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权倾大宋 > 分节阅读 914

分节阅读 9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猫着身子快步进来,轻声道:“娘娘。”

“你不在官家那里,跑来做甚。”朱琏没有说话,倒是青君没好气抢白,一团火发到这厮身上。

要说谁赚到了大便宜,张泉可以说是一个,赵炅登基的当天,他就被任命为福宁殿使,成为大内实际上的总管,成为代替李琮的宦官。

虽说,他跟随朱琏的权势更甚,却并非名义上的最高内侍,现在总算是如愿以偿了。就在昨天,他正任观察使,成为正四品武阶内侍,也是宦官中为数不多几位加使职的,可以说走着路都嘚瑟起来。

原来,自宋开国就,没少过宦官崭露头角,不少人以军功著称、秦翰、李宪、童贯等人,哪个不是战场上的名将,他们比历代名将丝毫不逊色,几乎都官至节度使,宣徽南院使,童贯还被封了郡王,连蔡京也要仰仗。

大宋行朝南迁,在王秀的主政下少用宦官,更不要说让宦官外出领兵了,想都不用去想。

那么多年也就是张去为寥寥数人,得到了团练使以上的使职,前两年张去为以节度观察留后致仕,他倒是真成了在任第一宦官,就差个名份了。

不过,他还是不敢得罪青君,甚至刻意地去讨好,急忙低声道:“这不是官家让来的。”

“我说好几天不来看娘娘,都说是条狗也要恋旧,这次来还是官家的吩咐。”青君嘴上非常刻薄,直接骂人连狗都不如。

张泉来时遇到王卿苧、友琴莫言,看王卿苧脸色不太对劲,再联想到赵柔嘉,对青君的反常有了六七分明白,并没有放在心里,笑眯眯地道:“尚宫不要玩笑,官家可是等着。”

“快说,官家有何事”朱琏没心情玩笑,看来自家孙儿是坐不住了,这可不是好事啊

第一四六二章 秦敏回归

“娘娘,两府上了奏章,请官家议处主主,官家请娘娘决断。”张泉小心谨慎地道。

“此事,怎能让后宫做主”朱琏有些不悦,自从赵炅登基以来,她就逐渐淡出内朝,主动把权柄交到孙子手上,这件事早就有了框框,怎么还决断不了让她有了些不满。

“太上给官家指挥,说主主并无过失,不应该受到牵连。”

“哦,太上也过问了”朱琏感到事情复杂化,赵谌还是要保住赵柔嘉,是好是不假,却坏在最终结果,无法平息士民的怒火,只能火上浇油,这个节骨眼上还有想法,儿子真是太能折腾,又没有眼力头。

“奴臣觉得也有不妥。”张泉低声道,他是两头为难,作为宫中最有权势的宦官,看是风光无限,难处却只有自家知道,天子是有主张的,太皇太后也有打算,连太上也浑水摸鱼,实在让人成了风箱里的老鼠。

“有何不妥”朱琏奇怪地问道。

“凭什么别人都受到惩处,主主却不受制约,都是宫内的传言。”张泉最后临时加了句,抛清自己的关系,既然宫里身份最高的三位各有打算,他还是别参合了,得罪哪位都不妥当。

“官家的意思是让我保人”朱琏瞬间了解孙子的心态,这可是两不讨好的事,搞不好要得罪外朝,把事情给她不失为明智,算是颇有政治手段。

只是,她心中却有几分感慨,赵炅在政治上不断地成熟,也预示着亲情逐渐的淡漠,也是没办大的事情,古今哪位功成名就的大帝,是儿女情长的样子有,自然是有,但那都是不触犯底线。

“你回去就说,我知道了,让官家放心。”她叹了口气,算是接受了赵炅打算。

张泉去了,青君也冷静下来,看着朱琏道:“二姐,官家这是避嫌,岂不是要迁就外朝”

“有些事情,还要指着我这张老脸,官家也没有办法。”朱琏无奈地笑了笑,又道:“青君,去发我的懿旨,请两府诸位相公来玉阳宫,太上也过来。”

“娘娘,两府可不好说动。”青君担忧地道。

“不说,怎么知道有官人态度在先,相信他们还是有顾忌的。”朱琏不能再等待,必须要快刀斩乱麻,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青君轻轻颔首,事情越拖月不妙,快刀斩乱麻是最佳办法。

北方,开封城内,王家别院小院池塘边,王秀身穿一袭做工考究,质地精细地蜀锦白袍,发鬓用一根绣着金丝地白色丝带系住,还微微发湿,显然是刚沐浴不久。

却见他神色怡然,坐在池边树下的石凳上,静静的观赏水中的几对戏水的鸳鸯,嘴角上挂着一抹淡淡地笑。

秦敏侍立在五六步处,神态尤为平静,不时地偷眼观望四周,那么多年来,他还是首次来到这座别院,也是第一次面见王秀,机速司大臣曝光率太低。

“知道当年我赶考,应约拜会的第一位大臣,是谁”王秀似乎没有注意秦敏,只是在自言自语道。

“士人传闻,说是蔡公相。”秦敏谨慎地低声道,关于当年王秀入仕途,还是比较好考究的,作为如同恒星般闪耀的宰相,想低调都不行。

“都是过眼烟云啊”王秀轻轻地叹息,人掌握可以决定几乎一切的权力太久,并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反倒是会生出无限的烦闷。

想放手,不在充满危机的道路上,却无法真正做到,每一位掌握大权者,都维系一个庞大的利益网络,不是你想退出就退出的。此时的他总算明了,历代当权者内心深处的彷徨与无奈,不甘心放弃以至于无法放弃。

历史,是后人根据时代的要求,通过不断加工而成的,所谓的历史学家,他们根本不可能接触,被盖棺定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不敢去堂而皇之的去分析,只能根据当权者的需要,去书写让后世知道的一切。

或许,还有不甘心者,以春秋笔法留下线索,让后人自己去探索真相。

江宁的那场谋乱,不知后世会怎样评价,他不想毁灭任何不利的证据,只想把真情原原本本留下,让后人去评说。

他并不十分在意正反角色,民族需要英雄,也需要反面人物,没有阴哪有阳至于他是正是反,就让别人去议论算了,武后还有无字碑任人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