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我为书狂 > 分节阅读 444

分节阅读 44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桂林,长安,大理,西湖当然还有燕京。并且,在燕京“林观台”还去了一趟水木大学,并且特别见了黄一凡一面。而在水木大学听了一堂黄一凡所讲的公开课之后,林观台选择了返回台弯。当然,在林观台返回台弯的时候,做为老乡的黄一凡也亲自将林观台送到了机场。

“林教授,一路珍重。”

与林观台亲切的握着手,黄一凡说道。

“黄小友,你也一样。可能,这一次见面以后我们就很难再相见了。”

“我知道。”

黄一凡重重的点头。两岸虽然开放,允许各方民众往返,但到底两岸封闭了太久,却是造成了许多的不便。再加上林观台年岁已高,身体也不太好,也不可能一直往返。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一次回家的心愿已了。而且,更为难得的是,我没想到,在我们客家信丰这个小县城里面,竟然还出了像黄小友这样的天才。”

“相比起林教授您的名气,我这点小聪明一点儿也算不得什么。”

“黄小友你是太谦虚了,你写的那首世间以痛吻我我可是一直记在心里呢。假以时日,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超过秋水先生。”

说到这里,林观台突然叹了一口气:“本来很想见一见秋水先生的,但奈何秋水先生没有时间。也罢,也罢,都一大把年纪了,能回家一次也算是了了心愿,还再奢求什么。对了,黄小友,临走之时能不能写几个字给我以作留念。”

“当然可以。”

黄一凡拿出纸笔,正要写一句送别的祝福。只是看到林观台身上这件又破又旧的麻衣之时,黄一凡却不免问了一句:“林教授,您这件衣服”

“让黄小友见笑了。这件旧衣服其实是母亲当年制给我的新衣,因为没来得急穿,我就去了台弯。等再回来时已过了半个世纪,母亲早已不在。幸好大哥年岁虽然已高,但神智还清醒。走的时候将这件衣服从箱子里拿出来对我说,这是母亲给你制的衣服,母亲临走之时一直念叨着没给你穿上新衣服,你就不见了”

说着,说着,林观台双眼一红。边上的儿子却是拉了拉林观台的右手:“爸,别说了,都过去这么久了,您要保重身体,我相信奶奶一定不会怪你的。”

“林教授,我给你写一首诗吧。”

黄一凡也是眼睛有些湿润,虽然他没有生在那个年代,虽然他没有经历过那时的岁月。但是,对于父母的思念,恐怕是任何一个做儿子的都能感同深受。说罢,黄一凡快速在纸上写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正文 第六百七二章:宋词赏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看着这一首诗,泪水再一次模糊了林观台的双眼。

他仿佛回到了十几岁母亲在给他制办新衣裳的那个年月。

可是,那时身为游子的他,却并没体会到母亲对于自己的思念之情。

而再回首,母亲却早已不在。

“黄小友,谢谢你,谢谢你这一首诗。”

将写好诗的纸张收好,小心的放进口袋:说道:“这一次回大陆值了。黄小友,我们就此别过。”

“等等。”

“黄小友,还有事么”

有些奇怪,林观台看着黄一凡。

“您不是说想见秋水先生一面的吗”

微笑的看着林观台,黄一凡轻声的说道:“也许,你们已经见过面了。”

“见过面了”

林观台一愣,当看着眼前这位坦然儒雅的少年时,林观台突然大笑了起来。

他感觉自己明白了什么:“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好”

笑完,又是看了黄一凡一眼,随即林观台对儿子说了声:“风儿,我们走吧。”

就此,林观台与护送一起的儿子“林风”登上了飞往台弯的飞机。

“爸,那个黄一凡怎么说你已经见过秋水先生了呢难道,您什么时候与秋水先生见过面了”

机舱内,林风有些不解的向林观台问道。

“噢,他说了吗,你听错了吧”

“听错了吗”

“嗯,是的,你听错了。”

林观台点点头,从怀里口袋又拿出刚才黄一凡写的这一首诗。再一次细细读,林观台又一次沉静在了年少时的回忆当中。

“唉”

为林观台送别之后,黄一凡便返回到了水木。

对于林观台这一次回信丰探亲,黄一凡也是嘘嘘不止。

历史原因的两岸分割不知道造就了多少人的分别,这亦让黄一凡想起了陆游写的一首诗: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什么时候能够华夏一统呀

只是,像这种事儿黄一凡是无能为力的,在林观台返回台弯之后,黄一凡则开始了他的第三节公开课的备课。

第一节公开课黄一凡上的是现代诗的鉴赏。

第二节公开课黄一凡上的是元曲鉴赏。

其实不管是现代诗还是元曲,黄一凡之所以讲这两课,他却是要打造一个完整的诗歌体系。

所以,在元曲之后便是宋词。

相对于现代诗,元曲,黄一凡自然更喜欢的是宋词。

整整花了一天时间,黄一凡这才写完了公开课的讲案。

不过,说是备好,这只不过是书面形势上的备好,在讲案写好之后,黄一凡还有一件事没有完成。

他需要一位有着空灵嗓音的女歌手。

是的。

不管是元曲,还是宋词,其实他们都是一脉相承的。

曲与词是不分的,也就是说,其实元曲与宋词都是当时那个年代的流行音乐。既然是流行音乐,那么除了词之外,他就还需有曲。单纯的只有曲没有词,我们便无法理解这一首诗歌的意义。而单纯的只有词没有曲,哪怕词写得再好,恐怕你也很难理解当时人们对于元曲宋词的疯狂

所以,要想彻底的了解宋词,没有曲是不行的。

而有了曲,没有一位极具有天赋的歌手同样是不行的。

去哪里找这样的一位极具有天赋的歌手呢

黄一凡将眼光放到了江浙卫视。

华夏好声音。

不得不说,黄一凡在与央视合作之后,却是逼得其他一系列地方卫视进行了无数次的创新升级,江浙卫视便在今年推出了一个叫做华夏好声音的选秀节目,目前华夏好声音栏目即将开始十强对决。

“靖雯姐,我们组就你实力最强了,我相信你一定能进3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