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 > 分节阅读 561

分节阅读 56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钟石的邮件列表里,一封邮件正安静地躺在那里。很显然这就是钟石要让江山看的。江山只是读了几句,原本嬉笑的脸色顿时消失不见,在目光复杂地看了钟石一眼之后,他的脸色渐渐地凝重了起来。

“这是什么意思”

足足过了十分钟之后。江山这才长叹了一口气,迟疑着问道,“发表这篇报道的人是什么意思”

“就是你理解的意思”

不知道什么时候,钟石点燃起一支香烟,悠悠地说道。“古德曼公司被抛出来了,至少是之前干过的事,被抛了出来。”

“这是哪里来的邮件”

江山指着屏幕问道,“和欧洲有关”

“美国方面发来的,明天报纸上就会刊登”

钟石淡淡地回答道,“不止是美国方面,金融时报也会跟进。而且这件事一旦捅出来,恐怕欧洲方面不会就这么轻易罢手,说不定还会追究古德曼公司在法律上的责任。”

“这么严重”

听到钟石的话,江山倒吸一口冷气。“他们会这么做”

“说不定会,不过这要取决于后续的发展,不过最终会怎么样,谁知道呢”

钟石的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哈哈笑道,“这一次倒是他们找错了目标,有古德曼这样的公司替我们挡在前面,我们倒是很安全呢”

“这”

江山可是一点都笑不出来,看了钟石半晌,突然长叹一口气。“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货币互换协议”

钟石继续笑着,“相信古德曼方面,在做这些协议的时候,必然会做的干干净净。至少在法律上找不到一点瑕疵。如果他们铁了心找古德曼的麻烦,恐怕要花费一两年的时间”

“可到底他们是怎么操作的”

江山依然深陷在所谓的“货币互换协议”当中,一时也没有察觉到钟石话里的意思。

原来在那封邮件当中,是一篇即将发表的新闻稿。主要内容是,在1999年和2000年之间,因为要帮助希腊政府欧元的债务比例降低。以顺利加入欧盟。华尔街著名的投行古德曼公司帮助当时的希腊政府设计了一系列复杂的协议,将希腊政府的债务进行了重组,最终达到了欧元区国家加入的标准。

在新闻稿当中,作者大胆地预测,这一系列操作可能违反了欧元区的法律,并且涉及到利用会计准则。而且在长达十年的时间内,无论是古德曼公司还是希腊政府,都没有在其资产负债表或者主权负债表上透露相关的信息,这可能又涉及到隐瞒的道德责任问题。

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年,但作者却依然不依不饶,甚至将今天的希腊债务危机归结到当年古德曼公司的暗地操作。他还暗示,或许今天的债务危机就是华尔街的大资本在作祟。

很显然,欧洲方面开始追究导致今天债务危机的本源了,第一个瞄准上的就是华尔街赫赫有名的古德曼公司。

这也是为什么江山脸色大变的原因,他从中嗅到了一丝危机感。

“根据我的猜测,这些协议并不是太难,只不过利用了外汇市场,进行的对赌协议罢了。”

钟石的语气很平淡,缓慢地解释道,“在欧元正式出现之后,某些国家除了在自己的国内进行借贷外,也在国外市场上进行了融资。像日元、美元这样的强势货币,肯定会被希腊政府所青睐。”

“但问题是,当时的希腊政府决定加入欧元区的时候,他们手头上的外汇债务的规模和比例就要缩小,这是欧元区的硬性规定。如果达不到这个规定的话,他们连申请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找上某些投行进行帮忙。”

“当时欧盟的规定是,如果没有进行对冲的债务,会根据年终时候的汇率换算成以欧元计算的债务。而在当时,因为欧盟刚刚成立,市场对新货币的需求并不是太多,这也直接导致了美元和日元等主要货币的走强。”

“如果单纯以年终汇率进行计算的话,那么希腊的债务将因此大增,完全达不到欧盟的标准。但问题是,整年的汇率波动必然不会以年终时候的汇率为准,所以就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于是根据这个特点。古德曼公司制定了一个货币互换协议,即在欧元兑换美元日元到某个点时,在年终之际他们会以某个固定的价格来兑换这部分的债务。”

“协议的另一边,自然也是古德曼公司帮他们将外币债务兑换成欧元债务。但是汇率方面可能就要吃点亏,这么说你明白了吧即不管欧元兑换美元或者日元的汇率如何变化,希腊政府都能够以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兑换这部分的外币债务,但最终会怎么样还是要取决于外汇市场的表现。”

“而对于古德曼公司来说,他们不仅能够有很大概率赚取这部分外汇的差价。还能够从这个协议当中赚取一定的协议费用。如果年终汇率低于他们对赌协议当中的最低协议的话,他们的这个协议就是双赢的局面,而且规模越大,古德曼公司方面赚的越多。但如果汇率在他们协议的区间内浮动的话,那么古德曼公司将出现亏损,但他们又能够得到一笔协议费用,所以最终是否亏损也很难说。”

“原来是这样”

江山终于明白了,“和华信泰富的外汇合约有类似的地方”

“是,但是又不一样”

钟石接着解释道,“毕竟和对方交易的是主权国家。所以像华信泰富那样不平等的合约不可能出现,毕竟即便是古德曼公司,也不敢轻易得罪一个主权国家。”

两人所说的华信泰富事件,是发生在一年前多,红筹公司华信泰富的外汇巨亏事件。当时的华信泰富为了应对公司业务上由于澳元波动带来的损失,和汇丰、花旗等银行签署了外汇累计期权的对赌协议,协议期为一年。

原本华信泰富是为了锁定澳元的汇率,但澳元形势在这一年出现重大变化,由强走弱。突破了合约规定的界限之后,华信泰富不得不按照协议规定持续地买入已经贬值的澳元。最终直到实在纸包不住火的时候才披露,而到了这个时候华信泰富已经巨亏了150亿港元之多。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整个香港的关注,最终整件事情以公司创始人和董事总经理辞职、华信泰富被母公司收购而告终结。虽然整件事最后算是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也给所有投资者敲了一记重重的警钟。即外汇对赌协议实在是太可怕了。

但不管怎么样,即便是古德曼公司也不敢对一个主权国家做出这样的事情,即便他们胆大包天,毕竟希腊再怎么不济,也是一个欧洲区的国家。

事实上,古德曼公司的确胆大包天。或许他们不敢在欧洲、美洲这么干,但在混乱和法治缺失的非洲,他们的确这么干过。某个非洲国家,曾经拿出一笔资金委托古德曼公司打理,结果短短的数年内,这笔资金就缩水了95,气得那个国家的领导人放言要教训古德曼公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