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权倾大宋 > 分节阅读 18

分节阅读 1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忧,条件太优厚让人不放心。

王秀毫不在意地笑道“爹,放心是,我明白何老道的心思,决不让何老道占到便宜。”他心里对何老道的许诺嗤之以鼻,三百贯简直是笑话,技术再贱也不能没底线,三百贯打发叫花子啊

王成捻须点头,既然儿子说了,他还能怎样,儿子已用实际行动,还有那一串串铜钱证明,他真的老了有几分寂落地道“虽说糊口是大,但也不要忘了读书。”

王秀退下回到后院,却愕然发现,有琴莫言俏生生站在门外,正和王卿说的惹火,见他来了没来由地脸蛋微红,剜了他一眼,似乎有什么深仇大恨,搞的他莫名其妙。

王卿倒地是过来人,看女儿家的心思细腻,有点恨铁不成钢地横了兄弟一眼,浅笑道“怎么了秀哥儿,见了有琴小娘子,也不知打个招呼,没大没小。”

王秀幽怨地瞥了眼大姐,自个都十八了,怎么成了没大没小,忍不住回了有琴莫言一眼,心虚地笑道“妹子怎么来了”

“我也是东主,为什么不能来”有琴莫言白了眼王秀。

王秀那个牙疼啊这叫哪说的那啥,怎么自己不知道人家成东主了,事也太玄乎了,他目光停在王卿脸,眼巴巴地眨着。

王卿莞尔一笑,道“我答应妹子的。”

王秀忍不住嘴角抽缩,看了眼有琴莫言,想说话却又不知如何说。

“哼,姐姐,我先回去了,待会再过来。”有琴莫言剜了王秀一眼,快步跑了出去。

王秀总算松了口味,待有琴莫言去后,才如释重负地吐口气,抱怨道“大姐,你这是干什么”

王卿笑嘻嘻地道“如花美眷,不赶紧拽进家里,实在太可惜了”

王秀差点没喘过气,干咳了两声,尴尬地道“大姐,到底怎么回事”

“能怎么回事,人家在危难不计较,咱也得有所表示,我那三层让去一层,我这个大姑子,算给未来妹子的见面礼。”王卿笑眯眯看着王秀。

王秀吸了口凉气,切牙道“未来妹子。姐。”

“李大娘总算答应,拒绝了马婆子说媒。好了,我去做活了,秀哥儿你赶紧看书。”王卿急匆匆钻进屋子。

“麻烦了”王秀眼睑闪出一抹笑意,嘴却唠叨个不停。

第28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当然,白糖的称呼是王秀取的,既然提纯无限接近透明的糖,又掌握脱色技术,自是有资格命名。

何老道不愧是老狐狸,深蕴货可居的道理,不可能看着挣钱的手艺,不能掌握自家手。

一名制糖的老糖匠,被何老道私下找来,他扣扣索索地拿出一些白糖,想要寻找脱色之法。

岂料,老糖匠看到几近纯透色的糖,当场大惊失色,急忙问何老道,是怎么得到他一直琢磨不出来的糖,这可把何老道问的哑口无言,回过神来立即大叫后悔。看来王秀的技术真是自己的,他算是弄巧成绌,没有研究出来技术,还得忍着肉痛拿出封口费。

也是这样,他才铁心让王秀制糖,在自家铺子里囤积三千八百斤白糖才出招。

几天的大肆宣扬,赚足了噱头,甚至连州治宛丘县也知道了,无限接近纯透色的糖,仅分批供应三千斤,五百钱一斤,且过期不候。

太牛叉了,什么东西能过期不候,无非是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还他妈一斤五百钱,你想打劫啊话又说回来了,何老道是真正的商人,广告手段的确是高,一斤五百钱加过期不候,一下子吸引了别人眼球,吊足了人们的胃口,甚至有糖商专门来商水,看看传闻有别于霜糖的白糖。

所谓霜糖,是黑糖脱色后结成块晶,近白却非白,辈成为糖贵者,六七十一斤,寻常人是吃不起的,毕竟没人奢侈到放着黑糖不吃,专卖贵几倍的霜糖。

现如今,竟然有取名为白糖,好大的口气,不少人怀着好的心理,想看看白糖到底为何物

何老道不愧为商道高手,一番运作,首日拿出二百斤白糖,限量供应。

第一天来的人要么是看热闹的,要么是各地的糖商,当他们看到伙计摆出了白糖,纷纷惊讶的眼珠子大大的,有些甚至张口结舌,纷纷说传言属实,何老道拿出的糖不能再称之为霜糖,取名白字,称呼一声白糖绝不为过。

何老道忍痛拿出半斤白糖供人们品尝,算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品尝过的人无不称赞,白糖的甜度远胜霜糖,不要说黑糖了。

一炮而红,一斤五百钱不是一般人能买的,第一批二百斤白糖,要么被富贵人家买一二斤,要么被各地糖商买点,要么便是酒肆买点,不一会功夫便抢购成空。

何老道并没有追加销售,而是宣布次日再出二百斤,售价一斤五百五十钱,概不二价。

如果王秀再得话,他一定会长长一叹,叹服何老道的奸猾,拿出一点点诱饵,让别人给予宣传,还搞出限量销售的手段,吊足人胃口再利用轰动效应层层加码,给那些能够买得起的人,以好心和购买欲的双重压力,不断抬高白糖的知名度和沈家,直接定位在糖类顶级贵族的位置,它不是一般人准备的,大头还在后面,那把明晃晃的刀子藏的很深。

当然,市面的炒作不干王秀的事,两笔生意让王家又得到宝贵的喘息之机,有了重新翻身的资本,这对他而言是非寻常重要的,绝不亚于一场战争的转折点。当然,对于这个时代的历史来说,这个时刻也是极其重要的,没有这场戏剧性地转折,或许不会有下面的精彩历史了。

白糖的横空出世,又让后世史学家产生重重地疑惑,有学者提出来,似乎当时的技术积累,不太可能支撑白糖的问世,但也有人相信,黄泥水脱色技术简单无,一次偶然的发现足可以推动技术进步。

残酷的现实而言,家境的好转,让他有了一些自己的时间,王卿倒成了内外的一把手,他除了制糖便是读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