时候全城都在议论白马寺的高僧,有不少人成为释教的忠实信徒。也有一部分人执著于四圣宫,财神的诱惑力实在很难拒绝。还有一部分人两边都不拉下,这边礼拜高僧,那边拜神烧香。汉明帝不反对百姓信教,释教,玄门的宗旨都是导人向善,对朝廷的统治十分有利。进入白马寺,很快发现了菩萨化身的高僧,有不少人在询问因果,汉明帝仔细聆听,很快感觉到这位高僧的不凡。菩萨早知汉明帝到来,若无其事,继续为跟前的人解说因果。汉明帝自然不能久候,且听一听这个老僧所讲的道理。观音菩萨精通佛法,字字珠玑,口吐莲花,汉明帝不知不觉听入了谜。菩萨向大众解说因果之后整衣起身,身边的人颇为吃惊,这位高僧一直在这里打坐,这个时候起身一定有特殊的原因。

汉明帝身边的侍从提醒,高僧已经起身了,汉明帝这才明白过来,缓步上前,侍从开口询问:“高僧知我主人身份否”菩萨面色没有任何变化,合十回答:“当今天子而已。”旁边的人大吃一惊,这位高僧从没有看错过一个人,难道皇帝真的来到白马寺汉明帝微笑点头:“果然高僧。”大家连忙下拜施礼,汉明帝和颜悦色道:“朕听闻白马寺来了高僧,特意前来请教,并无他意。”皇帝驾临,百姓们自然不敢久留,纷纷告辞退去。汉明帝不想惊动寺中僧人,就在树下当面请教。菩萨坦言,在光武帝多方努力之下东汉政权已经扎好了根基,目前形势极好,正是大展宏图的好机会。汉明帝颇为欢喜,不过有盛必有衰,接着问到汉朝的结果。菩萨直言不讳,汉高祖刘邦开国之初多亏了三位能臣,齐王韩信,大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三贤为了大汉朝立下大功无数,本应裂土分疆,享受富贵。却不明不白送了性命,这一桩公案了结的时候就是大汉朝终结之期。史官记述这一段的时候比较朦胧,汉明帝心里很清楚,朝廷确实愧对三贤。接着询问,菩萨简略讲明,三贤早晚会投生人世索债,汉朝天下将被一分为三,直到旧账了结的时候才能恢复一统,不过已经改朝换代了。

朝代更迭自有定数,汉明帝知道了结果也就安心了,后辈的事自己管不了。可以确定的是,眼前这位高僧非同小可,当时提出,延请高僧到皇宫供养。菩萨自然不肯,汉明帝转而请教玄门道法与佛门神通的区别,菩萨仔细阐明,玄门与释教各有千秋,宗旨都是导人向善,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泾渭分明就落了下乘了。经过一番攀谈,汉明帝确定了今后的态度,三教并行,朝廷用不着旗帜鲜明地支持哪一教。菩萨完成了使命,有意留些神迹,合十念诵大悲咒,半空中仙乐飘飘,花雨缤纷落下,诸天神圣的影像若隐若现。全城百姓都轰动了,望天礼拜不止,菩萨显出真身,飘然远去。汉明帝颇为惊诧,想不到这位老僧竟然具备这等神通。连忙向寺中僧人探询来历,僧人解释,这位菩萨名号观自在,遍观世间悲苦之音。汉明帝颇有感触,当即下旨,在白马寺设立观世音神像供养。神像建成之后白马寺的香火猛增,求神祷告者络绎不绝,城外的四圣宫就冷清下来了。沈平渊自然不在意,其他神祗也很理解,只有一个例外,就是金刚童子。四圣宫也有他的神像,倒不是争香火,就是觉得人少了不够热闹,与孔雀商量一下就开始准备,在四圣宫设立一个五尺高的大铜钱,中心挂一个小巧的铃铛,如果有人在十五步之外以铜钱投掷,击中铃铛的话铜钱就会变成金钱。看守四圣宫的道人晚间做梦得知此事,也不知真假。天明时果然发现了大铜钱,于是将消息传开,很快就聚集了数十人。大家的心思差不多,丢不中把铜钱捡回来就是了,反正没什么损失。大家依次投掷,半日过去没有一个打中铃铛,大家都有些气馁。忽然有一个童子拿着一把铜钱全力撒出,其中一枚击中了铃铛,发出悦耳的声音,大家都围过来,看一看铜钱是不是真的变成了金钱。童子将铜钱一一拣拾起来,果然发现一枚金钱,欢呼不止。

自古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铜钱变金钱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到四圣宫碰运气者络绎不绝。金刚童子的举动惊动了沈平渊,虽然是游戏之举,如果影响到百姓正常生活就不好了。因此施展神通,在铃铛上作了手脚,只有具备一定品行的人才有可能成功。四圣宫自然热闹起来,金刚童子这才开心。不过白马寺的香火并没有减弱,观音菩萨已经深入人心。汉明帝得知此事十分好奇,四圣宫的主神是自己的亲娘舅,于情于理都应该关照一下,因此传旨铸造局,专门为皇室铸造一种吉祥铜钱,将每年正月初五定为迎财神的日子,到了这一天皇室成员都到四圣宫投掷吉祥钱。沈平渊也不曾想到,金刚童子的游戏之举竟然沿袭成风,影响到释教的寺院,后来各地佛寺道观大都设立了大铜钱。没有财神的作用铜钱自然变不成金钱,所以有了变通之法,打中铃铛者可以得到利物。这时候在朝廷的推动下,各地都开始修建寺院,格局比较接近,山门处不是哼哈二将就是四大天王,第一重殿多为弥勒尊者,大腹便便,笑容可掬的样子迎客最合适。韦驮菩萨的降魔杵威力强大,神像被放在弥勒尊者的后面,作为护寺大神。正殿自然供奉佛祖,因为观音菩萨深入人心,大小寺院都少不了观音殿。寺院增多,投身释教修行者也是大有人在,因为朝廷免除僧人税赋,难免有投机取巧者,纯是为了躲避赋税。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自然为将来埋下了隐患。

金刚童子可不管许多,开心就好,与孔雀一道四处游玩。时而天上,时而人间,地府是很少去的,那里没什么好玩。这一日乘坐赤鲤从长安经过,听到下面传来小童嬉闹之声,仔细一看,原来有一名胖大的僧人在闹市中化缘,一群童子围着僧人欢笑。金刚童子颇为奇怪,与孔雀打了招呼,两人落下云头,上前问个究竟。童子之间自然容易沟通,很快得知,这个僧人十分有趣,从来不会生气,总是一副笑脸。孔雀已经接触并领悟到佛法,认得这个僧人就是弥勒尊者,并不点破,看金刚童子会有什么举动。金刚童子对弥勒尊者的大口袋产生了兴趣,不管别人布施什么都放到口袋里,总也装不满。弥勒尊者一眼就看出金刚童子颇有来历,微笑道:“天底下最富有的娃娃来了。”金刚童子一愣,这个和尚竟然知道自己的来历,于是询问:“你怎么知道的”弥勒尊者点指道:“我不但知道你,还认得你师父。”金刚童子更奇怪了,挠头纳闷:“我怎么不知道。”弥勒尊者解释:“你师父到西天拜见佛祖就是我引的路。”金刚童子点头:“师父确实去过什么西天大雷音寺,那里好玩么”弥勒尊者笑道:“那是佛门净土,不是玩耍的所在。”金刚童子登时没了兴趣,伸手去抓布袋:“这里面到底能装多少东西”弥勒尊者哈哈大笑:“我这个布袋连天都能装下。”

原来这个布袋乃是佛门重宝,掌管着先天后天,弥勒尊者的话并没有夸大,佛门是不能打诳语的。金刚童子当然不相信:“吹牛皮,天怎么装得下”弥勒尊者打开了布袋口:“不信的话你进去看看。”金刚童子虽然年幼却很聪明,意识到这个僧人乃是释教的高人,这个布袋必然隐藏着某种神通。探过头去一看,里面黑漆漆的,隐隐有一点亮光,正在纳闷,弥勒尊者将布袋一兜,金刚童子眨眼间被套了进去。孔雀上前询问:“我能进去么”弥勒尊者摇头:“你不是世间人,进不去的。”孔雀点头:“等下金刚出来我问问他都看到什么就行了。”金刚童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到处都充斥着温暖的水,身在水中根本不用呼吸,光线也十分柔和,感觉颇为舒适。这种感觉似曾相识,金刚童子努力回想,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这个世界颇为奇异,本来什么都没有,念头一动就出现了各种景象。脑海里刚刚想起师父,沈平渊随即出现在眼前。想起四圣宫,马上就回到了西海。想到天庭眼前马上就出现了瑶池的景物。这还不算,想到出世以来品尝过的各种美味,很快就会出现在眼前。金刚童子大喜,边吃边想,这里太舒服了。孔雀等候多时,就是不见金刚童子出来,催促道:“把金刚放出来吧,都这么久了。”弥勒尊者微笑点头,举起布袋一抖,金刚童子的身形终于出现了,迷迷糊糊的,还在那里闭着眼睛冥想。孔雀可不客气,照着脑门就是一下,金刚童子吃痛,茫然四顾:“哪个打我”孔雀哼了一声:“是我打你,怎么样”金刚童子半晌才回过神来,埋怨道:“里面可好玩了,把我弄出来干什么”孔雀自然理直气壮:“黑乎乎的布袋有什么好玩”金刚童子解释:“里面可好玩了,你先等等,我再进去耍耍。”弥勒尊者摇头:“机会只有一次。”金刚童子颇为惋惜,连声埋怨。孔雀满不在乎,反正自己进不去。

有了这一次经历,金刚童子对弥勒尊者的看法发生了很大转变,这个胖大的和尚着实了得。孔雀询问经过,金刚童子仔细描述一番,最后决定,跟着这个大和尚玩耍几日。弥勒尊者总是一副笑脸,任凭两个孩子跟着。这个时候释教刚刚兴起,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很尊重僧人,很多人主动布施,弥勒尊者在长安停留月余,离开之前叮嘱百姓,三日后会有一场冰雹,大家要小心防范。虽然有不少人深信不疑,持怀疑态度的还是大多数。尊者径自离开,金刚童子却十分好奇,让孔雀跟着尊者,自己留在长安,看看到底有没有冰雹。果不其然,三日后阴云密布,狂风呼啸,暴雨夹杂着冰雹肆虐长安城,最大的冰雹好似鸡卵一般,砸坏房舍无数。事先作了准备的人家损失小了很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