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显耀大唐 > 分节阅读 144

分节阅读 14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我大唐尚武精神之复苏”

这一次不仅仅是广大的将士,就连高宗听了李显的誓词之后,也都变得热情似火,激情豪迈起来,好像是自己也到了行伍之中,奋勇杀敌一般。

高宗本来就有些文青气息,个人感情丰富,所以个人的情绪也自然很容易调动,被李显这么一番渲染,情绪自然地高涨起来,于是有了上面那一番感慨。

一旁的郝处俊也不失时机的对李显大家赞叹:“周王果然是豪情四射,令人忍不住热血澎湃,激情满满,在这种情况下,将士们定然会拼死杀敌,热血报国,看得微臣都有一种再重新提兵上疆场的冲动,除此之外,周王的那几句诗做的可真是绝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此的豪迈,如此的风采,实在令人心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如此的决心和勇气,实在令人心向往之。呵呵,陛下,不是微臣放下豪言,提前为陛下庆贺此战大胜,微臣相信经此一役,至少能够保证吐蕃十年不敢再犯我边界”

这时候的李显仍然没有顾及这对君臣的谈话,他在把所有人的激情全都成功调出来之后,立刻说道:“现在本帅宣布,大军即刻出征,保证在两个月内到达鄯城城下,所有将士一律不得怠慢,务必全速前进,不得命令,不得停下半步”

第219章遭遇埋伏

“走,快些,鄯城那里快顶不住了。”在崎岖的山路之中,一名将领大声催促着麾下的万余将士们行军。

这名将领大约三十岁,国字脸,卧蚕眉,一脸的严肃,晗下几缕长须,看起来颇为英武,正是之前被任命为洮河道行军副大总管的王孝杰。

而在现在的任命之前,王孝杰因为受到原安西都护唐休璟的赏识而被保举为安西都护府司马,后来在吐蕃进攻安西四镇的时候曾经率军英勇抵抗,但是由于敌强我弱,只好奉命撤退到凉州一带,作为防止突厥进入河套地区的第一道防线,直到黑齿常之大军到来接防之后,这才前去支援鄯城。

而这时候鄯城已经被围了两个多月,不仅粮草紧缺,城内的人员折损也特别严重,估计再能坚持半个月就已经十分不错了。

所以,王孝杰在大军开拔之后,立刻就下令进行急行军,要求在十天之内赶到鄯城城下。

从凉州到鄯城只有五百余里,就算是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也能在十天之内到达鄯城城下,然而这一路都是山路,如果是正常行军的话,一天能走个三十里就不错了,想要在十天之内到达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王孝杰只能下令急行军,每天最早要走五十里。

好在他麾下的将士大都习惯了爬坡越岭,再加上畏于王孝杰的军法,所以倒也能按期完成任务,每天能够行军六十里左右。

这一支万余人的大军就这样走了八天的时间,眼看离鄯城就剩了五十里了,再经过一天的奔袭就会赶到鄯城城下,可是就在这时却忽然听得一道苍凉的号角声传来,随即就见不远处的密林后现出了密密麻麻的人影,看样子竟然不下五六万人。

这五六万人将王孝杰的大军团团围住,然后摆下了阵型,竟然将王孝杰的大军困在核心。

“这,这,怎么会这样唉,可怜我大军连续急行军八日,到了如今已经将力气差不多耗完,而且又马上就到鄯城,正是大军最为懈怠之时,却遭遇了伏兵,真没想到敌军主将竟然如此精明,对于战事的把握竟然已经到了如此精准的境地,果然是一个十分可怕的部署,如此看来,布下这一次伏击的肯定就是吐蕃的第一名将噶尔钦陵我实在是小看了此人。”

这一次王孝杰说得倒不是虚言,之前因为噶尔钦陵败于李显之手,所以虽然一再强调不要轻视此人,然而在驻守的将领之中,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骄傲轻敌思想,认为噶尔钦陵在八年前惨败于李显手下,自身的军事能力也不过尔尔,想要战而胜之不会太难,而王孝杰虽然自认为对对方已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比如说这一次虽然是连续八天的急行军,却一直没有忘了派出探子,以免遭遇敌军的伏兵,但由于这几日一直没有遇到任何风吹草动,所以对于噶尔钦陵的戒备也放松了不少。

可是他却没有想到敌军却有着很强的反侦查能力,明显已经看到探子平安从这里通过,并且回报说这里没事,他才率军继续前进的,可即便这样却依然遭到了敌军的伏兵,可见敌军主将之精明到了何种地步

好在王孝杰也是个心性坚定之辈,知道事情已经发生了,懊悔也没有用,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原地固守,尽最大的能力拖延时间,然后再期待己方的援军能够到来。

于是王孝杰处变不惊,立刻下令将士们结阵固守,好在将士们平时训练有素,在接到命令之后立刻行动,只要用上盏茶的时间,就能结成一座圆形阵法,由盾牌手、长枪手、弓箭手层层设防,形成一座座人墙。

可是吐蕃军却根本不给唐军时间,早就在侧翼待命的骑兵在号令之下,直接发动了攻击。

“若是让敌军骑兵冲过来,那我们绝对活不过今日,骑兵队听令,立刻分散到外围,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抵挡住敌军,为我军布阵争取时间。”

到了这时候,王孝杰已经顾不得心疼麾下这三千骑兵了,果断的让他们充当肉盾,以便为大军布阵争取一点时间,虽然他知道这样做其实是意味着他的骑兵将会全军覆没,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毕竟如果这样做,牺牲的只是三千骑兵,而如果不这样做,不仅仅是骑兵,就连所有的步兵也要全部搭进去

尽管最后的结局也可能是全军覆没这样的结果,但是只要有一丝固守的希望,那也绝对不能轻易放弃。

其实所谓的名将并不是说永远不打败仗,而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恰当的决策,最大可能的保存己方力量,最大程度的消耗敌军力量。

王孝杰就是这样一个名将,虽然他依然难以保住这支队伍,可是目前这样的决断,也的的确确是最恰当的做法。

那些骑兵自然也知道他们这时候到外围抵挡意味着什么,可是他们却已然没有任何一个人心生抗拒,毫不犹豫的骑上战马,以最快的速度来到外围,握住他们手中的长矛,决定用他们的生命,为袍泽们争取活命的时间。

敌军的骑兵就像是一股洪流一般,渐次压来,隆隆的马蹄声不仅踏在地上,更踏在唐军将士们的心中,他们感觉只要一张口,自己的心脏便会掉了出来,然而所有的人却没有当真被这马蹄声所吓倒,步兵们全都有条不紊的布阵,骑兵们则散在外围,冷静的平端起手中的长矛,冷静的等待着敌军的到来。

霎时之间,便见敌骑接近,所有的骑兵将士须发皆张,圆睁双目,在敌骑来到面前的那一刻齐齐大喝,将手中的长矛狠狠向前刺去,根本没有顾及自身的安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