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仙家农女 > 分节阅读 195

分节阅读 19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原本分得的地现在都种了豆子了,从五叔那拿回来的五亩又因为当时抽不出人手去耕种租给了你们,就是有了收成,也不过是五六石的粮食,仅仅够交税,家里吃的还得另外花钱买呢,现在又多了一笔支出,如今就看这批麻了,要是没能整治好,我们家今年怕是也难过了。”

没想到这娃儿一张嘴居然就诉起苦来了,永远媳妇还想说些什么,刘冠父子那边水开了,刚好这边也整治干净了一批麻茎,正好拿过去给他们煮,如此一来,这谈话也只能停了。

随后煮麻、搓麻、抽麻、晒麻,一连串的功夫,一个个都忙得转了起来,也没什么空闲聊天了,关于寒永松凑不齐夏税该怎么办的话题也就此被抛开了。

只是寒初雪已经暗中记下了这事,寒永松交不起税,第一个会找上的绝对不会是寒大爷爷,而是自己家,就是寒大爷爷只怕也会第一时间把主意打到自家身上,所以她才会故意在寒永远媳妇面前说了那么一番话的。

一大群人的通力合作下,寒家的收下来的头麻终于完成第一步的整治工作了,也就是脱胶分离出麻纤维,而接下来,就是要把麻纤维纺成纱,而后织成布。

这活秀娘懂,大丫自小跟着她也学过一些,而梁娟和刘家婆媳也是这方面的好手,于是寒初雪直接把这工作丢给母上大人了,反正有吴玉珍在旁帮扶着,刘家婆媳也不是什么滑头的人,不会有什么问题。

当然这么多的麻要全靠她们几个人来弄是不太科学的,先是母上大人虽身子已经好转了不少,但还是不宜过于劳累,然后杨德彪八月份回来就得出发了,否则只怕到春节都回不来,如此这些麻布就必须要在此之前织出来。

所以请织娘是必须的,村里的妇人因为家里都没桑田,懂这事的人并不多,最后还是黄师傅站了出来,他认得一些织娘可以介绍给寒家,于是这事便交给他去办了,而寒家则趁这段时间订做了一批织布机。

其次便是纺纱这活可以先做好,已经分离出来的麻纤维不是直接就可以织布的,而是必须先纺成纱锭。

还好这活不只家里的秀娘等人懂,就是下棠村里的妇人也基本都懂,虽说下棠村的人没桑田种不了麻,但靠着元宝山,野葛藤是并不缺的。

葛藤抽取出来的葛纤维,是织葛布的主要原料,葛布做成的短褐,是村子里男子劳作时最常穿的,耐脏也耐磨还凉爽,所以葛藤茂盛的时候基本家家都会上山割葛藤抽葛纤维纺成葛纱绽,而后拿到镇上去换葛布。

因此纺纱锭这活,秀娘直接就在村子里寻人了,每十个纱锭一文钱,这工钱听起来不高,但纺纱锭并不像织布那般需要极高的技术,完全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活,干惯这活的妇人,一天就能纺上几十个,这也就是说,一天就能挣几文钱,这对于向来只能困在家里挣不了钱的妇人来说,已经是极诱人的收入了。

所以这工钱一开出去,立时一群的妇人找上门来,不可能全请,秀娘正头痛着,吴玉珍提醒道,寻个辈分大干活利索的妇人来领头便可,想想这话还真对。

于是秀娘便挑中了寒大奶奶,寒大奶奶因为年轻的时候身子遭过罪,年纪上来后便干不了重活了,但纺纱锭这活强度并不大,而且还可以自己调节工作时间,不至于累到,现在村子里也没几家富裕的,几文钱一天对家里多少能帮补些,所以寒大奶奶听媳妇回去说起寒家这活时,也动了心。

挑上了寒大奶奶后,秀娘便在吴玉珍的提醒下,把挑人的活也交给她了,寒大奶奶的辈分在村子里不低,而且她为人利索得有些泼辣,有她坐镇,不管选上还是没选上的,都没谁敢闹腾了。

在多劳多得的刺激下,来干活的妇人积极性都极高,没几天,寒家的麻纱便全纺好了,而且因有寒大奶奶看着,没人敢出夭蛾子,纱锭的质量都挺好,让秀娘看过后,喜得合不拢嘴,在结工钱时还特意多给了寒大奶奶一贯钱,让寒大奶奶不好意思之余,也高兴得眉开眼笑的。

就在寒家的纺纱工作完成的时候,村子里大多数人家的稻子也熟了,可以收割了。

林子等长工因为各自家里都有口分田,这个时候自然是要回家里去帮忙,不过寒家的麻已经收了,豆子那些作物还要稍晚一些才到收获期,所以倒没什么不便的,秀娘很爽快的便放了一众长工的假了。

因为之前寒大爷爷他们有来帮忙收麻,想到他们家也有十来亩的水田,劳动力却不足,于是秀娘还把家里的壮劳力派去帮忙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三章 这是啥意思

寒家自己本身有二十五亩的口分田,只是其中有二十亩已经交给范里正佃给其他农户了,如此收割时自然也不需要他们去管了,只需要等稻子收好后,收租便成,所以倒不用为收稻的事担心。

不过在割稻前夕,范里正还是上门来了。

寒爹爹和大柱他们都不在,秀娘作为家里惟一的大人,自然只能硬着头皮出来见他了。

“里正大人。”

范里正急忙摆手,“寒夫人可不要这般叫老头子,咱这里正连个官都算不上,哪里敢称大人呀。”

本来想着自己要独自见个当官的,秀娘心里还挺怂的,现在听到范里正这般接地气的话,顿时放松了不少,笑了起来道,“咋不敢呢,你这里正在咱们这些小老百姓眼里可不就是个大官么。”

好话谁不爱听,范里正边笑边摇手,“算不得,算不得。”

这么一来一往的,气氛倒是融洽了许多,这时接到消息的寒初雪也拉着大丫过来了,姐妹俩跟范里正见了礼,分别落座后,范里正这才道出了来意。

“寒夫人,两位寒姑娘,事情是这样的,你们家有二十亩的口分田是由老头子作主租了出去的,按你们说的收的是五五租,现在这稻子就要下来了,不知是直接运到你们这边来,还是把要交税的粮运到镇上,其余的再运到你这边来”

按照大昌朝那坑爹的人头税,成丁一户一季税就得交四石粮,布一匹,麻三两。

怀集这边盛产水稻却没什么桑麻,所以这布和麻也是可以折合粮食来交的,每户多交一石的粮,也就是说一个成丁户,一季税得交五石的粮,而半丁户、女户因为只能分得成丁一半的口分田,所以税也是只需交一半,也就是一户交两石五斗的粮。

寒家如今有一个成丁户,两个半丁户及一个女户,夏税一共就是要交十二石五斗的粮食。

而按怀集这边的亩产量,差些的地产量不到两石,好些的能有两石多点,顶好的也就是上田能得近三石的粮。

由范里正租出去的那二十亩口分田,全是范里正给他们家找的,自然不可能是差田,所以每亩产量都有两石半左右,按五五租算,寒家便可得到二十五石左右的粮食,交完税还有一半剩下。

听范里正和寒初雪这么一算,知道自家会有十多石的粮食,秀娘和大丫都开心得眉开眼笑的。

以前他们家可是所有的收成加起来都没这么多的粮食,等交了税,又给了寒秀才老两口的养老粮后,也就剩下两三石的,根本吃不了多久便见底了。

而秋粮,因为他们家的地没办法种秋稻,只能用种得的粗粮去换稻交税,粗粮亏得多不说,还得到处求人才能换够,那种艰难,让她们现在想起都泪汪汪,所以听说自家能有十多石的余粮,母女俩又如何能不高兴。

看着她们只顾着商量那么多的粮食自家粮仓够不够放的问题去了,寒初雪默默抚额之外,也只能独自跟范里正商量粮食的处理办法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