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隐 > 分节阅读 477

分节阅读 47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夏篆有多少字”老教授快速的跑了过来。

“咦,你排列出来的,还真的跟岣嵝碑文相似。”老赵也趴在地上,研究起了那些石块。

于山听他们说了两次岣嵝碑文,也十分感兴趣,他掏出手机,搜索了一下,果然有这方面的记录。

衡山岣嵝峰有“岣嵝碑文”七十七字,算是先前发现的夏篆最多的一个地方,加上前人发现的,总共一百一十七字。

至于衡山岣嵝碑文,最早见诸三国魏人张揖选编的广博一书,内有“岣嵝峰上有岣嵝碑”之句。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一文中,也记载了“禹碑皆蝌蚪字”的内容。

岣嵝碑记录了大禹受命于舜帝,从冀州出发奔波四方,随山刊木,导水入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治平了洪水。

岣嵝碑的内容与禹贡的文章一致,与史记中的夏本纪篇中关于大禹治水的历史内容十分吻合。

另外,与保利集团收藏的青铜器遂公盨上的大禹治水的铭文,很接近,但从字体上看,岣嵝碑的铭文要古老许多,辨认难度大reads。

其实,辨识难度大完全是因为发现的文字太少,就像刚才李副院长,单独的一个字,他不认识,但是一句话当中,只要认出几个,其他就能够猜到。

看着李副院长和赵教授有点疯魔,于山赶忙提醒,这里而可不是研究这个的好地方。

果然,于山一提醒,政治觉悟十分高的李副院长,就有了警惕之心。

夏篆在哪里出现,都是会造成巨大轰动的,而他们一个院校,虽然也算本科,但跟国内其他大学一比,就只能呵呵了。

所以,他赶忙吩咐人,把所有石块全都搬到了实验楼。

“都小心一点,要是摔了任何一块,都是犯罪,这些都是国宝,国家特级文物。”一边走,李副院长一边威胁那些他找来的学生,或者是年轻老师。

于山和唐宝宝、秋芙蓉面面相觑,世事无常,这也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在于山他们发现这些夏篆之前,这些石块,只能放在一片乱坟岗上风吹日晒。

如果有人过去,也许还能撒泡尿在上面,让这些石头加快风化的速度。

但是,在确定了它们的文化价值之后,这些就是国宝了,摔一下就是犯罪。

以后不要说对着上面撒尿,就算想要跟它们拍个照,也得请示之后排队才有机会。

进入了学校的实验楼,得到消息的一些教授,全都聚集了过来,这人多了,各种说法都出来了。

“这根本不是夏篆,应该是甲骨文的一种,最好的证明就是它们都是象形字。”

“你家的甲骨文是这样的啊”

“这也许是一种没见过的甲骨文,所以并不一定就是夏篆。”

“对,夏朝存不存在还不好说,夏篆就更加难以证明。”

“你说夏朝不存在,就真的不存在啊”

“那你怎么证明夏朝存在”

“夏朝存在的证明有很多,我就知道的就有三种证据。”李副院长道。

“关于夏代存在的证明,首先是在一些古代的著名典籍上,都有着关于夏的一些史实记录,例如,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上,就有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奕奕梁山,维禹甸之这样的句子;在尚书上也有记载,禹平水土,主名山川。”

“在尚书中还有殷革改夏命之类的说法,左传、国语仅引用夏书、夏训、夏令中的材料即达19条,所记夏代的事迹有34则。”

“这第二个证明是,商革改夏命之后,其实还留存下来不少的夏王室同姓封国,比如,一直到了周朝时,夏王室的同姓封国尚有杞国、缯国得以延续着reads。这是夏朝曾存在于世的最强有力的证明”

“第三个证明,则是根据最新的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及研究结果,国内的历史学界都普遍认为,比殷墟更早的二里头文化一到四期都属于夏文化时期。

现在的国内主流史学观的确认为,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文化,二里头为夏代一个王都之所在,两代在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有相当长的时期存在交集。

而如王国维先生所说,殷墟的发掘,甲骨文的研究,验证了史记上所记载的商代世系的完全正确,这些还不能证明那什么才能证明夏朝的存在”

“二代文化略同。文化既迩。政治亦然。”

“王国维先生的意思是,其实后世的人们对于夏的认识是存在误区的,事实上,夏跟商之间文化是相近相似的,政治上也很趋同,王国维先生的意思很明确,他认为,夏应该是确凿无疑地存在着的。”

王国维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甲骨四堂之一,他是研究甲骨文的专家,他认为夏朝存在,还是很大的可能的。

“可是,截止目前,夏代王族世系在商代以前的考古文字记载,从来没被发现过,包括你所说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中,也没发现关于夏王室的只言片语的记载。

这怎么能证明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文化的遗址呢有点牵强了吧我认为你刚才所讲的那三个证明都很牵强,并不能证明夏的存在。”

“你所说的尚书目前已经被证明是伪书,诗经上关于大禹的记载,我认为只不过是人们,对一个传奇英雄人物的缅怀,根本不能证明夏的存在。

至于你说的,夏王室分封王国在商周两朝的延续,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那些封国,就是夏王室后裔的封国呢没有吧没有就老老实实的听着。”

“尚书是伪书你能够证明啊你证明的是伪书给我证明一个看看。”

人多瞎胡乱,而说着说着,就歪楼了,于山在一边也算长见识了,听这些教授争论,简直比在网上浏览那些帖子都热闹。

“停,都不要胡乱攻击人了,能不能证明这是夏篆,其实很简单,找出更多的石刻,或者把这些字全都翻译出来,看看到底写的是什么,万一是记录的一段世人未知的历史呢”

“对啊这些石刻都是哪来的”

“不管是哪来的,这些石刻都很珍贵。”

“这还用你说,就算是甲骨文”

“一听你这个话就不专业,什么是甲骨文刻在甲壳和骨头上的象形字,被人称为甲骨文,这明明是刻在石头上的,肯定不是甲骨文了。”

“这是象形字吧跟甲骨文差不多吧这还不能证明是甲骨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