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权倾大宋 > 分节阅读 546

分节阅读 54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是对生羌最后一战,也是最关键一战,我们要在河西酿成巨变前,完成对兴庆的占领,绝不能有任何的纰漏。”

最后一句说的杀气腾腾,没有半点质疑,这也是间接转达王秀的意思,作战方案早就定下了,就在开封的官塘内,只是他给具体化,不要妄图改变大策。

王宗尹接过曲端的话,用软鞭指着沙盘,朗声道:“现在,虏人在河西挑起事端,明显是等不及,我军要尽快歼灭生羌主力,拿下兴庆。西侍军都参拟定战图,西北行营节制北侍军宣武、宣毅军负责决战任得敬,第七、第八行营拿下顺州,沿贺兰山东麓北上,第六行营选编一部南下,形成南北夹击事态,务必一举解决。”

息玉利理、嵬立啰二人,作为大将跟随曲端,也参加了军事会议,面对宋军严密合围兴庆,重兵打压的态势,不能不心生感叹。

他们能参加军事会议,是曲端对他们的拉拢,同样也是一种震慑,在嵬名家即将覆灭之际,看看大宋行朝的绝对实力碾压,让他们死心塌地效力。

毕竟,他们身为大族长,对党项人有很大影响力,手上的部队被选拔精锐编入各军,却仍然掌握一定力量,尤其是各自部族的力量,只是能否安稳统治的基础。

几位都参军冷眼旁观,第七行营都参军是喜形于色,高平却脸色发青,狠狠地瞪了眼曲端。

曲端却置若罔闻,他和高平关系不错不假,却不能代表一切,这是西侍军主导的战争,收尾攻入兴庆的荣耀,自然要西侍军承担,连解潜也没那运气,就不要说高平了。

殿前司已经有了显赫的战功,高平能得到的够多了,他不可能把最后的荣耀也让出去,那就不是他曲端了。

高平目光落在王宗尹脸上,尖声道:“我军距离兴庆最近,待任得敬大军被吸引到石包寨,由吴太尉大军拖住,由我神卫军直抵兴庆城外,或是直驱高台寺城,必然让任得敬惊慌失措,太尉可随后掩杀,毕其功于一役。”

“至于兴庆的那些生羌,都是秋后的蚂蚱,只要把他十万大军歼灭,大事可定。诸位要是不放心,我用神卫军就可成大事,绝不用那些生羌残兵。”

他和曲端相互欣赏,或许可以说是缘分,却不代表认同曲端策略,对于心高气傲得他来说,殿前司凌驾西侍军之上,必定争取西北之战最后的荣耀,不然岂能叫天子卫率。

他也是一肚子邪火,有感曲端的首鼠两端,为此当着息玉利理、嵬立啰的面,公然说出生羌,丝毫不在意他们的感受,让在场众人脸色很不好看。

不可否认,无论是战争前期,还是打到现在,西北羌蕃人发挥了巨大作用。西侍军相当部分将校是番人,军中吏士羌蕃人占了三成,尤其息玉利理、萧合达还有嵬立啰,他们带来了三万余精锐,补充了高强度战斗的损失,让陕西路缓解了极大的压力。

曲端也同样看不上羌蕃人,却对他们委以重用,至少做到表面上的尊重,让这些人死心塌地为朝廷力,高平的话很不地道,让他心下暗自恼火,肚子里骂高平不识抬举。

“殿前司靠近兴庆不假,但要承担遮挡任得敬主力重任,一旦神卫军北上,整个行营将一分为二,不利于节制。”张昪不悦地瞥了眼高平,王宗尹资历不如高平,曲端不能随便定论,只有他最合适反驳,作为西侍军都参军的他,也是德高望重,话语权很重。

“殿前司六军乃天下精兵,一军足以担负重任,由天子卫率俘获嵬名家主,理所应当。”高平也是裸上阵,都是为了最后的荣耀。

“兴庆,在西侍军区域,朝廷设立三大侍军司本意,难道高太尉还要去南海,冲入詹卑城拿了三佛齐国主”张昪是反唇相讥,讽刺高平伸的太长了,争功都成不要脸了,完全不顾新军制侍军司设立本意,往重里说是蓄意破坏军制,直接对高平扣帽子。

1064第1064章 王秀的怒

其实,这也暴露出军中弊端,新军制并没有完全消除地域的敌视。 作为天子卫率的殿前司,依然看不上各大方向禁军,从仁宗时代就开始了,殿前司、河东、河北、陕西禁军相互不对付,最初是几大系统相互看不上眼,现在依旧存在。

开国之初,殿前司精兵甲天下,自然是傲视群雄,随着对抗契丹人,河北禁军锐兵林立,当然成为老大,看不起作为配角的河东禁军,负责支援的殿前司,西军那就是土包子。

南北议和的开始,党项人的反叛,西军异军突起,成为大宋最有战斗力的禁军,自然看不上连盗匪也打不过的河北禁军,还有沦为杂耍的殿前司各部。

新军制实际是战区负责制,殿前司是天子卫率,作为三大侍军司的蓄水池存在,在对金主要战场上,北侍军成了主角,数场对金军大的战役,几乎都是北侍军领衔主演,连西侍军也打了场洛阳纸张,殿前司却多是配角角色,自然而然地引起殿前司大帅们的嫉恨。

也没办法,就算殿前司想争功劳,那也得看看是谁节制大军,几次大战都是王秀实际领兵,给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找王秀的麻烦。

再说,北侍军高层将帅,多出身河东、河北,甚至有老西军,他们同样看不起殿前司,认为这群老爷兵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要不是七十八将为班底,重组殿前司,恐怕外军大将压根就看不起殿前司这群贼厮鸟。

枢密院都参军司的设立,让枢密都参军和殿前都指挥同,地位上高了半级,这又了新的矛盾。

反正,西、北侍军也相互看不上,上次西侍军和北侍军联合反攻河东,却因北侍军轻敌冒进,被打的大败,导致西侍军无功而返,让西侍军大将看不上北侍军。

北侍军身处抗金第一线,自诩抵抗虏人第一梯队,西侍军不过是和土包子作战,捡了便宜而已。

但是,他们却还能融洽点,毕竟都是在前线,大家需要相互支援,脸面上要维系一二,才让王德建功,要不是曲端看好高平,恐怕西北行营要被玩废了。

王宣在看热闹,分明是体察其中味道,看看刚愎的曲端,高傲地高平要怎样地对撞。

他不喜欢高平,也不喜欢曲端,甚至对西侍军抱有极大成见,高平就不用了,西北行营的战绩,多是封元的功劳。

西侍军让他气愤的是,曲端的专断,让西侍军都参军司暮气沉沉,王宗尹是帮凶,张昇虽有所作为,却站在西侍军位置上考虑战略,不太抵触曲端,完全不让枢参行军参军说话,战略全都出自曲端,都参军司形同虚设。

这就违背了参军制度的本意,打击了行军参军的自信。放在枢密都参军司中简直不可想象,就算名将云集的北侍军,行军参军的意见,对决策也是很有影响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