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武侠长生 > 分节阅读 75

分节阅读 7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过万尊铜铸的小佛像,无一不铸造精巧,衬托在铜铸雕栏和无梁的殿壁之间,造成丰富的肌理,经营出一种富丽堂皇,金芒闪闪的神圣气氛。

铜殿中央是一张小铜几,一方纯白无瑕,宝光闪烁的玉玺,正与世无争的安然置于铜几之上。

玉玺上镌雕上五龙交纽的纹样,手艺巧夺天工,但却旁缺一角,补上黄金。

这就是春秋战国时群雄争相夺取,天下独有的无价之宝,并留下了传诵千古“完璧归赵”的故事。

曹旭踏前一步,探手抓起玉玺。一股难以形容的冰寒之气,透手心而入。

他将传国玉玺放回到铜几上,解下了身后的包裹,里边是一个铜罐和一个铜盒。

打开铜盒,将玉玺放了进去。

“邪帝舍利”,“传国玉玺”二件异宝到手,曹旭心中升起了一种满足感。

细细体会了一下后,他整理好包袱,背回背上,走出了铜门。

尤鸟倦四人拱手而立,正站在铜门外。

“宗主,净念禅院的那些个和尚该怎么处理”尤鸟倦恭声问道。

曹旭说道:“削掉双手拇指,废了丹田气海,就让他们安生的做一个吃斋念佛的和尚吧。”

尤鸟倦四人齐声应“是。”

立刻走进了铜殿后的大殿之中,随后,便有一阵阵痛喊声传出。

对此,曹旭充耳不闻。

看着一旁死不瞑目的了空,他冷冷一笑,并指如剑,剑气飞扬,在一旁写下了一行大字,“圣极宗新任圣帝曹旭,至此一游。”

大约半个时辰后,尤鸟倦四人返回,说道“宗主,二百个武僧,已经尽数削去双手拇指,废了丹田气海。”

曹旭点了点头是,说道:“走吧,江湖中恐怕要热闹一阵子了。”

白道圣地,净念禅院,了空禅主和护寺的四大金刚尽数身亡,二百个武僧变成了废人,这么大的事情,是谁也掩盖不住的。

魔门邪极宗重出江湖,第一战便用白道圣地净念禅院的血,来作为祭奠,着实吓坏了不少人。

“灭魔”的呼声一浪高于一浪,但却没有那个人胆敢真的跳出来。

为了挽回颓势,慈航静斋的新一代传人下山,与此同时,作为老对手的魔门阴癸派,也有弟子开始行走江湖。

这个时候,长安城中的杨广正在准备北巡的事情。

此时的大隋王朝,还有精兵二十万,即便不能力压全局,守住关中还是绰绰有余的。

杨广北巡,本意就是镇压北地局面,结果却反被东突厥始毕可汗率大军围困于雁门,解围之后,不得不还东都洛阳,第二年移于江都,以越王侗等留守洛阳。

杨广南下,北方出现了巨大的势力真空,也就在这个时候,数代公侯的李密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投身瓦岗山,趁势而起,成为了隋末群雄之一。

南下江都的一艘大船上,曹旭的目光注视着北方。

河北、山东“义军”四起,关陇贵族阴谋背叛,内外勾结之下,东突厥大军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洛阳城下,北地局势糜烂,相对而言,现在南方虽然也有动荡,但却要安稳得多,加之杨广率军伐陈的时候,曾在江都经营数载。

这些都是杨广选择南下的重要原因,如果在这里边增加一些变数,不知道天下的形势会如何发展呢

第十三章踏月而来

南下的路上,曹旭并没有急着探寻“和氏璧”的秘密,这倒不是他不感兴趣。而是为了避免四大圣僧或是宁道奇像疯狗一样追上来,来个千里追杀之类什么的。

“和氏璧”与“邪帝舍利”这两件异宝,就像是二个强大的信息源,其中“和氏璧”向外传递的信号,比“邪帝舍利”更加的强烈一些。

“邪帝舍利”出世之后,还需要专门的秘法才能够感应得到,而“和氏璧”则只要精神境界达到一定程度,比如说慈航剑典的“心有灵犀”之境,就能够有所察觉。

而这种信号会被铜所阻隔,除非曹旭也像净念禅院那样,专门铸造一座铜殿,否则就只能等他强大到无需顾忌整个胡教的势力的时候,才能够光明正大的拿出来。

曹旭回想起净念禅院的那座阔深各达三丈,高达丈半的铜殿,想要打造出那样的一个铜殿,不但需要大量的金铜,还要有真正的高手巧匠才行,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

单凭此事,就足以见得“和氏璧”,其实早就落在胡教手中。只是后来才被拿出来造势罢了。

南下的路并不太平,杜伏威、苗海潮、赵破阵等人流窜江淮,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后裹挟着变得一无所有的农民继续往下一个地方流窜,势力就这样像滚雪球一般,飞速的壮大着。

近来又听说东海李子通也有意南下江淮,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杜伏威、李子通。”听到这个名字后,曹旭笑了笑,江淮虽广,但是一山难容二虎,二虎相争,一死一伤,只要能够抓住这次机会,一改天下之局势,倒也未尝没有可能。

走走停停一个多月后,曹旭带着尤鸟倦四人,终于来到了江都郡首府扬州城。

曹旭的目光落在岸旁林木外冒起的殿顶,那是杨广年前才沿河建成的四十多所行宫之一。杨广即位后,命人开凿运河,贯通南北交通,无论军事上或经济上,均有实际的需要。但其大兴土木,营造行宫,又沿河遍植杨柳,就是劳民伤财之事了。

从扬州东下长江,可出海往倭国、琉球及南洋诸地,故扬州成了全国对外最重要的转运站之一,比任何城市更繁忙紧张。

扬州除了是交通的枢纽外,更是自古以来名传天下的烟花胜地,不论腰缠万贯的富商公子,又或以文采风流自命的名士,击剑任侠的浪荡儿,若没有到此一游,就不算是风月场中的好汉,所以其况之盛,超乎想象。

不过,由于现今天下不靖,贼盗四起,人人自危,故而扬州城内最为兴旺的,当属城内的十多间武馆和道场。而若论规模威望,则首推由扬州第一高手“推山手”石龙亲自创办的石龙武场。

近十年来,石龙已罕有到场馆治事,一切业务全交由弟子打理,但因武场挂的是他的名字,所以远近慕名而来者,仍是络绎于途。

石龙的内外功均臻达第一流高手的境界,否则如何能数十年来盛名不衰。

此人天性好道,独身不娶,一个人居住于城郊一所小庄院里,足不出户,由徒弟定期遣人送来所需生活用品,终日埋首研玩道家秘不可测的宝典长生诀。

历代口口相传,此书来自上古黄帝之师广成子,以甲骨文写成,深奥难解,先贤中曾阅此书者,虽不乏智慧通天之辈,但从没有人能融会贯通,破译全书。

全书共七千四百种字形,但只有三千多个字形算是被破译了出来。

书内还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曾看过此书者的注释,但往往比原文更使人摸不着头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