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权倾大宋 > 分节阅读 318

分节阅读 31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并不理会韩肖胄不友好的目光,又道:“韩大人说王大人牧守一方,不讲文治教化,却舍本求末,一味言利,败坏风俗道德。我却以为他是深得孔孟之道,为国逐利,是大义,为民逐利,是大仁。租让盐茶矿山,不用朝廷一分一文,不仅一次收入巨万,每年又为国家增税,难道这不为大义,商人经营,为了招揽顾客,质优价廉,百姓得利不为大仁吗”

“至于征讨南海,不过是为了保护海商。近年海商得利,大家是有目共睹,以中国泥土烧制之陶器,绵花织成之棉布等无穷无尽之物,换得海外之特产、金、银、铜钱,岂不远胜于加赋于百姓。水军逐渐壮大,建立海外城寨,以监控南海诸国护卫海道,便利护航,南海茫茫水域,风急浪大,总不能终年漂泊海上找几个落脚的地方也是应该的。”

“臣看王大人意图明显,是诸夷头上横一把钢刀,他日朝廷有意收复故土,水军可以登陆袭击燕山,朝廷坐享其利,无丝毫损害,何乐而不为”

秦桧激扬的谈论,口才比王秀有过而无不及,显然不少人认同,尤其袭击燕山很打动人,直接拉拢人心。你就算是想反驳,也无从下口,总不能反对收复失地吧你要真敢的话,那就洗洗回家呆着,光士人的唾沫就淹死你。

“秦大人身为执政,越来越像言利之臣”韩肖胄脸面通红,无力地反驳,他无法辩驳水军对北伐的作用,只能把话题转向与民争利上,但王秀的政策似乎对民生颇有好处,说来说去亦是无言以对,一股恶气发泄在秦桧身上。他的前程已经到了个顶点,需要契机来突破,经过一番认真权衡,决定站在王秀的对立面,连孙傅、唐格等人都在约束王秀,这个便宜不赚才是傻瓜。

但是,韩肖胄似乎有点失算,孙傅、唐格与张叔夜几乎是同一个心思,自李纲与王秀二人外放后,他们明显感到松快了许多。

尽管,王秀以辅政参预军国重事,但地方与朝廷中毕竟不同,让王秀远离朝廷,就算节制水军征战南海,也亦无不可,毕竟是水军不同于殿前司与马步军,任由王秀去折腾海外,总比他关心朝廷强上百倍。

再说了,王秀到杭州几下折腾的,还真收复不少,民间的反应不错,的确做到官民两得利。

更重要的是,经这几年的共处,他们发现王秀坦荡的一面,拥有巨大权柄,却知道进退,知道进取却不专断,主持括地南海,也不一定是坏事,只要他不索取两府重柄,他们绝不会贸然对立。

可以说,王秀做的非常成功,他成功瓦解了对他的同盟,又让两府对他的戒备松弛,一切都在他推动中,不紧不慢地前行,直到时机成熟的那一天。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七三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18

唐格心下打了主意,他白了眼韩肖胄,淡淡地道:“王大人身为辅政,又是持节总理南海各国事务,水军招讨是分内事。 何况在海外选择良港,建立城寨,可以教化夷人,并非要兵戎相见,只须命不可擅起兵戈即可。”

韩肖胄一愣,唐格竟然为王秀说话,怎么可能他的大脑一时陷入混沌状态。

张叔夜瞥了眼唐格,淡淡地道:“南海贸易日多,水军驻泊各处,成军亦无不可。但为防微杜渐,朝廷应当加紧禁军编组,把虞候彻底分离出来。”

自前唐时代开始,虞候本就是掌管军中监察,到了大宋中期逐渐变成了统兵官,甚至连都监都成了统兵大将。

王秀的意思很明确,他也非常赞同,把虞候彻底分离,建立从上到下的军法官系统,由兵部统一掌握,也算是对枢密院本兵的钳制,不符合他的利益,但他站在家国高度看问题,一切了然于胸,绝对是有选择的支持。

按照王秀提出的新军制,职方司也进行权力扩充,成立军事情报系统,又纳入军法官系统,兵部权力空前上涨,枢密院也会增添新的职掌衙门。

孙傅轻轻一叹,王秀请水军成军,意味着大宋军制变革拉开序幕。不然,水军建立海外城寨,也是顺理成章,完全可以事后向朝廷禀报,看来王秀借着成立侍卫水军都指挥司,用心推动变革。

不要说侍卫水军都指挥使司,就是枢密院都参军司,还有的都虞侯司系统,将会有多少高等武官职位,军中反对声肯定有的,但同样充满了诱惑前景,不用再拼三衙几个职位,支持的声音会空前高涨,他不由地道“军制不改不行。不如趁机进行分批改编,行在和水军先试行。”

既然势不可免,那就抓住主动权,王秀出镇杭州提出,很明显是人情,再不知道利用,那就太傻了。

朱琏见两府几位关键人物。纷纷支持王秀,也挺高兴的。温声道:“也好,此事就由两府办理。”

“水军大小学校在江浦落成,首批操训将校陆续抵达,臣建议准王大人奏章,兵部设立讲武院,侍卫马步军设立大小学校。”唐格举一反三,顿时明白孙傅意图,既然王秀送出一大块烤肉,没有不吃的道理。

何况。对军人进行约束,总归是好的,没有必要让水军专美在前,兵部设讲武院,让朝廷对禁军有更严密控制手段。

王秀的新政改良,第一步走的很不错,至少主流是支持的。朱琏欣慰地笑了,她是知道王秀手段的,有果果大家分,好事决不能自己独占,欣慰地道:“好,诸位卿家尽心办理。断不可草率行事。”

赵谌顺着朱琏的话,道:“王公所奏,一应照准,诸位卿家会有司速速办理。”

韩肖胄一阵发苦,要反对,但在场的诸位重臣,不是王秀的亲信。就是对王秀军制革新支持,没看到范宗尹那厮虎视眈眈,自己要被众人反对,恐怕会被这厮咬掉一块肉。再说,新军制既能加大文官掌控武人,又能增加武人上升空间,这档口你要反对,那才是自找没趣,搞不好会有军人操弓潜伏暗杀他,五季遗风犹存啊

要说,征战海外,那也就是个说辞,水军在海外能没有城寨显然是不可能的,一切以保护国人优先。别看这些大臣个个道貌岸然,谁家没有海上生意孙家、唐家、吴家的旁支子弟,早就投身海外,不少人正在杭州巴结王秀,世叔世伯的脚的亲切,大伙都在分一杯羹,与其说反对,不如过韩家争不过人家的牢骚

枢密直学士蔡易,兼差知制诰,自然会全力支持,想想王秀的人脉,他不由地一阵发寒,张启元和王秀有隙实为不智,但他们到底怎么回事他现在还不太清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