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权倾大宋 > 分节阅读 394

分节阅读 39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日千金,要是进行防御战,那会飙升到万金,还不算那些牛皮,牛筋和铜铁的消耗,简直让人受不了,这才是通俗的算法,真打起来又是一套计算方式。

“识之兄说的有道理,看规模是数千里战线,动用大军肯定超过三十万,就不要说那些民夫了。现在,侍卫水军主力船队正向崖州大寨集结,虎翼两军全部南调,肯定无法给予河北有力支援,能出动的战船也仅有数十艘,无法对虏人后方形成威胁。”

蔡易从侍卫水军立场阐明观点,在侍卫水军的远征作战中,有担负支援北侍军的职责,还是在金军背后发动登陆战,在燕山东部实施袭击。

由于王秀坚持南海征服计划,李长昇率战队出海,李宝、上官谦立即组织第二波南下大军。

侍卫水军的主力舰船,几乎调走了大半,虎翼第一、第二军也跟随南下,作为征伐南海三佛齐的主力。人家三佛齐是方外藩属不假,却也是南海大国,动员后兵马达到十余万,没有相当的精锐兵力,是很难与之对抗的。

所以,随着虎翼军的的南下,留守侍卫水军除了要拱卫大河、淮水和大江,能够实施机动作战的部队,不足以形成强有力的威慑,更谈不上进攻燕山了。

张启元因此颇为为难,侍卫水军的牵制作用很大,能把相当的虏人留在燕山,但海船调归南方海船舰队节制,至关重要的虎翼军也跟随出征,北方海船舰队无法展开大规模行动,他的计划甚至出现瑕疵。

更严重的是沈默的话,打仗就是烧钱,那么大的兵力组织也不现实,那是直接打击他计划的啊

吕颐浩却在大家犹豫时,断然道:“识之,朝廷最大可以支撑多长时间”

“要是纯粹的防御,倒是没有无妨,无论是常平仓还是封槠钱都能只能大半年,一直到下岁钱粮征收完毕。但是,要发动反攻,动用十余万大军,恐怕朝廷的钱粮撑不了太久,最多三个月就会消耗殆尽。”

沈默算了一笔账,朝廷是发展了不假,也不像刚刚南迁时的窘迫,连皇家别院也建不起,

王秀知道沈默说的一点也不夸张,防御战和进攻战截然不同,十万大军进行高强度防御,也就是日费二万金,放到进攻作战简直就是流水的花钱,按照沈默三个月九十天算,那就是三百六十万贯钱,还不计大量的其它消耗。

要是战败了一场,很多甲仗器械需要重新增添,费用可不是万金能拿下来的。

朝廷的财政状况是逐渐好转,但花钱的地方也很多,无论是水军战船的制造,还是禁军甲仗和新式武器的装备,那都是钱堆出来的啊

朝廷官僚阶层的俸禄和公使钱,也是一块大头,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治水赈灾加上对生民的各项福利待遇,朝廷看是收入很高,平均摊下去,每年剩下的钱并不多。

“各项花费太大了,朝廷是不断的开源,却无法去节流,如今地主家也没余粮啊”王秀发出黑色幽默。

738第738章 上清云霄观6

李纲、吕颐浩甚至沈默都是一怔,王秀是话中有话啊借着战事来说官制中的公使钱,大家的利益所在,谁也不想一块大蛋糕没了。

沈默不想,吕颐浩不想,李纲也不太想,变革是一回事,大家都想好,但牵扯到具体的实际,还是有些犹豫不决。

大家却没有去想,如果能稍加截留,把发到个人手中的公使钱,留在衙门中支用的话,朝廷每年会节省多少钱

虽说,依旧是大手大脚,但毕竟没到个人腰包里,只要加强财政监督,还会有大量盈余的,至少实行几年,能够合理地厘定衙门度支。

“无论再艰难,反攻河东谁都不能改变。”李纲咬咬牙,做出自己的决断,毕竟是一次机会,还是张启元提出的战略,既然有很大可行性,他都不愿意放弃。

吕颐浩也微微颔首,慢慢地轻抚捶胸的美髯,他和李纲是有政见不同,也没有进入两府,但对反攻河东是一致的。

他们的目光落在张启元身上,能培养起这位年轻俊杰,哪怕是付出一定风险,也是值得的,至少不能让王秀一家独大。眼看王秀已经位居副相,登顶是显而易见的,赵鼎、张浚似乎不足以制衡,再加上张启元就容易多了。

在那么多年的观察中,张启元的睿智也是显而易见的,阅历固然不能和王秀相提并论,但那也是没有表现机会。

“如果能四个月内结束,应该。”沈默犹豫着算计,他实际掌控大宋的财政,不能不谨慎再谨慎,材米油盐的都要计较,媳妇当的委实不容易。

还没有等他说完,宗良手执一封官塘匆匆过来,来到众人的面前。

“哦,有何事”王秀见宗良气喘吁吁,眉头有些微蹙。

“北面机速使臣紧急官塘。”宗良把手中官塘递给王秀,顺便抹了把汗,一路小跑累人啊

王秀点了点头,机速司是属于枢密院不假,北方的官塘应该先进入枢密院,但是事有特例。

朝廷最高等级的使臣身份极端保密,大宋官吏三年一轮换,总不能每次换官职都换人管辖吧那样很容易暴露高等使臣身份,造成可能的损失。

所以,两府决定无论怎样升迁外放,两府宰执负责的高等使臣不换,也就是说他负责指挥机速司高等使臣,原则上无论担任宰相还是别的职务,没有经过两府公议改变,都会负责到底,没有人去说三道四。

宗良把机密官塘送到他手中,却不是李纲,是完全合乎制度的。

他打开官塘一看,目光顿时有些呆滞,嘴张了张,似乎有点不敢相信的味道。

没有人去冒失询问,王秀手上掌握的使臣,那都是最高等级的机密,只有等他把官塘整理出来,有资格的大臣才能看到,别人是无法接触的。

然后,那些官塘的原件被封存入枢密院,按照密档等级分明别类,外人根本接触不到。

却见他犹豫一二,缓缓地道:“北方机速局使臣密报,太上被虏人迁移,很可能要在燕山府定居。”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脸色大变。

吕颐浩脸色惊喜,几乎是颤抖地道:“是否属实”

“官塘是北方使臣知事发出,没有完全把握,他绝不会妄言。”王秀有点不高兴,秦敏的沉稳睿智,绝不会无的放矢,他唯一忧虑的是如何处置,太坑人了。

“果真如此,无论怎样代价,都必须把太上请回。”李纲毫不犹豫地道,对于北伐迎回二帝,他是异乎寻常地坚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