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显耀大唐 > 分节阅读 14

分节阅读 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一切也是冥冥中的天意,岂是人力所能阻止不过公有此一事,已然成为此人之帮凶,此人得势之后,大肆屠杀宗室权贵,致令天下遍起冤狱,妖魔横行。嘿嘿,三十年后,汝家族败亡,正是受此报应。”

“吾家败亡莫非是源于敬业这逆子”李绩见李淳风的预测果然如自己所料那般,心中极为震动,连忙拉住李淳风的手说道:“道兄,请救我一救,道兄今日既然对小弟吐露此惊天秘密,定然是有相救之策。”

“呵呵,天道如此,人力岂能为也不是贫道不救,实是别无他法,不过贫道今日见了一人,见此人亦是极贵,像极了太宗文皇帝,或是中兴之主亦未可知。”李淳风缓缓叹了一口气,目光中充满了期冀,但似乎还有一丝的疑虑。

“此人莫不是今日来我府中之人”李绩打开门窗,前后左右尽皆看了看,这才重又来到李淳风面前,小心翼翼的问道。

“李司空之前一个失误,几乎毁了我大唐基业,如今贫道不惜泄露天机与冒着杀身之祸,向李司空吐露此事,只希望司空大人能将功补过,挽狂澜于既倒,免除我大唐一场灾祸,不知司空大人意下如何如若司空大人不想参与此事,自可置身事外,甚或出守贫道亦无不可,然则中兴之主既出,尔等虽得意一时,灭门之祸不远矣。”

李淳风并没有正面回答李绩的问话,其实他的不回答有时候也是一种回答,李绩本来就与他相从甚厚,又素来知晓此人手段深不可测,如何肯告发于他更何况他也担心自己整个家族将来的灭门之祸,只是略一犹豫,心中便已有了主意。

“虽然李道兄所言小弟并不怀疑,然而以小弟目前之身份,贸然参与其中却也不妥,莫如仍像之前那样,名义上保持中立,暗中却方便予以照拂,若是恃强胡来,莽撞冒失,唯恐长孙无忌、褚遂良之祸便在眼前,何谈图谋将来李道兄以为小弟之言如何哉”

李绩本来以为李淳风会对自己的行为比较赞同,可等他回头一看,却发现李淳风的身影早已消失,而他的耳畔犹自传来一道细细的声音:“既能保全自身,又能兼顾国家,李司空不愧是当代少有之智者,贫道钦服”

听到李淳风之言,李绩不由得老脸通红,因为对方在话里明显暗示自己藏有私心,但好在对方并没有反对,他便为自己找了个“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安慰之语,然后细细筹谋起扶李抑武之道来。

“既要圆转自如于朝廷,又要不动声色的帮助李七,唉,此事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又谈何容易”李绩不由得愁容满面。

“唉,看来只有看一步走一步了,只不过我今年已年届七十,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我大唐中兴的那一天,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不在了,而乱局才刚刚开始,以敬业那急躁的性子,绝对会为我招来灭门之祸的,我需要如此这般的巧妙安排一番,方能达到既能免祸,又能光复我大唐的目的。”

李绩想出了应对之策,整个人变得轻松多了,其实他对于李显这些日子以来的表现还算是满意,此子年纪虽小,聪明智慧却显然是不低,即便是像自己这样的智者,在猝不及防下也屡次吃亏,小小年纪便能如此,倒也与史书上所记载的那些中兴之主颇有相似之处。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被那七岁童子屡屡算计之事感到心中释然,这小家伙只有七岁便如此奸诈,竟然像极了历史上的曹操,自己为这样的奸雄命,实在是心有不甘。

当然,李绩又是何等样人无论是年纪还是资格,都是冠绝群臣,连皇帝和皇后都甚为尊重的主儿,以这样的气度身份,自也不会跟李显这样的小家伙斤斤计较,只好强忍着心中的不自在,吃了这个闷亏,同时暗暗期待着半年后李显的表现。

第21章程咬金也来了

却说李显在返回王府之后,并不敢怠慢,开始夜以继日、焚膏继晷的读起孙子兵法来。这部书他在前世倒也看过,那时候都是带着翻译的铅字印刷本,读起来相对容易,可他当初读的时候只是图个新鲜,所以大多是走马观花,只是记住了个大概,许多的内容全都忽略过去了,而现在那些被他忽略的反而是他现在最需要的,所以,这一番苦读当然下了一番狠功夫,却也令他感到了深深的厌倦和疲惫。

不过他可不敢有任何的停止,甚至连练武的时候都在默默思索那些句子,因为他知道,半年之后的考察绝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自己多番算计李绩,这一次对方还不给自己来一个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他可不知道当初李淳风和李绩的那一番谈话,只知道在这些智谋高手面前玩心眼,如同是在万丈悬崖上走钢丝,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

好在他现在还背着一个亲王身份,等闲之下没有谁敢主动招惹他,就算是告发他也要有证据才行,而以李显的智慧和经验,怎能让自己那一系列见不得光的行为留下证据呢他敢保证不要说是李绩,就算是狄仁杰来了,也一样无法查出自己的真实证据,而没有证据,就算是高宗和武后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顶多是斥责自己一声不得胡闹罢了。

不过李显虽然在府中读书,朝中发生的许多大事还是传到自己耳中了,这自然是得益于他之前用金元政策,不断笼络宫中宦官与侍女的策略,当然,这些人不一定都是自己亲自出手去做的,相反,大部分眼线都是靠自己身边的人去做的,比如自己身边的侍女春燕和秋芳,还有两个乳母干氏和高氏,还有贴身宦官高成等等。

根据这些耳目传来的消息,在这一段时间内发生了许多大事,首先是在二月,司戎太常伯、浿江道总管、乐安县公任雅相因病死于军中,这让尚且在与高丽作战的左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的大军成为孤军,与此同时,原本答应协同唐军作战的新罗大军被阻住了行程,无法按期运送粮草,这让已经包围了平壤的苏定方大军在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撤退。

四月的时候,早已营建了数年的蓬莱宫建成,大喜之下的高宗下令迁入蓬莱宫。

六月,高宗第八子,也就是李显的嫡亲四弟降生,高宗为之取名旭轮,也就是史书上的睿宗李旦,不过因为李显的缘故,历史上再没有了唐睿宗这个名号。

当然,对于李显来说,这些事情除了李旦诞生之外,其他的一概跟他无关,即便是李旦降世,除了跟着参加了一场贺宴之外,与他的关系也不算大,因为他平时只是住在自己的府内,除了每天早晚入宫见高宗和武后之时能够偶尔看上一眼这小家伙,其他时间与其根本没有什么交集。

三个月的时间如同流水一般,屈指便过,这一日李显最后再把这部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孙子兵法翻来看了一遍,发现已经是从入夜时分看到了五更,可他却没有丝毫的倦意,起身来到院中,练了一套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