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权倾大宋 > 分节阅读 443

分节阅读 44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上楚州颠簸。”

王秀心下冷笑,才六十余还年事已高,恐怕是留下行在帮衬。不过,就在刚才他改变主意,不想让唐格离开朝廷,甚至想把孙傅给召回来。

无关乎妥协,有些事就不是妥协能办成的,他需要挡箭牌。此次,赵谌的发难没有动撼他不假,却给了他深深地警示,儿子的确是心急了,在无法澄清父子关系,他又必须要保证儿子帝位稳固,就必须铺设更多的缓冲。

孙傅、唐格等老臣是防备他不假,却还算是正人君子,没有致他死地的坏心,甚至在家国和私事权衡上,有选择地站在他的一边,非常适合做他和赵谌之间的缓冲,也能树立他尊敬老臣的声誉,争取更多士人的支持。

尽管是权谋,但这是堂堂地阳谋,孙傅、唐格乃至一些士人,就算明白他的意图,也会非常乐意接受,这是双赢的局面,除非傻子或自视清高的人才会拒绝,否则没人会拒绝。

“大人说的是,唐大人怎么再受舟车劳顿,朝廷也离不开诸位老大人不是。”

李纲吸了口凉气,王秀是怎么了,竟然赞同唐格留下,听意思甚至愿意孙傅回朝。

虽说王秀的势力成长起来,但在两府和尚书六部,尚未占据半数,要获取朝廷控制权还很艰难,孙傅、唐格等老人回来,恐怕会遇到更大的阻力,难道他就不怕肉就那么大一块,人多了自然分的少,实在是匪夷所思。

王秀见李纲满目狐疑,不然不语,显然在怀疑他的用心,不免笑道:“张子初叛国,家国虚实暴露在虏人眼中,正是危难时刻,朝野上下更需精诚团结,不能再出变乱了。”

李纲惊讶地看着王秀,发觉他的眼中尽是真诚,他忽然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相比起来,他们曾经看好的张启元,为之精心培养准备制衡王秀的人物,最终却出卖了家国,一直被防范的王秀,却真正站在士人行列,忍受他们的质疑,默默带动整个帝国不断前进。

尽管,王秀监修国史后所表现出强势,但那也是必然,换成他定然也会如此。他曾经和张叔夜制衡孙傅、唐格,但那也是局势,既然王秀有诚心,也就索性顺水推舟,道:“文实言之有理,唐大人受无妄之灾,请郡的确有点过了。”

“张子初的策划,怎能让唐大人一人承担,那也太不像话了。”王秀见李纲对他称呼都变了,知道算是成功了一大半。当然,他把事退到张启元身上,也是顺理成章,这是朝廷的潜规则,只要你倒霉,所有的屎盆子都会盖在你头上。

当天下午,又一番新的任命,李邦彦人观文殿大学士,开府仪同三司,赴任东京留守司,张邦昌任昭文馆大学士,开府仪同三司,陈邦光任宣和殿大学士,王伦正任礼部侍郎,刘豫转吏部侍郎,张澄任刑部侍郎,程振任工部侍郎,辛炳任门下给事中,钟离睿任枢密院都承旨,王昂任太府寺少卿,刚刚出使女真回归的洪皓,权翰林学士院,吕祉任翰林学士承旨,似乎还有几个职位,正在虚位以待。

王秀并没有回府,而是和钟离睿轻车简从,进入南外城一处叫明月桂香楼的小酒肆,要了个僻静的靠窗座位。

别看这铺子不大,但这家酒肆名气不小,那个桂花酒还有桂花糕非常出名,再加上拿手的卤猪脚,让人食指大动,连达官贵人也忍不住让家人来买。

既然来了,当然要点桂花酒,上桂花糕和卤猪脚,还有溜肝片、笋片抄肉片等等特色菜。

“大官人,小店新上猪头,您不来个”小厮殷勤地介绍菜肴,王秀可是来了几次的熟客啊

“再来个梅子糖,我可吃不惯猪头,那玩意吃了还不变猪头了。”王秀心情颇为不错,索性跟小厮开起玩笑。

“看大官人说的有趣,大官人稍后片刻,马上就得。”小厮接过一小块银锭子打赏,眉开眼笑地下去,两钱的碎银子不算多,作为打赏不算少了,很少遇到这种阔主。

“桂香楼是有点简陋,为你庆贺荣升都承旨,还是有点简陋了怎么说也是自己人,能省点钱就省点。”王秀依然是半开玩笑,打趣一样地调侃。

钟离睿呵呵一笑,无奈地道:“大人说笑了,就是去肉饼铺子,那也是美味啊”

“行了,来先干了三杯再说,桂花酒可是好东西啊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润脾醒胃,酒中珍品。”王秀有点迫不及待了,他当先端起大杯就狂饮,反正钟离睿是自家人,他们又是便服而来,索性放浪形骸。

钟离睿见王秀毫无风度的吃喝,不由地翻个白眼。

两人吃了几杯,用了些卤菜,王秀用筷子指着卤猪脚,笑道:“今个,做的味道恰当好处,就像两府、尚书六部和九卿布局,文火长则太烂,武火猛则太生,文武兼济才是上道。”

话中有话,钟离睿岂能听不出来,他稍加沉吟才道:“大人,棋局已经展开,大人用那些老臣,必有深意,却还需防范一二才是。”

843第843章 和史浩论政1

“陈邦光不过是软骨头的小人,也就是各方权衡的结果,翻不起什么大大浪,你看杨邦杨希稷如何”王秀端起酒杯,浅浅饮了口,又不住地赞道:“桂花酒,嗯,真是香甜可口,让人忍不住要再来一口。 ”

“此人倒是忠义之士,但他的季子为何流落江湖”钟离睿似乎有点不太感冒桂花酒,或是对杨邦不感兴趣。

王秀摇了摇头,他也不曾想过,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杨再兴,竟然也是官二代。

他知道的时候还在奇怪,历史已经改变,金军没有渡过大江,杜充没有投降女真人,李悦也没有死,他们都以高阶散官在外,杨邦是判军器监,杨再兴怎么可能流落江湖成为草寇,实在有点怪,难道是南迁时走丢了

这个理由,似乎难以成立。

想那么多干嘛反正他看中杨邦的兢兢业业,杨再兴在岳飞军中效力,这就够了,想太多伤脑筋。

当他无意中一转脸,却见门厅走进一位器宇轩昂的书生,还颇为面善,却见那人也看到了他,似乎也吃了一惊。

当那书生走到近前,正要去躬身作揖时,王秀站起身来,笑眯眯地道:“原来是史直翁,难怪看着眼熟。”

来者正是史浩,他本想进来要两个菜安慰肚子,哪想到第一眼就看到王秀。

虽说,数年前在小丰乐楼匆匆相见,但王秀的名声屡屡在士林引起震荡,想要忘记还挺难的,再说哪有那容易忘记,王秀是下位者还差不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