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幽冥总鉴 > 分节阅读 4

分节阅读 4(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老妇人赔笑道:“没什么值钱的物事,加起来不到五两。”姚公子点头:“我给你十两,连这个小车一并卖给我如何”老妇人摇头:“公子不要取笑,这样的贵人岂能当街卖货”姚公子笑道:“不是我卖,是给我的伙计找件事做,如果你愿意马上付银子。”老妇人半信半疑,见到沈四郎拿出银子才相信这是真的,不由喜出望外,马上接过银子,千恩万谢,高高兴兴回家不提。姚公子吩咐沈四郎就在当街叫卖,自己站在一边。沈四郎根本不知道价钱,也不会吆喝,心里没底,有问价钱的都要询问一下姚公子。可煞作怪,别人的摊子根本没有人问,沈四郎刚刚开始卖货就有人问价,姚公子随口定价,竟然没有人还价,不到半个时辰全都卖光了,散碎银子和铜钱一大堆,沈四郎大喜。姚公子领着沈四郎到银铺把散碎银子融成一锭大银,足有五十两,另外还剩下几两散碎银子和数百文铜钱。姚公子吩咐道:“今日所得大银作为明日的本钱,剩下的你拿回家去贴补家用,小车我用不着,你推回家去吧。”沈四郎不敢相信,问道:“公子真的给我这么多钱”姚公子点头:“这点算什么,那锭大银你还收着,明日老地方见。”飘然离去。

沈四郎如在梦中,天下怎能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怀里的银子实实在在,小车就在跟前,不信也不行。推起小车匆匆忙忙跑回家,家里人惊喜交集,沈老爹有些怀疑,嘀咕道:“这位姚公子到底是什么人为何如此照顾四郎不会是别有用心吧”沈大姐笑道:“爹,咱们家有什么值得别人惦记的三亲六故都不登门了。我看是四郎时来运转了,遇到贵人扶植。”沈三姐也帮腔:“就是,四郎的病突然好转就是先兆,看来是该发迹了,我们全家都指望着他,爹就别多心了。”沈老爹想了半天,想不出个所以然,也就罢了。儿子挣回钱来总是好事,这下子收黄豆的钱有了着落,日子就有指望了。买些米粮菜蔬,打一壶酒,切了二斤肉,全家人欢欢喜喜庆贺一日。沈四郎自然开心,对姚公子极为敬重,这个人简直是活神仙,什么都知道。五十两一锭的银子沈家人从没见过,这一回算是开了眼,反正三亲六故早就断了来往,邻居也看不上这一家人,没人打扰。沈老爹让儿子把银子放在桌子正中,虽然不是自己的,沾几分财气也是好的。沈四郎最为欢喜,心里一直在嘀咕:从前爹妈走街串巷卖豆腐,一日也挣不了一百文铜钱,这个姚公子轻描淡写就挣到五十两银子,一定有什么诀窍,如果自己把这个诀窍学到手,那么一家人的日子就有盼头了。次日仍然到桥头等候,姚公子如约而至,沈四郎再不多问,一切听姚公子吩咐。两人沿街行走,来到一家货栈门口,因为生意不景气,门上挂着出兑的牌子。姚公子昂首进门,一名中年人上前接待,姚公子问道:“这个货栈出兑么”中年人点头:“不错,公子有意接手请到里面谈。”

沈四郎跟在后面心里嘀咕,看这个架势姚公子要盘下这个货栈,生意一步步扩大了,利润肯定也会增加,自己也可以沾沾光。姚公子跟着货栈老板到后面转了一圈,回来商讨价钱。老板道:“如今年景不好,生意冷淡,官差三天两头过来要钱,实在维持不下去了才准备出兑。公子仪表不凡,肯定是官宦人家,有后台生意就好做了。”姚公子点头:“这个时候接生意当然有所倚仗,你说说价银多少。”老板沉吟一下开口:“公子已经看过了,货栈里的存货所剩无几,米粮食油都已经卖空了,只剩下斗笠五百顶,蓑衣三百件,乃是旁人用来抵债的,值不了多少钱。年景不好,不敢多要,公子只要给出房价就可以。”姚公子点头:“你这货栈前面三间门面,后面五间库房还算齐整,一共多少你开个价。”老板拿出房契道:“当初一共用了四百七十两盘下的房子,修缮用了八十多两。经营了五年,也有几分利润。如今兵荒马乱的不敢多要,公子给五百两足以。”姚公子一笑:“五百两说起来不算多,不过如今到处打仗,人心惶惶,一下子拿出五百两我怕家里面埋怨。不如这样,我先付你五十两定金,先找人收拾一下货栈,房契你拿着,三日后过来取银子。”老板考虑了一下点头答应:“难得公子爽快,三日后我带人来立下字据,算是正式交接。”事情谈妥,沈四郎把银子拿出来,老板写下收条告辞回家。沈四郎前后转了转,心里极为羡慕,这么大的房子,比自己家里的破房子强多了。姚公子让沈四郎打扫一下店铺,沈四郎里外开始忙碌,因为房子多,清扫干净已经过了午时了,姚公子吩咐道:“四郎,这里离你家不远,你先回家吃饭,申时再来。”沈四郎答应,跑回家里吃饭,父母和三个姐姐叮嘱一番,凡事小心,多做事少说话。

吃完饭沈四郎休息片刻,申时又来到客栈,姚公子让沈四郎把库房里面的斗笠蓑衣都取出来摆在门口,沈四郎心里纳闷,要晒的话也应该在早晨拿出来,这时候拿出来有什么用不敢多问,里外的折腾,把所有斗笠和蓑衣都摆在门口,心里琢磨着要收回去还得老半天,今日回家可早不了了。刚刚准备歇会儿,街上传来马蹄声,一名武官领着十余名军士来到近前,后面跟着两辆无蓬马车,车上有几个大木箱。军中人连官差都惹不起,自然趾高气扬,武官一眼看到斗笠和蓑衣,近前叫道:“这是谁的货出来答话。”沈四郎出来抱拳:“军爷有何吩咐”武官一指蓑衣:“这些斗笠和蓑衣我们征用了。”沈四郎一惊,一旦征用这些货就没有了,虽然不值钱也可惜的很,忙道:“军爷,这么大的事要问问货主才行。”武官点头:“快去问来。”沈四郎连忙到屋里告诉姚公子,得知经过姚公子吩咐道:“你去对那武官说,征用可以,只要留下一纸批文,回头我好到府衙要银子。”沈四郎出来一说,武官心里一动,普通生意人决不敢说这样的话,搞不好有些背景。其实上司下的令是收买,如果征用的话就能赚上一笔。脑筋一转有了主意,伸手一指车上的箱子:“批文就免了,我用一箱货换你的蓑衣斗笠,就算买了。”吩咐手下人抬下一个箱子,把蓑衣斗笠装上车扬长而去。沈四郎没有办法,只好把箱子搬进房里,禀告姚公子。姚公子点头笑道:“你把箱子里的货拿出来摆上货架。”沈四郎领命,原来箱子里是竹席竹枕竹帘以及竹笛,乃是武官搜刮来的,因为不好出手,索性当作价银收买斗笠蓑衣。沈四郎没奈何,把这些货清理一遍摆上货架。

忙完了回家,跟家里人一讲,父母自然叮嘱一番,沈大姐道:“兄弟,既然你在货栈做事,能不能跟姚公子说说,把家里的绣品拿去摆上,能卖就卖,多少换几个钱也好。”沈四郎点头:“明日我去说说,反正货架还空着不少。”次日跟姚公子一说,姚公子满口应承,沈四郎跑回家把三个姐姐的绣品拿来都摆在货架上。这位姚公子与普通生意人有很大不同,一切都让沈四郎打理,自己只高坐在店中,从不到前面来。沈四郎忙前忙后,看着货架上的货心里发愁,后天人家拿着房契来要银子,拿什么给人家先给了五十两,还差四百五十两,如果拿不出来这个货栈还是人家的。正在胡思乱想,一名青衣小帽的老者进门,沈四郎连忙招呼:“老人家需要什么”老者走到货架旁看竹席,挑选片刻选出一张竹席,两个竹枕,一挂竹帘,一根笛子,开口问道:“这几件老夫要了,多少钱”沈四郎心里打鼓,说多了怕主顾不买,说少了怕吃亏,连忙到里面问姚公子。万万不曾想到,姚公子吩咐:“你去对来人说,这几件要价五百两。”沈四郎苦笑:“五百两,人家铁定不要。”姚公子一笑:“你尽管去说,卖不出去也没什么。”沈四郎出来一说,老者听到价钱一愣,盘算半晌开口:“看来你们店主是行家,老夫情愿出四百两,不卖就算了。”沈四郎心里的诧异就别提了,生怕主顾跑了,连忙到里面询问,姚公子吩咐:“你就说这几件东西到了京里至少八百两,我们的价钱很公道,最少四百五十两,不要请便。”沈四郎出来一说,老者犹豫半晌,果然兑了四百五十两银子。这笔生意做成完全出乎沈四郎意料,当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姚公子让沈四郎把银子收在银柜里,沈四郎抽空问道:“公子,那竹席怎能值那么多钱”姚公子笑道:“那是湘妃竹所制,经过多次蒸压,多热的天躺在上面也是凉爽的。”沈四郎心里纳闷,姚公子怎么会知道那么多事当日顾客不断,竹品卖了一多半,连沈家三姐妹的绣品也卖了好价钱,沈四郎极为欢喜。回家以后把钱交给三个姐姐,全家人兴高采烈,沈老爹准备到城外收些黄豆继续磨豆腐,沈大姐劝道:“爹,城外驻扎着不少军马,哪里还有黄豆可收反正兄弟有了活计,我们的绣品也能卖钱,等打完了仗再做豆腐生意好了。”沈老爹考虑再三,也就答应了。兵荒马乱的没有几家货栈开张,更没什么人收货,很多人手里有货卖不出去。次日清晨就有人到沈四郎这里碰碰运气,沈四郎是一概不懂,姚公子做主,有什么收什么,价格压下两成,现银交易。当时货栈多半先接货,卖过一半才付钱,姚公子的条件很合适,当时就收进了一批货。消息传开,又有几人来送货,沈四郎忙里忙外的收拾,很快就装满了三间库房,收拾好了已经将近午时。银柜里的银两所剩无几,明日就是拿房契交钱的日子,沈四郎心里着急,姚公子安慰道:“你放心,今日日落前银柜就能装满。”沈四郎点头,这位姚公子的话没有一句不应验的,或许真的有大生意也不一定。果不其然,从午时开始就有人上门选购,生意一笔接着一笔,都有丰厚的利润。沈四郎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心里高兴,一点不觉得累。眼看日落,姚公子笑对沈四郎道:“看你忙了一日,没吃饭没喝水,快点回家休息去吧。”沈四郎抹一把汗水:“有钱赚就不觉得累了。”姚公子吩咐:“今日最少赚了八百两,你带回一百两交给父母。”沈四郎摇头:“太多了,我只是跑跑腿,不敢要这么多。”姚公子笑道:“你不见我们的生意红火么一百两何足挂齿。”沈四郎想了想点头答应,施礼道:“多谢公子照顾,我代全家谢过。”姚公子点头:“快回去吧。”

沈家人做梦也不会想到,短短数日,沈四郎就拿回一百两银子,全家人既兴奋又不安,一下子得到这么多钱不知是福是祸。沈老爹详细询问,沈四郎把经过一讲,这位姚公子并未拿出一分本钱,可是生意出奇的好。沈老爹判断,这位姚公子肯定有很强大的靠山,城里八家货栈已经关了六家,唯独这一家生意好决不是偶然的。难得有这样的机缘,沈老爹叮嘱儿子小心做事,万万不要得罪这个人。休息一夜,清晨沈四郎照例到货栈开门,货栈的老板拿着房契来取银子,姚公子根本不经手,完全交给沈四郎。老板已经听说了货栈收货的事,只道这位姚公子财大气粗,根本想不到这么大的生意竟然没用一点本钱。接手之后沈四郎心里就踏实了,专心经营生意,收入好似滚雪球一般增长。很快就有官差上门讨要税银,姚公子吩咐,要多少给多少。官差们以为遇到了一只肥羊,都想捞点油水,可是谁也想不到,到手的银子还来不及花就凭空消失,再去要沈四郎依然照给,可是根本没机会花,明明揣在怀里,一不留神就没了。一来二去,官差也就心凉了,去也是白去。沈四郎可不知道这些,只觉得银柜里的钱怎么也拿不完,明明少了一半,一转眼又满了。生意如此兴隆当然挣了不少钱,姚公子吩咐高价收购大批米粮,平价卖出,对于真正贫困者可以白送。这一下子轰动了全城,买米的人络绎不绝。沈四郎一人忙不过来,把父母和三个姐姐都叫来帮忙,虽然米粮生意赔钱,可是其他的货利润丰厚,每日进账都成倍的增长,短短一月功夫货栈已经赚了十几万两。这一日姚公子把沈四郎叫到近前商量,要把生意转到金陵去做,那里商贾云集,更有不少海客,大有可为。沈四郎有些为难,这么大的事要与家里人商议一下再做决定。

第五章 名师传道

沈老爹终归有些见识,在店里帮忙时已经看出这位姚公子绝非普通人,当时决定,全家迁往金陵,这个机会千载难逢,一旦放过必将后悔终生。家里几间破房值不了几个钱,货栈也不用卖,姚公子找来匠人,把货栈重新整修,改成财神庙。因为生意兴隆,确实有不少人到这里求神上香。沈四郎全家跟着姚公子乘坐一条大船前往金陵,姚公子虽然事事做主却从不碰金银,说话也只跟沈四郎一人,沈老爹很是奇怪,不过这个财神爷万万不能得罪,有他在就有数不清的金银。沈四郎长这么大第一次出门,颇为新奇,问这问那,姚公子有问必答,两人颇为投缘。很快来到金陵,这里果然繁华,沈四郎大开眼界。有钱好办事,姚公子让沈四郎拿出一万两买下一所大宅安顿下来,又在最为繁华的街市上盘下一座二层楼房,花去三万两,这一回不开货栈了,而是经营古玩珍宝。姚公子取名四海楼,收拾一番准备开张,可是还没有像样的珍宝,撑不起门面。沈四郎对姚公子极为放心,到时候一定会有办法。正在打扫之时进来两位客人,沈四郎道:“对不起两位,本店还未开张。”这时楼上传来姚公子的声音:“两位兄长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原来是姚公子的客人,沈四郎施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