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权倾大宋 > 分节阅读 77

分节阅读 7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是朱熹他老爹啊

“实大作我读了三遍,处处压我天理,等到集英殿唱名后,我要专程讨教。”朱松的目光很锐利。

王秀心里一阵别扭,这事来找茬的啊也难怪,心学站在理学的基础,反过头把理学驳的一无是处,心学正论前半部对理的批驳也是锐利的,是想王阳明把大成的理学批的一无是处,何况现在还没有到巅峰状态的理学。

不过,看朱松不到弱冠之年,竟然冠了表字,看来有大儒相当的欣赏他。

同样,朱松对王秀非常警惕,他对自己的学问很自信,年纪轻轻进入太学,刚来一年入了下舍,又一举拿下礼部试第二,殿试一帆风顺。

但他并不是狂妄的人,相反深得二程真传,养气功夫练的不错,对心学正论作了一番研究,越看越心惊,心学正论的观点无一不力压理学,他想找理由反驳却发现很难,对方思维紧密,逻辑严谨,一环扣一环,几乎不让人反驳。

王秀不太想搭理朱松,论道说学问的多了让他很厌倦,能躲躲呗。

朱松见王秀对他态度平淡,认为王秀对他有轻慢之心,心里很不高兴,沉声道“看来实很有自信,却不知道龙飞黄甲是出身还是及第”

这话说的是有点重了,沈默的脸色很不好看,没有等王秀开口,抢先说道“你也是太学生,士林知名的人物,这话是不是丢了身份”

朱松冷冷地看了眼沈默,脸色凝重没有多说,在他看来沈默也是署个名,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登科榜的名次还真是走了运。

不是冤家不聚首,张启元和王昂连襟而来,他笑眯眯地道“各位要列队了,还是赶紧点吧。”

朱松瞥了眼王秀,拂袖而去,他却哪里知道,他把王秀当成学问的大对头,但人家那愕然是他没出世的儿子,至于他从不曾被王秀正眼打量过,他充其量是一个不自量力的跳梁小丑。

张启元笑眯眯地道“实,别过了,我先进宫了。”

王秀含笑点头,他怎能听不出张启元的暗讽,不是一个层次的人,那股子优越感啊

先进宫那你去侍候娘娘吧王秀看着张启元背影,生出无限恶趣,道“识之兄,你们也去吧。”

“也好,唱名很快的。”沈默哈哈一笑,用话安慰王秀。

蔡易也微微笑道“是很快,不过是一场无趣的考试,真没意思。”

第一次进皇城大内时,王秀还是有些好,有些兴奋,南宫门、德殿门的壮肃,再次令他感到自己如此的渺小,一旦进出这座宫殿,要真正的面对当世诸多久经世故、才智超群的风云人物,心未免多了些惶惶的怯意。

“我绝不能,决不让这座标志性的华伟建筑,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他心下暗暗在想,心充满了喜悦,更有豪情壮志。

宏伟庄严的集英殿前,排在间的王秀面色依旧平静,嘴角微翘,神情风淡云轻,完全没有在意其他人的心情,当此一声辉煌之际,他的确有些沉醉其,无关名次。

当礼宾官唱名第四次响起,却并未简单的唱名,众进士一阵哑然,寂静一片。

正心得意非常的张启元,像屎顶腚门子,嘴角一阵子抽缩,眼珠子瞪得大大地,差落下来了。

不要说何、朱松等人,连蔡易、沈默也惊的目瞪口呆。

第126章 赐进士及第

“传戊戌进士科赐进士及第第四,陈州商水县王秀,入殿觐见。 ”

如果要有眼镜的话,不知多少人要大摔眼镜,在刚才那一刻,三鼎甲被例行传入集英殿面圣,其余进士包括其他几名及第,都无法享有召见的殊荣,仅仅是等待唱名,再统一的赐予袍服去掉贱服。

王秀是甲科不假,但仅仅是第二等进士及第,却在众目睽睽下被召入大殿,这是何等的殊荣,怎能不让人眼红。要知道进士在集英殿唱当日,皇帝驾临大殿,宰相进一甲三名卷子当场宣读,表示对三鼎甲的优容。

王秀被宣召入殿觐见,不再是等次的问题,而是关系到荣耀的事,不然张启元也不会眼红的兔爷一样,完全失去了平日的镇定自若。

从赐进士及第第三出来,紧接着传王秀,毫无停顿,很显然,殿内重臣无人提出异议,这才是让人吃惊所在。

王秀的心情,不能不说激动,昨日礼部试三百余名,今日殿试跃升甲榜第四,绝对是质的飞跃。这还不算震惊,竟然意外地被宣召觐见,他自个也不能相信,传召觐见,是不是听错了一时间愣住了。

好在传召的礼部郎官是位好心人,又再次宣了一遍,让他懵然惊觉,这绝不是错觉,真真切切地是天子召见。

有点失礼了他深深吸了口气,硬生生压下心忐忑,高高地抬起头,在一片艳羡、嫉妒、甚至要杀人的目光,跟在郎官身后入殿。

“臣陈州商水县王秀,参见陛下。”王秀入殿屈身,拖着缓慢而亢长的音行作揖大礼。

虽然,这是非常庄重的场合和仪式,皇帝和两府重臣都要穿正式的冕服,一言一行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不容有半点马虎不周。但有宋一代,不是正朔朝臣见君无需跪拜,这也算是大宋人情味妙处,较为人性化,更见士人地位之高,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名不虚传

“卿家平身,看卿家的策论精妙无,今日一见,果然仪表堂堂。”天子赵佶开了金口,态度十分的温和。

尽管,天子三鼎甲有温言勉励的惯例,但王秀不过是赐进士出身第四,不仅被破格召见,还被天子温声褒奖,其寓意可谓深远。

虽然,在场的蔡京、郑居、李邦彦、王黻等大臣个个脸色平静,但他们哪个不是久经宦海的老世故,怎能听不出来天子话所蕴含的意思。

人人暗自揣测赵佶如何知道王秀,实在有些耐人寻味,人们的心思顿时扩展了最大的想象空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