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显耀大唐 > 分节阅读 69

分节阅读 6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如何如何勇猛,麾下猛将云集,将士能征惯战,想要战胜根本没一丝可能,并且表示宁死也不愿再去,同时又说郝处俊虽为军中主将,却是文人出身,麾下将士战斗力不强,这一次一定可以战而胜之云云,渊男建一听便感觉克明说的有道理,于是下令克明整顿兵马,在第二天偷袭郝处俊的营寨。

可是哪里想到经过李显提醒,郝处俊已经意识到了敌军会发动进攻,他利用营中各种防御设施,下令严防死守,克明激战一夜,没有得到任何便宜,白白损失了两千余兵马,只好悻悻的退走。

渊男建得到消息,再次大怒,下令处斩克明,同时向信诚虚心道歉,希望信诚能够给他出一个主意,令他反败为胜,振奋士气,却不料信诚摇了摇头说道:“启禀大莫离支,小僧认为我军经过两次受挫,军士损失两万余人,城中士气低迷,根本再无反败为胜之机,莫如听小僧一句劝,与其顽抗到底,倒不如投降算了,如此则不仅能保住一条性命,而且还不失爵位。

却不料渊男建当即大怒道:“尔这贼秃,本相本以为尔是好人,却不料竟然如此可恶,吾高句丽屹立数百年,当年隋炀帝出动百万大军,亦皆战而胜之,唐太宗何其英勇还不照样铩羽而归可见天命在我,如何能够投降他人,苟且偷安乎若不看在尔昔日一片赤诚,今日决不轻饶还不速速退下”

信诚听了渊男建的话,顿时叹了一口气,然后缓缓离去。

在逐出了信诚之后,渊男建再次下令众将出城偷袭唐军营寨,可是这时候再也没有谁敢于主动请缨,纷纷当起了缩头乌龟。渊男建大怒之下点了两位将领的名字,令其在第二天出城作战,却不料当天晚上便传出消息,那两位将领竟然自杀身亡。

而这时候唐朝的后续大军也都陆续赶来,唐军二十余万将平壤城围得如同铁桶一般,想要突出重围无异于痴人说梦,渊男建无奈之下只好发动王宫禁卫军随自己一同到城头坚守,希望就像以前那样能够靠死守来不断消耗唐军的粮草,从而迫使其撤退。

第104章师门故人

却说李绩统率诸路大军,将平壤城围住之后进行连日攻打,奈何平壤城坚池深,再加上渊男建亲自督战,将士们不敢懈怠,奋勇坚守,急切之间竟然难以攻下。

这一日李绩集结众将升帐,讨论攻取平壤的问题。

“诸位,如今平壤城急切难下,不知有何妙策可以取城”李绩坐在中军帐副手的位置,但却是军事会议的主持者,而作为军事最高统率的李显,则是继续当他的哑巴大总管。

于是诸将有说火烧的,有说挖掘地道的,有说架云梯井阑强行攻城的,一时之间议论纷纷,难以决断,直说的李绩不断摇头否决了他们的提议。

这时候李绩见李显张了张嘴,却忽然又停下来。不由笑着问道:“不知大王有何见教”

却听得李显开口说道:“诸将所提建议尽皆不妥,平壤城墙坚厚,多为石筑,便是城楼亦皆采用防火措施,因此火烧之计实不可行;至于挖掘地道,小王亦探查过,平壤城外土地坚硬,更兼杂有石块,城基甚深,地道之说无从谈起,而云梯井阑之流强攻手段则更是不可,因为敌军拼死顽抗,我军如若强攻的话,将会带来极为惨重之损失,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我辈不取也。”

却听得水军总管郭待封上前说道:“大王所说以上种种攻城手段,李公已尽皆否决,李公方才见大王有话想说,还以为是有甚妙计,如今听来,亦不过是解释得更清楚罢了,于攻城大计何益”

李显知道这郭待封自恃为名将郭孝恪之后,又中了进士,文武双全,自视甚高,又仗着武后宠信,根本不把他这个有名无实的统帅放在眼中,更兼李显这两年来风头之盛,隐隐把他给盖住了,心中颇为不服,所以这才出言讽刺,不过李显却也没有动怒,而是淡淡笑着说道:“郭总管文武双全,当日一首离合诗连李公都不识玄妙,如此大才,不知可有破城之策”

但见郭待封一怔,不由说道:“末将尚未想出,不过末将素闻大王智计百出,手段无穷无尽,不知可有攻城妙策”

李显闻言立刻大笑道:“本王方才正欲说出妙策,却不料为杂音所扰乱。”

只见郭待封哼了一声,然后说道:“大王之意是在说末将之言为杂音耶只不知大王之正音如何末将洗耳恭听。”

“呵呵,洗耳就不必了,郭总管只安静听本王说便是”,李显出言讽刺了郭待封一句,不待其反应过来,便对李绩略略拱手说道:“李公,依小王看来,围攻平壤城乃是大事,不可操之过急,我等既要最终结果,亦要尽量减少伤亡,是故,取平壤最稳妥之法,乃是长期围困,待其变生于内,自会有人执泉男建来见李公,不过如此一来,势必要耗费年月,少说半载,多则一年都是有可能,万一有变,则平壤之围便只能以失败告终。”

李显侃侃而谈,众将尽皆默然不语,点头称是,可郭待封方才受到讽刺,却是急不可耐的跳出来说道:“如此说来,大王是有甚破敌妙策了否则焉能如此淡然”

众将闻言顿时精神一振,这郭待封虽然话说得难听刺耳,可却未尝没有道理,大伙看李显一副淡然的神情,都认为李显一定是有了破敌妙计,所以全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李显,连李绩都是眼中略有一丝的期待。

李显自然知道郭待封想要摆自己难看,不过他若不是成竹在胸,怎会一改之前低调的作风,在全体军事会议上发言所以,李显笑着点头说道:“郭总管说的没错,小王的确有些浅见,今日正好说与诸位参详参详。如今高句丽屡战屡败,城内人人自危,相信我等只需加紧攻城,令其外援无望,相信用不了多少时日,内讧必然再起,届时我等只需派一舌辩之士,便可力劝城内厌战之士归降。”

“哦不知大王拟派何人前去劝降所劝者何人劝降者又如何能够进城”郭待封确实不是庸人,立即便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李显所出计谋的最大缺点,并且毫不客气的指了出来。

其实这也正是李显的为难之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方才说话才有一些犹豫,现在被郭待封指出来,却也无话可说。

可是没料到就在这时,刚刚投降不久的李显部将杨思齐突然站起身来,对李显和李绩拱手施礼,然后开口说道:“其实末将倒是知晓一人,此人乃是一名僧人,名叫信诚,乃是大莫离支,不,是那泉男建之心腹,更兼智囊,为人足智多谋,最难得的是深明大义,能识大体,末将相信只要能够派一能言善辩之士找到此人,详说利害,彼定会答应为我军之内应。”

“嘿嘿,说来说去,始终还是推想,尔又如何得知那和尚真的便想投降即便是真的,又有何人前去劝降如何去吾前番所提问题岂非仍然不能解决”郭待封依旧是冷嘲热讽不断,不过由于他所提的问题确实是关键,所以一时之间倒也无人能够反驳。

这时候却听得杨思齐再次说道:“末将倒是听说,在这平壤城外有一座华岩寺,乃是这信诚师门故地,寺中有一长老名叫玄游,乃是信诚之师,此人佛法造诣颇深,武艺亦是深不可测,据说曾入大唐,到玄奘法师门下学法,并学武于少林寺,若是说动此人,或能劝服信诚投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